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股市行情-SET瘋狂上漲4.31%,外資大量流入泰國

2021-02-19 暹羅經濟觀察

11月10日,SET再次開啟瘋狂上漲模式,上漲55.36點,漲幅4.31%,收1341.24點。mai下跌4.75點,跌幅1.49%,收313.19點。

今天開盤SET直接高開近3%,午後在銀行股再次強勢上漲,拉動大盤繼續上攻,最終收1341.24點,創疫情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服務業板塊漲幅最大,高達7.84%,旅遊,酒店,交通全線上漲,其中酒店餐飲龍頭MINT盤中一度衝擊漲停,截至收盤漲幅達26.23%。泰國機場AOT上漲18.34%。服務板塊上漲原因主要在於昨晚美國輝瑞研製的新冠疫苗即將上市的消息。疫情爆發以來,泰國旅遊業已陷入停滯,整個行業早已迫不及待迎接遊客了,這個時候,任何關於疫情好轉的消息對於泰國旅遊業甚至整個泰國都是無可替代的利好。

銀行股在今天午後出現強勢上漲,整體漲幅達9%,其中KBANK漲幅最佳,高達17.08%,TMB, SCB等主要銀行也有較大漲幅。截至今日,近半年持續低迷的銀行股已反彈至今年6月份的位置。

消費板塊今日下跌13.36%。主要原因是權重最大的STGT下跌20%。STGT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橡膠手套生產企業,疫情爆發以來其股價連續上漲。因此,市場最大的利好疫苗投入生產對STGT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利空。

今天推動SET市場不斷上漲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外國投資者,11月1號以來,外資淨流入約156億泰銖,而今天一天,外資淨流入就高達189億泰銖。

長期來看,隨著各國疫苗研發相繼突破,全球疫情有望迎來好轉,將促進泰國旅遊業乃至泰國經濟的恢復。SET市場目前依舊處於低位,大量優質企業市盈率極低,仍然有較大上漲空間。

但短期風險仍然存在,國內政治風險依舊需要關注。

11月9日, 目前已公布的SET上市企業重要事件時間表:

XD-現金分紅

XD(ST)-股票分紅

XR-除權

XW-認股權證

-END-

往期精選:

十月六家IPO登錄泰國證券交易所,SCGP必須關注!

誰將成為泰國的5G市場競爭的最大贏家?

泰國醫療體系竟然也被壟斷了?——BDMS取消收購康民醫院股份的計劃

「讓利1.5萬億」與「停發股利」,中泰兩國銀行業如何支援實體經濟?

泰國金融投資指南:(一)泰國證券市場概況

泰國金融投資指南:(二)泰國證券市場交易規則

泰國金融投資指南:(三)開戶流程及注意事項

泰國金融投資指南:(四)泰國證券公司現狀

泰國金融投資指南:CBG兩個月價格翻倍!SET市場AGRO板塊最具投資價值企業介紹!

--

歡迎掃碼關注 暹羅經濟觀察!

觀察泰國經濟熱點,探索暹羅金融趨勢。
我們致力於為在泰華人同胞提供真實,有效的泰國金融資訊;有態度,有力量的經濟熱點分析。

您的分享,就是最好的讚賞!

相關焦點

  • 泰國股市行情-資本市場吸引外資流入,近期泰銖不斷升值
    各機構官方匯率如下:機構名稱人民幣兌泰銖匯率(買入泰銖)人民幣兌泰銖匯率(賣出泰銖)10月22日支付寶4.547-微信4.606-中國銀行4.578(現匯)4.616(現匯)中國工商銀行4.578(現匯)4.612(現匯)SupperRich4.67(現鈔)4.71(現鈔)近半年來,由於中國經濟恢復領先全球
  • 外資回歸新興市場,印尼股市從中獲益
    印尼的藍籌股,或所謂的大盤股,將從近期外資流入中獲益。在拜登確認將入主白宮後,投資新興市場的偏好開始增長。
  • 泰國股市行情-SET進入調整狀態,三天假期示威動態將影響下周走勢
    mai上漲0.66點,漲幅0.21%,收308.52點。早盤SET低開至1204點,午後有所回升。科技,地產板塊跌幅較大,農業板塊上漲0.6%。今天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包裝生產企業SCGP登錄SET市場,開盤上漲3%左右,最終收盤價35泰銖每股,與首發價格相同。銀行股今天略有回撤,但變動幅度不大,TISCO以其超預期的收入情況持續領漲。
  • 專家預計,2021年土耳其股市將繼續上漲
    他們表示,這可能有助於Borsa伊斯坦堡證交所(BIST)100指數從2021年的上漲中受益。BIST 100指數比上個月上漲了約12.5%。該指數12月29日開盤報1445.42點,較上一收盤上漲0.43%或6.13點。當地時間下午2點35分,該指數上漲0.36%,收於1444.44點。分析師指出,BIST 100指數仍以美元計價。
  • 突然崩盤的越南股市,可以抄底嗎?
    該行表示,這次大幅度回調是由當地投資者短期獲利了結驅動的,與越南經濟基本面的改善相背離,並預計在經濟超預期增長、股市實現關鍵改革的情況下,2021年底越南股指有望達到1400點高位,較周三收盤高出23%。基於以下四個關鍵因素,摩根大通認為越南股市將繼續上漲:1.
  • 泰國版養老計劃——「退休籤證」
    泰國政府推出了「退休籤證」新政策。根據該政策,符合一定條件的外國人可以在泰國申請「退休籤證」。申請「退休籤證」的外國人必須年滿50歲。除了要符合在泰國及原居住國都沒有犯罪記錄、不曾感染泰國衛生部的管制疾病、不曾被泰國當局拒絕入境等要求外,申請人必須有80萬泰銖以上的銀行存款,或是每月6.5萬泰銖以上的收入,此外,為了保護本地人的「飯碗」,申請「退休籤證」的外國人也不能在泰國工作。
  • 網曝中國遊客泰國自助餐廳瘋狂鏟蝦,場面嚇壞外國人
    先看完整版視頻↓↓↓據網友爆料,這則視頻拍攝於泰國的
  • 網曝中國遊客在泰國自助餐廳瘋狂搶蝦,泰國網友:沒吃過蝦?
    近日,網上一則視頻熱傳,視頻中的地點是在泰國的一家自助餐廳,一大群中國遊客在瘋狂搶蝦
  • 泰國房產投資,不只有高收益!
    數據顯示,泰國房價在近十年間都保持上漲,穩定的增長趨勢是投資泰國的利好消息。房地產投資,最看重的就是投資回報率。如今泰國的房產買賣和租售市場已經較成熟,房屋租金回報率穩定在6%-8%,那麼除了房租收益外,還有什麼是泰國房產投資的有利點?
  • 中國散戶如何進入印度股市?
    雖然這個增速跑贏了步入暮年的歐美發達國家,但外資對印度新興市場的期望很大,這也就造成了外國資本加速逃離。2019 年 8 月,阿里巴巴宣布將暫停對印度公司的所有新投資,而 Paytm 和 Zomato 等印度知名網際網路初創企業都曾獲阿里巴巴的大量投融資支持而發展起來。
  • 油價暴跌衝擊泰國醫療旅遊 泰國曾對前景期望很高
    ——泰國的醫療旅遊產業遭受衝擊。外媒報導稱,泰國大型醫院業績整體滑坡,最多的營業額同比減少超四成。彭博社5日報導稱,國際油價下跌對泰國醫療旅遊業的衝擊正逐漸顯現。對於從事醫療服務的泰國大醫院和醫療服務公司來說,阿聯、卡達、阿曼、科威特等國遊客是其主要「金主」。在此情況下,油價下跌導致中東國家醫療服務需求萎縮,也直接對泰國醫療機構形成衝擊。
  • 震驚網曝中國遊客泰國自助餐廳瘋狂搶蝦!視頻流出,網友驚呆了...
    近日,網上一則視頻熱傳,視頻中的地點是在泰國的一家自助餐廳,一大群中國遊客在瘋狂搶蝦,場面極為混亂,讓人看完之後不禁汗顏。
  • 市民反映:市面上賣的泰國榴槤都是用黃色藥水"加料"催熟的?
    這條消息說的是,現在市面上賣的泰國榴槤有不少都在當地加過料。「榴槤要放在一個黃色藥水的池子浸泡一天,讓藥物充分吸收,這些用藥物控制成熟的榴槤大量流入中國市場。」 吳先生店的榴槤是直接從泰國進的貨,他說看過泰國榴槤公司的生產流程,確實有網帖中所講的「浸黃水」這一步,而這些水其實是用黃姜粉泡的。「一是用於表皮的上色,讓色澤好一點;二是對表皮的保鮮。黃姜粉對人體是無害的,也不會進入到果肉裡。黃姜粉是製作黃咖喱的材料之一,另外它還是一種中藥材,又叫薑黃。」
  • 紅包行情持續,這一方向很火!
    就在早盤我們就可以從北上資金的持續流入可以感受到,市場沒有要大幅度跳水的跡象。雖然全天創業板繼續大幅度跳水達到3.6%,不過隨著後續市場的回暖跌幅也開始收窄。周五全天同樣有達3600家公司處於上行的狀態,下跌個股只有500家左右,整體的賺錢效應激增。而且當日漲停家數超過140家,這樣的景象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出現過!
  • 泰國 | 泰國籤證新操作!免籤14天?!
    對此,旅遊與體育部部長披帕日前表示,將在本月31日舉行的經濟內閣會議上提交有關針對中國和印度遊客推行14天免籤的相關提案,交由會議討論。如果經濟內閣會議批准了免籤措施,那麼旅遊與體育部將於之後的一周將提案提交內閣會議審議,因為此事不能拖延,一旦可行,將於4月30號落地籤免費政策到期的前2個月公布,以方便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等相關旅遊業者提前做好市場計劃。
  • 網曝中國遊客在泰國自助餐廳瘋狂搶蝦,盤子當成…吃不完還浪費!
    近日,網上一則視頻熱傳,視頻中的地點是在泰國的一家自助餐廳,一大群中國遊客在瘋狂搶蝦,場面極為混亂,讓人看完之後不禁汗顏。
  • 福馬林魷魚流入泰國市場,還能好好吃飯麼?
    點擊上方「今日泰國」 關注我們!
  • 泰國限制中國遊客人數,使館限發籤證,費用暴漲!一本泰籤400-500RMB!!
    最近準備去泰國的童鞋應該都知道了泰國籤證漲價了!
  • 每日情報 | 外資推動印度股市創歷史新高,日本首相或將下臺
    該指數已連續11周上漲,主要由外國投資者的買入推動。在四季度創紀錄的淨買入之後,海外投資者今年1月以來又向印度股市投入了26億美元。在新冠疫情引發的封鎖之後,印度經濟正重新開放,企業盈利的反彈前景刺激了投資者信心。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在新冠蔓延勢頭不止的情況下,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入境限制措施及再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上被批評決策過慢,且緊急事態宣言發布一周未見起效跡象,引發了日本民眾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