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好人想像與自由幻影

2021-02-11 ODDing

電影183分鐘時長雖說考驗觀看耐力,看完只覺得需要這麼長時間才能完整講述故事,刺激觀者感官,擁有迷你劇集般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

影片開始之時,錯以為是陳腔濫調的第三世界人民「身份認同」的故事,實際看到的是一個第三世界公民來到柏林之後被操控的人生,殘忍且不盡人情。主角Francis從加納偷渡來到柏林,幻想擁有德國護照,成為「美好世界」裡的好人;與幻想相反,Francis在電影逐漸淪為毒販Reinhold拴住的「奴隸」。幻想與現實,亂擰在一起。

Francis抱著「做一個好人」的想像來到柏林。這個好,包括以一個男人的身份,擁有一份體面的生活;擁有一個法律承認的身份,在柏林紮根生活的德國夢。

為了這個「好」,Francis和Eda在被海水捲入海中時,他無情將Eda推向海底,自己逃脫。在和Mieze走向美滿生活時,Francis選擇走向更強。正如Francis在某個噩夢驚醒的當下,向Mieze做的告解一般。「我不是好人,無論我愛上什麼,我都會親手把它扼殺。」

Mieze最後也從Francis營造的泡沫中醒過來,認清Francis內心潛藏著兩個靈魂,一個是能做好吃飯菜、善良、體格強壯,她所深愛的男人,一個是可以毀掉一切的男人,愛的人不是她,而是死亡。Francis在Mieze的逼迫下,才下定決心將內心渴望毀掉一切的自己殺死。

相比之下,Reinhold比Eda、Mieze都更早認清Francis真實的自我。當他發現Francis享受搶劫帶來的快感卻又不敢面對自己時,Reinhold將他踹下車。Francis不敢承認,猜測是因為搶劫是不「好」的,而沉溺搶劫是更不「好」的。

Reinhold這個不守規矩、強迫症傾向、攻擊性人格,被送往過各式各樣勞教所的人。知道所有「好」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犧牲之上的。認清若想在這個邪惡世界裡面當一個好人,是難上加難的。

2015年,德國總理默克爾那句「我們能做到」,讓大批難民湧向德國尋求庇護,僅在2015年申請人數就將近一百萬人。而據勞動市場與就業研究所2020的一項調查,自2013年來到德國的移民中,從業者不到一半。難民群體的犯罪率也比其他群體的要高得多。

開放難民政策下,柏林似乎成為了自由的幻影。大量新德國人湧現在德國街頭上。變性人Berta在化妝舞會上如此描述。「這是一個新世界,建立在汙穢和蜜糖之上。我們都是新德國人,我們自己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變性人、亞馬遜黑人、獨臂土匪。你有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你如何展現。」

這段話還原了一個想像,這個想像不再只包括一張床,一塊黃油麵包,而是所有人都有「好」生活的可能性,任何人都不受限制。正是這樣的德國夢,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難民,同時蟄伏著數以萬計的社會危機。

「魔鬼」Reinhold則比其他人更清楚這般自由景象背後的惡。在與Francis同泡在浴缸的時候,Reinhold向Francis揭露了他眼中的世界。普通人眼中的安逸美好對他來說太過遙遠,這些美好是建立在惡之上的。他的「反社會行為」,似乎正是對這般「邪惡」的控訴與發聲。

在此吹捧一下演員Albrecht Schuch,他將邪魅、扭曲的Reinhold淋漓盡致的展現開來。自此,腦海中關於叉腰動作,多了一個人物聯繫。

參考文章:

https://www.dw.com/zh/%E6%88%91%E4%BB%AC%E8%83%BD%E5%81%9A%E5%88%B0%E9%BB%98%E5%85%8B%E5%B0%94%E7%9A%84%E9%9A%BE%E6%B0%91%E6%94%BF%E7%AD%96/a-54767868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