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路二十多歲了,卻像個活了幾個世紀的老人。
有人在這裡歷經半生,有人在這裡終老,有人在這裡新生。
每一天,都在交織上演不同的故事。
或許是路兩邊高大的樹木遮住了光線,自帶電影效果的光與暗,也或許是這條路兩邊,都是各種比較老的小區,擁擠的小道路承載著每天行色匆匆的人,去往不同的方向,所以,新竹路給人很強烈的故事感。
但我們之間的故事,只關乎吃。
畢竟這條路,養活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至少兩百天不想做飯的我。
同樣是老街,新竹路的底蘊,沒有中山路深厚,也比不上建政路小吃頗多而成為南寧人的夜宵江湖地,但與街道共生的老店鋪,卻多得數不過來。
也足夠誤入這裡的人,找到幾家願意頻頻回來光顧的店鋪。
當然,新舊交替中,自然也有新的味道。
▲這家店雖然叫粥店,但實際上可不只有粥,主打博白風味,白切豬腳簡直讓人念念不忘,不愧它60元一斤的價格
▲當然,全南寧都有粉之都,新竹路上的粉之都就不止一家,但還是要感謝它養活了每個周末不想做飯的我。
走得隨意,也沒拍幾張老店的照片,其中有一家重慶豆花石鍋魚,簡直是石鍋魚中的佳品,每次去吃都座無虛席(此處無圖)。
▲新竹路大段都是綠樹遮陰的,少部分岔路口開闊的地方,也別有風景,恰好碰上冬天雲天開闊的時候,抬頭一看,抽芽的嫩枝如以天空為底描的畫,開花的三角梅也是突然闖入眼帘的小小驚喜。
▲走到葛村路口,就懶得走下去,於是拐去了旁邊的金花茶公園,公園湖邊一排紅杉,拍照的人不少。
▲其實逛公園也挺好玩的,如果說新竹路像電影一樣充滿複雜的故事感,帶著為生計奔波的重量,一牆之隔的金花茶公園的節奏是緩慢的,拍照的年輕人,扛著單反的老大爺、在草坪上玩耍的一家子,退休之後在樹下打牌的大爺大媽們、奔跑的孩子……讓故事,在進入公園大門的那一刻,就走向了鬆快。
▲想去看茶花來著,拍了不少照片才知道,拍的都不是茶花,是月季哈哈哈哈哈,這個季節,茶花只有花苞而已了(也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這花苞還是月季啊)
▲陽光、綠樹、花,逛公園很舒服的地方在於,自然給與的治癒力,讓人拋卻束縛、忘記生活,只在乎自己。
其他不知名的花木也蠻多的,偶遇一位老大爺,短暫地交流了一下拍攝的心得,他羨慕我的廣角,我羨慕他的長焦,看了他相機裡的照片,他拍人物我拍景,於是他建議我去青秀山。不了不了大爺,我隨便家門前走走就好
植物的自愈能力太強了,逛完公園,我果斷升級90後中年園藝師,打算把陽臺種滿花,入手了一批花種子,先從多肉開始,但願連仙人球都種不活的我,能妥善對待這些被強行闖入我生活的植物們
▲可憐的肉肉落到了我的手裡,希望他們安然度過有生之年。祈禱
路的每一個分岔,指向不同的方向。
遇見的每一人、事,無數個瞬間,短暫的交匯也好,長久的羈絆也罷。
似清風、恰時光。
為我留塵,亦去浮塵。
不同的角色,演繹不同的人生。
每天都在路上,我看行人各色,腳步或急或緩,望向前方的表情各異。
誰也不知,下一條路是什麼樣的故事與風景。
我們故而是平凡,但平凡不正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