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8月5日報導,黎巴嫩最高國防委員會正式宣布貝魯特為受災城市,剛剛發生的大爆炸目前確定已經有78人當場死亡,4000多人受到受傷。同時一艘聯合國維和船艦受到爆炸波及,數人重傷。此次重大爆炸事故充滿「詭異」,安然無恙放置6年之久的 2750噸硝酸銨突然被引爆,真的是「偶然」嗎?無任何防護措施,其實並非相關工作人員的失誤,而之所以發生悲劇,可能真的是人為導致。
此次大爆炸確實可能稱得上是一場災難,目前仍然有不少民眾「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當地大量建築在爆炸中被炸成碎片可見其威力之大。但根據現場調查報告來看,整件事故看起來更像是人為導致。第一:硝酸銨本身並不是一種爆炸物,只有和主要爆炸物融合才能形成「炸藥」但也是一種鈍感極高的炸藥。同疊氮化物、鋁粉、燃油混合可能成為炸藥,但因為其鈍感極高所以只是理論上可能會爆炸。目前硝酸銨是最難引爆的硝酸炸藥,撞擊感度是:50kg錘50cm落高,按照2750噸體積來計算,不但混合物的數量巨大,而且需要的外力也不是當下人力所能達到的高度。因此此次大爆炸很可能並非偶然事故,而是人為導致。為什麼說人力達不到引爆條件,但又是人為導致?
這就是要結合到硝酸銨的第二點特性,雖然其是炸藥的潛力股,但大多時候用於肥料使用,所以在很多地方很常見。讓其發生大爆炸並非一定要依靠撞擊,還可以利用一些化學特性將其引爆。首先硝酸銨是一種極其穩定的爆炸物,但有兩個命門。一個是高度吸熱,所以可以作為爆炸燃料使用,加劇爆炸反應和威力。另外一個就是不耐熱,高溫炙烤下會發生爆炸性分解,從而導致發生大爆炸。簡單來說硝酸銨本身不會爆炸且對人體以及環境影響很小,但摻入一定比例的疊氮化物、鋁粉、燃油等就會變成一種鈍感極強不易被引爆的炸藥。而大火炙烤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爆炸,但是本身又比較吸熱吸水,所以「高溫」條件自然界很難出現。因此此次貝魯特大爆炸很可能是人為導致。
整件事故的誘因應該是來自於「大火」,只要搞清楚混合物來自哪裡,基本就能確定爆炸是由誰主導。同時2750噸的硝酸銨按照通用比例混合製成炸藥,最少也需要超過175噸的燃油混合物,如此大量的物資運轉,應該很容易查到蛛絲馬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tiexuegsj 公眾號名稱:鐵血觀世界
原創不易,認可價值,轉載請註明出處:來自鐵血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