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應對中國不斷提升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擊沉或是圍困中國艦隊來確保中國無法突破第一島鏈。即使中國能夠將美國拒止於第一島鏈之外,它也未必能讓自己的海軍享有更大的行動自由。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削弱了美海軍、空軍封鎖各海峽和航道的能力。但與此同時,僅僅拒止美國進入第一島鏈並不能解決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中國還需要突破第一島鏈。為此,中國必須嘗試控制一些航道,必要時甚至不惜使用武力。這意味著,一旦發生衝突,美國要做好準備,防止中國奪取第一島鏈上的一個或多個節點。鑑於該地區沒有幾個國家歡迎美國常態化的軍事存在,局面將變得更加複雜。儘管中國在南海的聲索行為導致該地區很多國家熱衷於與美國開展更廣泛的軍事交流,但這些國家與中國建立的緊密經濟關係則限制了他們組成聯盟來全面對抗中國。此外,美國與菲律賓的關係及兩國武裝力量之間的交流也存在不確定性。這凸顯了美國採取靈活策略的必要性,因為當地政府及其政策的突然變化將對美國在海外的永久性基地帶來負面影響。
作者指出,儘管應對上述困境的責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美國海軍和空軍身上,但是美國陸軍同樣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如果美國可以向多個海峽上的重要島嶼部署海岸炮兵部隊及情監偵裝備,那麼中國突破第一島鏈必將付出更大代價。但鑑於在衝繩以南進行永久性駐紮的可能性很低,為了在危機時可以及時部署,海岸炮兵部隊必須具備機動性。為此,美國陸軍需要組建遠徵海岸炮兵旅,整合過去裝甲騎兵團和陸戰隊、防護營等部隊的優勢,在地區盟友的支援下建立海上拒止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根據構想,1個遠徵海岸炮兵旅將由以下部隊組成:
(1)1個反艦飛彈營,裝備輪式車載貨櫃反艦飛彈;
(2)1個防空/反導混編營(可裝備「愛國者」及「薩德」系統);
(3)1個「斯特瑞克」裝甲營;
(4)1個攻擊直升機/偵察直升機混編中隊;
(5)1個作戰工兵連;
(6)1個混編無人機部隊(可能包括5架諸如MQ-1C「灰鷹」等中高空無人機和15架諸如RQ-7「影子」等戰術無人機);
(7)1個裝備高機動性火箭炮的炮兵連;
(8)電子戰、指揮與控制和後勤等其他相關指揮機構。
作者認為,這種力量編成可以使遠徵海岸炮兵旅具有充足的自我火力防護和反艦能力,能夠對任何企圖穿越限制海域的行為或強行實施的兩棲突擊行動造成殺傷。而攻擊直升機、偵察直升機以及無人機使遠徵海岸炮兵旅既可以維持超視距態勢感知,也可以為其他美軍提供數據。遠徵海岸炮兵旅本質上是防禦性的,與其所擔負的為當地國家提供援助、避免危機惡化的角色相適應。但是,倘若配備地面部隊,任何針對他們的攻擊都將遭受比海、空軍攻擊更猛烈的戰略反擊。同時,作為地面部隊,他們能夠實施有效疏散,在配備作戰工兵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自行構建防禦工事,從而提升自身抗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