小洋樓前裝上路燈
「家家通公路,戶戶有產業!」近日,柏楊壩鎮桃子園村支部書記雷宇聊起州住建局幫扶以來的變化,充滿了感激之情。
桃子園村位置偏遠,山高坡陡,土地貧瘠。2017年初,州住建局入駐時,村裡僅有3.9公裡水泥路通到了村委會,大多數村民過著肩挑背馱的生活,種著苞谷洋芋等傳統作物,餵頭肥豬自給自足。
山貨拉不出去,材料運不進來。道路不暢嚴重限制了村裡的發展,房屋破舊,衛生條件極差……
如今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
尖刀班決定以路為突破口,讓鄉親們徹底翻身。
三年時間,全村新修水泥路17.5公裡,解決了三個小組不通公路的困難、一個小組的機耕路也變成了水泥路,家家戶戶實現了進屋不帶泥土。
路通產業興,村民的種植養殖習慣正在進行脫胎換骨的改變。
目前,全村450畝大黃已成規模,400畝核桃開始掛果,年產值80萬元的香菇已採摘多季……利川市恆群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利川市紅太陽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桃子園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的成立,帶動了產業的發展。
牟來安在香菇基地務工
2組村民牟來安怎麼也沒有想到有「坐在屋裡收租金、走出大門打零工」這樣的好日子。
今年65歲的牟來安,兒子在外工作條件很不錯。他把4畝多土地以年租金300元/畝價格租給專業合作社種大黃。閒不住的他,看到建在家門口的香菇大棚裡差工人,他又來到這裡打零工,一年有兩萬多元的收入。
基礎條件的改善,不少外出務工青年開始回村創業。朱正紅在外務工多年,放棄在山西家具廠年薪數十萬元經理崗位回村養豬,今年可出欄500多頭,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桃子園村在州住建局的幫扶下,房屋裝飾、修葺一新,村民的幸福生活猶如世外桃源。
文章來源:中國利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