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意一天天加重,溫暖你我的除了添上的厚衣、滾熱的開水,還應有留存在回憶裡的兒時味道。
曾經被圍觀的炒米機,如今你還在懷念嗎?
回憶裡,師傅用手轉幾下拉風箱,大鐵爐上燒的通紅通紅。
忽聽到「嘭」的一聲,封口被拔,倒出來的不再是原本小而硬的大米,而是變成了眼前一兜的白胖點心。隨手拈上幾把,往嘴裡一塞,嘎崩嘎崩,又脆又香甜。
多少天真的孩童,在尚活在「十萬個為什麼」的世界裡,將炒米機的運作視為了不解之謎。
到了現在,炒米點心常見,炒米機卻少見。唯有做個有心人,時時留意周遭的變化,才能如我們一般幸運,遇見帶著「吃飯傢伙」的炒米師傅。
師傅姓羅,泰州興化人,原先開了一家泥瓦廠,廠子因效益不好關閉後,在知天命的年紀撿起了父輩的炒米機,開始在江都走街串巷的賣炒米。
「還去鄉下嗎?」
「不去了,老早沒去了,村裡早沒有生意了。」
一年12個月,避開最熱的月份和春節,羅師傅要工作8個月。
早上十點半,吃完午飯,羅師傅騎著他的電動三輪離開家,去尋找人流多的方便地方落腳。放下他的炒米機,加緊製作出炒米點心售賣。
買炒米糖的人最多,需要多備點。將糖稀熬上,把握好時間和火候,攪拌至濃稠均勻,混入爆好的炒米,拌勻,再放入託盤中夯實壓緊,冷卻後用刀切成方塊,炒米糖就做成了。
熬糖漿
將滾開的糖漿倒入剛炸好的炒米,不停攪拌
將混合好的炒米糖倒入切箱,攤平
冷卻3-5分鐘,切成塊
小時候炒米是用來泡茶喝,炒米糖則是用來墊肚子的。兩三塊炒米糖下肚,已覺得八九分飽。只一點不省心,吃炒米糖不會如現在這般用手兜在嘴巴下面,常常是吃了一路,撒了一路,奶奶只能跟在後面叨嘮:「慢點吃慢點吃,這麼多米掉地上,可惜呢!」
最美是過去,回憶裡的味道,再不貪心的人,在能夠時而回顧的機會面前,也很難說放棄就放棄。
羅師傅今年72歲了,他告訴我們,現在做炒米的,都是如他一般上了年紀的。「年輕人怎麼會做這個呢?不可能了。」正是因為這份難得和珍貴,光顧羅師傅的客人不太多,但也從不缺。
味道本是無法複製粘貼的,它歸屬於某個階段某樣東西,如果連原先最基本的產出設備都漸漸無人問津、無處可尋的話,更無法談及重拾記憶裡珍藏的那份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