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別,你知道嗎?

2021-02-20 樂眾旅行社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不少人區分不清兩者的關係;甚至對地理知識比較匱乏的網友,還誤以為是一個國家。

今天,就簡單講一講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區別。

一、國土面積與人口區別:

印度屬於南亞國家,與我國陸地相鄰;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13.4億。

印度尼西亞屬於東南亞國家,是一個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國土面積190萬平方公裡,人口約2.7億。

不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相比,印度要比印度尼西亞大得多。

二、經濟實力區別:

2017年,印度GDP總量2.597萬億美元,人均GDP為1940美元。

2017年,印度尼西亞GDP總量1萬億美元,人均GDP為3847美元。

從經濟上來比較,印度尼西亞要比印度富裕許多。

三、民族與信仰區別:

印度有100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人口46%。宗教信仰以印度教為主;伊斯蘭教、錫克教、佛教為次。

印度尼西亞有300多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爪哇族,約佔全國人口的42%,宗教信仰以伊蘭教為主,約佔印度尼西亞87%的人口,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四、飲食習慣區別:

印度由於南北差異很大,飲食習慣也太不相同,北方吃肉,大米、麵食,南方喜歡吃素食,咖喱飯、家常餅之類的。

印度尼西亞飲食習慣大體上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同。主食以大為主,最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起來蒸熟來吃。

五、軍事實力區別

論軍事實力,印度尼西亞與印度不是一個檔次,印度軍事實力在世界排名第四。

歡迎您通過如下圖標操作查看過往信息:

                                 

客服電話:01053323455

喜歡我們就關注北京樂眾旅行社吧,動動手指把文章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吧!我們將竭力為您獻上最真摯的服務!

相關焦點

  • 微信紅包和微信轉帳的區別,你知道嗎?
    微信具有紅包和轉帳兩個功能,大家知道這兩個功能有什麼區別嗎?首先,微信紅包和轉帳的第一個區別是金額上限不同,紅包的話金額上限是200元,而微信轉帳當天最高金額為20萬元,適合平時大額的轉帳。
  • 女方結婚遷戶口和不遷戶口的區別你知道嗎?
    這天,劉某中飯後首先來到了圖書館,正當她看得入迷的時候,突然李某也來了,剛好附近都沒有位置了,就劉某旁邊還有一個座位,於是,他便問旁邊有人嗎,劉某搖搖頭,李某便坐下了,就這樣,兩人便相識了。在上述案例中,李某和劉某結婚,劉某對於戶口的問題還是有疑惑的,那麼,劉某遷不遷戶口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有沒有區別是要視情況而定的。
  • 關於印度盧比,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來到印度我們幾乎都要用到印度盧比,但關於印度盧比我們對它卻知之甚少。據說以下幾件關於印度盧比的事兒只有不到1/10的印度人知道。(一)「盧比」一詞來自梵語單詞「raupya」,意為「銀」。著名軍事家Sher Shah Suri是首位提出「盧比」一詞的人,而第一張盧比紙幣是由印度銀行發行的。
  • 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區別你分清了嗎?
    領事館與大使館有何區別:領事館是一國駐在他國某個城市的領事代表機關的總稱,有總領事館,領事館,副領事館等
  •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是什麼,你知道嗎?
    包湯圓,工藝是「包」:和包餃子差不多。用的是糯米粉麵團+軟餡。湯圓原來:餡心是軟得和包子餡差不多。外皮是糯米粉團。北方主要吃元宵。經常能看到臨街上搖著賣的!南方主要是湯圓。沒見過誰當街包湯圓的。這個不同主要是因為生產工藝+地方溫度造成的。因為元宵需要快速的把粉凍上,所以需要在比較冷的地方(4度以下)做成,所以北方做元宵的多。湯圓則無此要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元宵放不久,會變紅。
  • 揭秘印度賤民生活,看完你才知道自己生在中國有多麼幸福?(一)
    印度賤民曾經和一個計程車司機聊天,他每個月5000盧比(折合500元人民幣)工資,7*24小時工作,休息就是等人上車的時候,或者沒活的時候。用中國山寨機。瘦的可怕,在開車的時候,聽著手機音樂,可以搞得手舞足蹈。坐他的車哪次,我請他吃了一次麥當勞,看得出來,他的拘束不安和感激之心。
  • 印度尼西亞的Ayodya pala藝術團來英德這個茶場開展交流!
    6月19日,受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邀請,印度尼西亞Ayodya  pala藝術團團長率17名舞蹈演員來到英德華僑茶場與我鎮英華千島彩虹文藝隊以及印度尼西亞歸僑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英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黃先紅、市僑聯主席鐘有鄰、市外事辦鄧優良等在東華鎮接待了交流團,黃先紅對藝術團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感謝他們遠道而來為英德華僑茶場的藝術團傳經送寶,感謝藝術團不倦前行為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做出的不懈努力,也感謝印尼駐廣州總領事館對中國和印尼的民間友好交流作出的貢獻,祝願藝術交流團在東華鎮的行程圓滿成功,愉快結束。
  • 考考你:你知道Afternoon Tea和High Tea的區別嗎?
    然而你是否注意過,Menu上經常會有Afternoon Tea,和High Tea。兩個詞的中文翻譯都是下午茶。因此許多朋友都錯誤地認為兩者之間沒有區別,從而互換使用(包括小編自己來英國第一年也是如此)。然而這兩者在英國的歷史傳統中,因為起源的的不同而有著微妙的差異。
  • 美國的聯邦制,和法國的單一制,究竟是啥區別?
    實行聯邦制的國家有20多個,包括美國、俄羅斯、德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奈及利亞、澳大利亞等全球性或地區性大國。而剩下的大多數國家,都是實行單一制的。 聯邦制和單一制,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權力授權方向的不同。 在聯邦制國家,聯邦的權力,是各個州或加盟共和國讓渡出來的。
  • 印度種姓不會在身份證上體現,他們怎麼區分高低?第一關就過不去
    第一關就過不去了解印度的人來說,都知道印度有一種特殊的等級制度,叫做種姓制度,從高級別到低級別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在四個等級之外,還有一個最底層的等級,即所謂的「不被接受的賤民」。等級越低,身份就越是卑微,屬於自己的權力就越少,很多高種姓能做的事情,低種姓的人是不能做的。
  • 看了這麼多美國特工電影,你知道FBI和CIA區別嗎?
    FBI和CIA究竟有什麼區別?
  • 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是什麼,你知道嗎?
    包湯圓,工藝是「包」:和包餃子差不多。用的是糯米粉麵團+軟餡。湯圓原來:餡心是軟得和包子餡差不多。外皮是糯米粉團。北方主要吃元宵。經常能看到臨街上搖著賣的!南方主要是湯圓。沒見過誰當街包湯圓的。這個不同主要是因為生產工藝+地方溫度造成的。因為元宵需要快速的把粉凍上,所以需要在比較冷的地方(4度以下)做成,所以北方做元宵的多。湯圓則無此要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元宵放不久,會變紅。
  • 阿拉伯數字和印度數字,你還傻傻分不清嗎?
    一、「阿拉伯數字」和「印度數字」提起阿拉伯數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0、1、2、3、4、5、6、7、8、9」,有讀者知道,阿拉伯數字最早是古印度人發明的
  • 你沒吃過的麥當勞和星巴克,麥當勞竟然還賣啤酒!
    ▼3. ▼10. 抹茶咖啡冰飲:抹茶配上咖啡,現在國內好像也有了 ▼13. 歐洲星巴克配鬆餅:喝星巴克的時候你都會吃什麼? ▼20. 印度尼西亞星巴克的花生醬麵包:花生醬、煉乳作為餡料,有人能夠拒絕嗎?
  • 你知道嗎?
    「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親們,長興有家私人影院,你知道嗎?你還不知道?我們已在長興入駐3年了。再不知道我們,你就OUT了。我們是一家私人定製的VIP影院。管家式的服務,個性的選擇,溫馨的包廂。這裡堪比電影院的震撼的視聽效果,給你觀影不一樣的情調。
  • 越南的十二生肖,你知道嗎?
    【中越服務平臺】&【中越之家www.zyzj.com.cn】正式聯盟越南的十二生肖,你知道嗎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但這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2國的不同?我們且看一下歷史的一種說法:「越南雖然也有十二生肖,但這其中唯獨沒有兔子,而用貓取代了兔子。為什麼越南的十二生肖動物中沒有兔而有貓呢?有一種說法是十二地支「卯」與「貓」同音,傳到越南時「卯年」誤聽為「貓年」;也有人說越南人不喜歡兔而喜歡貓,認為十二生肖中既然有鼠,也應有貓,貓能克鼠。
  • 印度種姓制度下,高種姓美女與低種姓美女的待遇差別大嗎?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實行種姓制度的國家,在這樣的制度下人們被區別對待,劃分為三六九等。
  • 提個醒:隱形牙套和透明保持器的區別你需要知道下!
    有的小夥伴隱形牙套和透明保持器傻傻分不清楚,還有的集美們有這樣的質疑「看著隱形牙套和透明保持器不都長一個樣,為啥隱形牙套就能矯正牙齒,透明保持器不行嗎」?隱形牙套和壓膜保持器的外觀、材料、厚度等區別↓↓↓名稱材料  厚度
  • 印度有可能解體變成小邦國嗎?
    印度目前人口是13.39億,將在很快的時間內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高速發展以及在國際中自我定位等給中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位後起之秀極有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一、印度制度存在的可能。印度與中國是不一樣的,假如有人問中國有可能解體變成小邦國?回答是不可能的,中國不可能解體,也不會解體。但是印度確實有這個可能。印度全稱是:印度共和國。
  • 拉胡爾·甘地:在「聖雄甘地的印度」和「戈德森的印度」之間做出選擇
    拉胡爾稱:「你們必須做出決定,想要「聖雄甘地的印度」,還是「戈德森的印度」。一個代表愛和兄弟情誼,另一個代表恨和恐懼。甘地無所畏懼,在監獄裡呆了多年,但他與英國人的交談充滿了愛,而(維爾)薩瓦爾卡爾寫信向英國人道歉,並要求釋放他。」(薩瓦爾卡爾:印度教大齋會領袖,「印度教國家論」的提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