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今年年味淡淡,也像是今年立春,靜悄悄的,似水牛在稻田中默默開始了耕耘,半晌傳來一聲敲破沉寂的哼鳴。
小時候過年總是熱鬧的,有聲的,有色的,可以追著院子裡的小貓,學著門口供奉的財神爺雙手抱拳作緝,向拿著紅色鼓鼓脹脹的紙包的親戚道一聲恭賀新禧。那時沒有手機,也沒有豐富多彩的娛樂設備,零點前漫長的時光都是在父母的大腿上度過,聽著大人們的說笑聲,和電視機裡抑揚頓挫的相聲,困意襲來,小瞌一會。不久後迷迷糊糊地被父母搖醒,再迷迷糊糊地聽見門外有誰嚷了一聲「放鞭炮咯!」,接著像是和小院的貓一塊炸毛,捂著耳朵縮進母親的懷抱,那會算是理解為什麼傳說中的年獸害怕這個。
漸漸地,時光催著以前童真的孩子長大,不會再和年獸感同身受。餐桌從大的變成小的,見的親戚似乎也從記憶裡的一大幫變成熟悉的那麼幾個面孔,但胃向來不會拒絕春節的美食盛宴——白切雞、蜜汁叉燒、豉汁蒸魚、皮蛋水中芥、老火靚湯……這些自小就在記憶里舖成了一條秘密通道,筷子一夾,嘴裡一嚼,便在腦海裡對上了一個暗號——「過年了。」
飯後,春晚還是一如既往勤懇地充當背景音樂,大人們低著頭握著手機準備搶搶紅包,沒有人在看,但似乎少了也不行,就像客廳桌上那必不可少的元朗蛋卷、藍罐曲奇,和Sugar瑞士糖,而我總愛挑其中的橙子味,孜孜不倦地拆開,塞進嘴裡。
雖說今年年味平淡,但2020年卻是動蕩不平的一年,渡盡劫波你我依在。光陰滾滾向前,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生者衰朽,死者蘇生,在每一年生命的巡迴演出裡,總有那麼幾天我們都會停下腳步,走進等待歸家已久的那盞燈火,去見見那些許久未見的親人,去感受血液裡難以掩飾的喜悅與衝動。熙熙攘攘中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相反有了勇氣和祝福,我們也就更加坦然地去面對來年的未知,而後滿心祝福地在通明如晝的煙火中互道一聲新年快樂。
待到遼寧的雪褪為海,我將載著南方氤氳的空氣與思念,奔赴千裡擁抱春天。
——楊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