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導 駐泰國特派記者 楊謳】由於國際油價下跌,中東國家民眾減少以往的海外醫療旅行,導致亞洲醫療旅遊發展最迅速的國家——泰國的醫療旅遊產業遭受衝擊。外媒報導稱,泰國大型醫院業績整體滑坡,最多的營業額同比減少超四成。
彭博社5日報導稱,國際油價下跌對泰國醫療旅遊業的衝擊正逐漸顯現。對於從事醫療服務的泰國大醫院和醫療服務公司來說,阿聯、卡達、阿曼、科威特等國遊客是其主要「金主」。在此情況下,油價下跌導致中東國家醫療服務需求萎縮,也直接對泰國醫療機構形成衝擊。其中,在醫療旅遊領域最為知名的泰國康民醫院最近一季度營業額下滑超過17%,來該醫院進行醫療旅遊的外國人中超1/3來自海灣地區,泰國銀行機構已將該醫院今年業績預期下調13%。另一大醫院清邁蘭醫院,今年第一季度利潤額下跌更超過41%。泰國股市中的醫療企業股因此整體疲軟。上月,瑞士銀行宣布下調泰國最大的醫療旅遊企業曼谷杜斯特醫療服務集團的投資評級。
在過去7年,泰國醫療旅遊業規模擴大了8倍,去年有約130萬-180萬海外遊客來泰國進行醫療旅遊。根據泰政府估算,2014年泰國醫療旅遊收入超過30億美元。在醫療技術方面,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泰國並無優勢,但泰方善於將旅遊和醫療保健進行「打包規劃」,醫院設施先進、服務周到,而相關手術費用又相較歐美、日本及新加坡便宜很多。一些中東國家甚至將全民醫保「整體打包」給泰國醫院。除中東國家外,緬甸、中國、越南等鄰國及美國、日本等也是泰國醫療旅遊的主要市場,心臟、整容、牙科等手術尤其受到海外人士歡迎。
據《環球時報》駐泰國記者了解,對出國看病的患者,醫療水準是他們最重視的因素。目前國際公認最權威的標準是美國的JCI認證。截至2014年,泰國已有36家獲得JCI認證的醫院,是東協國家中數量最多的。此外,在泰國就醫並不貴。中國人赴泰國看病,費用是赴歐洲的1/4。泰國大多數醫生英文很好,很多去過國外深造,由於本土沒有強大醫療器械生產商,泰國醫生對新技術非常敏感,很樂於引進世界最先進的醫療科技。
關於泰國醫療旅遊業當前所面臨的挑戰,泰國《曼谷郵報》稱,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動一項為期10年的醫療旅遊長期發展規劃,並將不斷放寬籤證制度,吸引海外遊客。目前,前往泰國醫療旅遊的中國、寮國、柬埔寨、緬甸和越南遊客籤證有效期已從過去的30天延長到90天。路透社稱,為了應對中東國家醫療服務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