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飢餓已經讓很多災民衝破了道德底線

2021-02-13 罕見老照片

1942年至1943年,處於抗日戰爭前線的河南,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饑荒,當時110個縣中有96個縣嚴重,照片顯示受害者在逃亡途中。

老人在逃離饑荒的路上,那無助的眼睛。

火車上逃離饑荒的災民,這輛車應該開往山東

那個骨瘦如柴的孩子餓得肚子都腫了。

那些飢餓而倒在地上的受害者,以及他們旁邊的孩子們,一聲不吭地站在那裡,本應在逃跑的路上看到這麼多人。

飢餓的孩子們,在饑荒中,兒童和老人是最難承受過去的,死亡人數最多的。

在砍樹皮的受害者中,兩個孩子急忙撿起樹皮,然後回去把它煮得很好。

一家人正在剝樹皮,現在餓得難以想像,地上的草都被吃掉了。

那個正在啃樹皮的老人當時據說有"容易吃的兒子"。飢餓打破了許多受害者的道德底線。中國人民無論多麼飢餓,他們都不會偷竊和搶劫。你只能再勒緊褲腰帶。

剝光樹皮的樹林是令人吃驚的

1942年河南大饑荒中飢餓的老人

在通關,由於難民人數不斷增加,西安市已無法再容納這麼多難民。自1942年冬季以來,進入桐關的難民人數一直受到限制,河南受害者也被禁止入境。

當時發生了許多難民衝進城門,與國民黨軍隊發生衝突的事件,許多人被殺,大批難民在桐關外等候,許多人等待一個星期才被釋放,這裡散落著無數的妻子和離子。

1943年河南路上垂死的老人和孩子

1942年,河南難民在逃亡途中喪生。

1943年,在河南,老人用手推車運送飢餓的死者。

即使從"鬼門"經過西安,也很難生存。沒有錢的人住在街上,賣苦工,拉外國車,做小活。他們找不到路,只好到西安小東門的"鬼市場"去賣房子過日子。由於難民人數的增加,"鬼市場"也整天開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受害者的迫切需要。1942年,河南省大饑荒的老人和孩子們在照片中的難民胸前戴了一條白布條,這是政府當時製作的一種身份證明,受害者可以在路上領取飢餓用品。事實上,一開始沒什麼可吃的。

1943年,河南省受饑荒影響地區的一位老人沒有好衣服。1943年,一位瘦老人就是河南省受饑荒影響地區的一位瘦老人。

1942年,河南母親逃離河南,這是兩名遭受饑荒的孤兒。1942年,河南省的大饑荒城,在1942年,為了逃離饑荒,賣掉自己的孩子、父親和孩子是痛苦的。

一九四二年龍海線只到寶雞,火車終點站也是河南人西逃的終點站。到達寶雞後,難民分散到寶雞周邊的縣城,少數人到了甘肅、新疆。

到了1943年秋天,上帝睜開了眼睛,糧食豐收了。這些食物為尚未餓死的饑荒倖存者帶來了希望。去年逃離饑荒的許多災民已返回家鄉。隨著秋季食品的成熟,悲慘的饑荒逐漸結束。

相關焦點

  • 重溫馮小剛電影《1942》內涵福利!
    《1942》影片概述影片開端便呈現出河南正在面臨的災難,戰爭已逼近河南,旱災成滅頂之勢,老東家範殿元家裡的大部分家業被一燒而光,此時的範殿元只能夠趕著馬車去「逃難」。在途中,災民仍舊受著政府的剝削與日本人的轟炸,範殿元的女兒星星為了為父親換口糧食把自己賣了;農婦花枝為了養活兩個孩子也只好賣身,而花枝的丈夫瞎鹿早已因為偷驢而被打死在鍋裡;範殿元家的長工栓柱在找花枝孩子的途中被日本人所捉,因為不肯就範而被日本人殺害。當火車到達潼關的時候,範殿元的孫子又被悶死使得老東家身邊沒有了一個親人······電影的最後以範殿元收養了一個孤兒作為結束。
  • 原 創|:經典賀歲檔電影《1942》:時代的悲哀,生命的流失
    唯獨有一部劍走偏鋒,《1942》,和以往一貫的馮氏喜劇不同,這是一部具有厚重歷史感,哀卻不悲的電影。即使它的定位依舊是商業故事電影。最會講故事的作家劉震雲,幾乎算是中國最好的導演之一的馮小剛,再加上張國立,陳道明,張涵予,李雪健等一眾老戲骨的傾情加盟,成就了《1942》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
  • 非洲饑荒餓極了連牛糞都吃!
    圖為非洲饑荒觸目驚心的場景,人已經沒了人樣,餓得皮包骨頭,無力站起來行走,只能靠四肢艱難爬行,飢餓如柴的非洲人和破爛的房屋讓人唏噓
  • 你見過這樣的非洲饑荒嗎?真正的骨瘦如柴!
    看完請點擊上面  紅色集結號  圖為非洲饑荒觸目驚心的場景,人已經沒了人樣,餓得皮包骨頭,無力站起來行走
  • 非洲有四個國家面臨嚴重饑荒
    11月6日,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表示,如果未來幾個月情況繼續惡化,非洲的布吉納法索、奈及利亞、南蘇丹和葉門四國,將「很快陷入饑荒
  • 說說男人的底線是什麼?網友:想打你的時候已經觸碰了底線
    說說男人的底線是什麼?
  • 英文早點 | 2018年11月12日:大型饑荒或侵襲葉門
    大型饑荒或侵襲葉門「Self-esteem is the reputation we acquire with ourselves
  • 公民道德宣傳日——讓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為一種習慣
    9月20日,是我國的「公民道德宣傳日」。這一講,我們特別邀請東南大學道德發展研究院教授談際尊,為大家分享如何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習慣。「教育是在環境中進行的」,好的家庭德育環境對孩子道德品質的培養有正向推動作用。
  • 思客丨譚玉平:炒作,不能沒有道德底線
    事實上,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這已經不是該軟體第一次引爆網絡話題。就在前幾天網絡上爆發的「挖掘機車震」假新聞衝擊波中,所謂「當事的」男孩女孩同樣用這款軟體約會。和「挖掘機車震」如出一轍,這次「用身體旅行」的新聞還是用「女生」「網友」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只不過這一次更加露骨、更加暴力地宣揚「性的盛宴」。  用假新聞欺騙讀者來進行炒作,這已不是第一次。
  • 中視協:鄭爽超越道德底線!北京電視臺解除與鄭爽合作,《鄭爽的書》被要求下架
    中國視協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22日發布《電視藝術工作者應自覺追求德藝雙修 用明德引領社會風尚》一文:近日,「演員鄭爽疑似代孕棄養」事件引起輿論熱議和公眾廣泛關注,法律人士、專家學者、社會公眾各有解讀,但無論作為普通公民,還是演藝人員,其行為本身已超越社會大眾普遍認知的道德底線
  • 民國一組老照片:四十年代的「包辦婚姻」,新娘沒笑臉但很幸福!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會,婚姻都是父母包辦,所以很多人還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面我們 就來看看四十年代的包辦婚姻,新娘新郎都沒有笑臉,但是很幸福!
  • 經濟學人 | 葉門的饑荒-可避免的悲劇(中英文)
    -可避免的悲劇背景導讀:葉門的戰爭已經持續很多年,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傷亡和炮火。戰爭沒有分出勝負,卻讓百姓飽受戰爭的煎熬,失去親人的痛苦和饑荒的威脅。 重點單詞:indiscriminately :adv.
  • 助得州災民渡過難關 慈濟基金會華埠募款
    慈濟基金會紐約分會3日繼續在華埠募款,以幫助得州災民渡過難關。在勿街與堅尼路交界處的義工鮑明受訪時說。  美國本土13年來最強的颶風哈維(Harvey)重創得州,襲擊美國第四大都會區休士頓市,整個得州受災人數接近10萬。總統川普不敢怠慢,號令全力救災。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全美各地紛紛向得州伸援手。美國的華人華僑愛祖國,也愛居住國。
  • 2021年或將遭受超級災難?聯合國發出警告,事關全球每個人
    ,2020年是災難性的一年,火災、地震、蝗災以及禽流感等接二連三地出現,世界各地都飽受困擾,更為嚴重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因為疫情而致死的人已經超過一整座大城市的總人口,不幸的是,經過全世界的通力合作,仍然沒有將新冠肺炎全面遏制,直到現在,感染人數依舊在持續增加。
  • 《飢餓遊戲3(上)》成2014年美國票房最高影片
    《飢餓遊戲3(上)》成2014年美國票房最高影片 時間:2015.01.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分享到:
  • 觸及法律、道德底線
    即便這些可愛的表情包把不合適的內容進行了「偽裝」,讓這些圖片及動圖顯得不那麼「扎眼」,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宗益祥博士指出:「萌趣化的兒童色情無論採取何種傳播形式進行包裝,都已觸及法律、道德底線。」記者注意到,不少有兒童軟色情之嫌的表情包在2019年就被上傳至該App。記者嘗試對其中一條連結進行了舉報。
  • 80年代老照片:圖2讓人懷念,圖4很多人看不懂,圖7很難再現
    --80年代中國老照片:80年代北京大街上改裝後的三輪自行車,很多80後都坐在過這種車,有的還安上了轎子,可以遮風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