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美蘭區和平南街道環保教育站,有一支「環保小小兵」隊伍,他們穿著「藍馬甲」、拿著宣傳單和環保回收袋,整個假期幾乎每天都到街道的沿街店鋪收集紙箱、飲料瓶等生活垃圾,幫助社區宣傳垃圾分類,倡導綠色生活,為假期交上一份特殊的「暑假作業」。他們年齡雖小,卻行動力滿滿,毅力十足。
□本報記者 陳曉潔
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阿姨,您家裡今天有沒有要回收的紙箱和礦泉水瓶……」8月30日,記者走進和平南街道君堯社區,看到成群結隊的小志願者正走街串巷,活力滿滿地詢問周邊居民。「3斤紙箱可以換一包抽紙,4個舊電池換1個環保袋……」為了調動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小志願者還隨身攜帶著手提秤和小禮品,當場進行兌換。
當天下午3時許,小志願者結束了收集工作回到環保站,雖然滿頭大汗,但是看到環保收集袋裡「收穫滿滿」,大家都很開心。「大家放好東西記得用環保酵素洗手,這樣才幹淨衛生。」「環保小小兵」小隊長周佳佳提醒大家要做好手衛生。
今年12歲的周佳佳向記者介紹,「環保小小兵」隊伍目前有30人左右,年齡在7歲至13歲之間,「我們暑期幾乎每天都在環保站度過,除了向社區的叔叔阿姨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和環保理念,也會開展下棋、拼拼圖等其他娛樂活動,對比之前的假期,我們玩手機和打遊戲的時間明顯少了很多。」
看到有居民來到環保站,「環保小小兵」不僅會主動邀約居民參與垃圾分類主題遊戲,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並端上茶水,讓周邊的居民讚不絕口。
完成特殊「暑假作業」
「8月1日起,海口黨政機關、醫院、學校、大型商超、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試點街道實行強制垃圾分類;10月1日起,建成區所有區域開展強制垃圾分類。為了提升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社區依託環保教育站建成志願者服務站,組織周邊學生建立志願者服務隊。圍繞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理念,引導轄區未成年人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踐行文明新風尚。」君堯社區居委會主任吳青松告訴記者。
「讓孩子學會如何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感受垃圾如何變廢為寶,體會垃圾分類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既能提升孩子的環保意識,還能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居民邱女士高興地說,「暑假即將結束,孩子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假期,對垃圾分類知識都熟記於心,也算是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