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在山西省話劇院剛剛落成的龍城實驗藝術劇場,第九屆中國話劇金獅獎和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頒獎典禮隆重舉行,郭達作為頒獎嘉賓現身。典禮開始之前,記者對這位著名演員進行了獨家專訪,聽他謙和地講述家鄉情結與演藝之路。
他曾經上過20次央視春晚,演過200多部小品,被觀眾熟知和喜愛。這20年也給他的人生打上了印記。每每提及郭達,常會跟著兩個定語,就是著名小品演員、笑星。
父親曾是朱德警衛員
「我父親是孝義人,母親是霍州人,記得小時候經常回霍州,可惜孝義一直沒有去過。我沒出生時,父親就過世了,只見過照片。因為,父親和他那一支斷了聯繫,家裡也沒什麼人了。」此時,郭達的臉上滿是憾色,並苦澀地笑了笑。
郭達是遺腹子,父親在他出生前一個多月因病去世,那一年母親28歲。
對於父親的所有記憶,郭達稱全來源於母親,但為了防止母親傷心,從不敢在她面前多提。郭達只見過父親留下的兩樣東西—八角帽、小提琴。他從小就拉著這把小提琴開始了他的藝術之夢。「八角帽在西安媽媽那兒,而小提琴一直跟著我,小時候練過兩年小提琴,後因打籃球受傷,左手小拇指有點歪了,就再沒碰過。」
他還記得,小時候馬路上廣播裡放的相聲,他很快就能記住並表演出來。這藝術細胞也許正是父親遺傳給他的。「我聽說父親曾經在劇團待過,喜歡拉二胡、拉小提琴。」他說,自己是從一份檔案中得知從未見過面的父親,曾經當過朱德的警衛員。
據了解,郭達的父親郭華昌是一位老紅軍,1919年出生於孝義市白壁關鄉西辛壁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於193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裡擔任過偵察員、班長,1938年在一次戰役中腰部負傷後被送往延安治療,傷愈後留在中央警衛團當戰士,曾擔任朱德總司令的警衛員。1949年春,他被西北軍事委員會派任接管中國銀行、中央銀行、陝西銀行的軍代表,隨後參加了中國人民銀行陝西省分行的籌建工作,曾任會計處長和工會主席。由於他入伍後三次負傷,加之新中國成立初期繁重的經濟工作,使他積勞成疾,1954年5月病故於西安。
情系家鄉的郭達經常回山西拍戲,其中包括由著名導演馮小寧執導的抗日影片《舉起手來》,該片在山西省芮城縣農村拍攝,郭達扮演為防日本鬼子偷竊而保護文物的老農民。2013年,「萬榮笑話」賀歲喜劇《快樂的萬家村》中,郭達飾演郭副書記。
「因為是山西人嘛,只要有合適的戲我就來,而且總是會優先考慮。」他笑著講道,「我也非常希望到家鄉孝義看看,之前當地舉辦活動時也曾請過我,但總是時間不合適,下次有機會一定回去!」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