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看到麻棗,我就會想起故鄉。
麻棗是我老家南勝的特產,故稱「南勝麻棗」。這是一種非常好吃的茶配,甜香脆松,只要吃過一次,就會念念不忘。每年春節,除了殺雞宰鴨,小鎮的人們總會有「三備」,一備煙腸、二備蘆柑,三備麻棗。其中最受小夥伴歡迎的,便是這麻棗。偷吃麻棗到鼻孔流丹是小鎮囝仔習見之事。我原以為,這特產是老家獨有的,後來慢慢發現,潮汕竟也有,在潮汕,它叫「荖花」。二十年前,我在湖北孝感一帶,也吃過類似的,沒有麻棗長,呈球狀,所以叫「麻球」。廈門有一種叫「麻酪」的,也是此類,但它沒有外裹芝麻。
老家做麻棗最有名的,應該是楊裕成。一提到麻棗,很多人就會說到「裕成」。半年前回南勝時,承蒙款待,住在他那簡單但卻幽靜的小山莊裡。在敘舊時,發現其與太太對我與我的家族竟是如此的熟悉,這讓我有些感動。他們很自然地稱我為「阿東」,這讓我一時間恍如回到離鄉之前的往昔。
我在南勝的時間多是童年,由於走出鄉關已三十多年,後偶有回鄉,也總是匆匆一行,以故,小鎮的世界便漸漸疏遠了。或許,這只是我單方向的疏遠,可能還是有一些故人記得我的存在,畢竟那個小鎮是如此的小,而小鎮的墟,又是小中之小。如今,我們這些墟裡的孩子一個個長大成人,那些看著我們長大的墟裡大人,則慢慢變老了。他們是我們成長的見證者。
人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卻永遠無法改變自己的故鄉。在年輕時代,我努力於尋找人生的出路。現在人至中年,反而慢慢在回望已經迷濛的來路。
首稿寫於2019年12月
往期導讀:
廈門故事:海中有「海豬」,一口吃一隻!
廈門鴻山發現「瑪尼堆」,其為「和尚石」頭部!
廈門話的「豬」與「魚」!竟然有三種腔調!
廈門記憶:失落的高浦城!
廈門高浦西竺寺:這裡竟有「天龍八部」!
「閩南瑪尼堆」:揭開閩南文化的神秘面紗!
寂寞「廈門城」!草荒壘殘古榕瘋長!
廈門城遺址探秘:楊歧珍寫的是「仰之」,還是「仰止」?
被遺忘的廈門寨堡:至少曾有一百多座!
你好,瓊頭!
「石頭厝」,一種被忽略的福建主流民居!
「福建九大民居說」出爐!誰最美?
廈門同安西坑行:「彩石屋」的秘密!
南有「廈門」,北有「銅魚」!
"山廈門":誰知天在青山裡!
破解同安西坑「彩石屋」之謎:採石坑找到了!
走進同安西坑:山谷深處的「紅石瀑布」
同安「尋堡記」:「德安樓」,樓?還是堡?
最新!閩南厭勝物50種!採風必讀!
同安「日紋」墓碑追蹤:「太陽」實為「月亮」!
LOOKERS 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繫微信號:DONG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