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履行 《巴塞爾公約》 ——訪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工作團隊

2021-02-15 環境與生活雜誌

為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對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的管理和處置技術水平,締約方大會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會議上均提出建立各區域的培訓和技術轉讓中心的問題。

截至目前,巴塞爾公約在全球共批准建立了14個區域中心和協調中心,均設在發展中國家,這些中心已被公認是促進公約實施的重要機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是全球14個巴塞爾公約區域和協調中心之一。

2011年,經國務院授權,時任環境保護部周生賢部長(代表中國政府)與巴塞爾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代表巴塞爾公約締約方大會)籤訂《關於建立巴塞爾公約亞洲太平洋地區培訓和技術轉讓區域中心的框架協議》,規定了設在清華大學的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的法律地位、職責和活動。

為落實上述要求,2012年,原環境保護部與清華大學籤署了《巴塞爾公約亞洲太平洋地區培訓和技術轉讓區域中心建設管理的協議》,將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作為我國履行巴塞爾公約的重要技術支持機構。2009年,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被《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簡稱「斯德哥爾摩公約」)締約方大會會議批准為斯德哥爾摩公約亞太地區能力建設與技術轉讓中心,亦是全球16個斯德哥爾摩公約區域中心之一。

2015年,原環境保護部函復清華大學《巴塞爾公約亞洲太平洋地區培訓和技術轉讓區域中心議事規則》,規定該區域中心由環境保護部和清華大學共同管理,區域中心主任由汙染防治司(現為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擔任。

2018年,生態環境部函復清華大學《關於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2018年度會議紀要意見的復函》,進一步明確了區域中心在區域和國家層次的職責範圍,包括承擔我國巴塞爾公約技術支撐及履約支持工作、組建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等。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已逐漸形成了廢物和化學品管理政策和技術研究、能力建設、信息交換等優勢領域,在巴塞爾、鹿特丹和斯德哥爾摩公約聯合締約方大會於2015年和2019年組織的兩次全球14個巴塞爾公約區域中心和16個斯德哥爾摩公約區域中心的評估中均獲得第一名(雙滿分),在國內外影響力日增。

相關焦點

  • 187個國家籤署《巴塞爾公約》,美國除外!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消息,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限制有害廢棄物國際性轉移的《巴塞爾公約》締約國會議10日通過了修正案,把髒塑料垃圾加入進出口限制對象。修正案由日本與挪威聯合提出,美國不是《巴塞爾公約》締約國,因此美國未籤署這一協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表示,這是首個有關塑料垃圾的國際性法律限制。會上,擔任日本政府代表的環境省官房審議官松澤裕指出,到修正後的公約開始生效的2021年1月之前「必須完善國內的相關法律」,有意推進修改相關省令。
  • 【第一時間】Art Basel - Hong Kong 喬治傑生協力藝文中國聯盟,共饗2015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Georg Jensen)第三次攜手北京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Beijing Center for the Arts)、雅昌集團和Artsy網站舉辦以藝術為主題、聚集國內外頂級藝術家、收藏家、融匯各領域傑出精英的私人晚宴,是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期間最優雅浪漫、備受期待的藝術盛會。
  • 《斯德哥爾摩公約》與湘潭有什麼關係?我不說你絕對想不到!
    11月11日,由環保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主辦的中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2015年技術協調會在湘潭召開。
  • 《關於汞的水俁公約》生效
    2013年10月10日在日本熊本舉行的全權代表會議一致通過了公約草案,為國際社會開展汞汙染防治的國際合作奠定了法律框架和基礎。為紀念上世紀在水俁發生的汞汙染事件,會議決定將該公約命名為《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會議期間,共有91個國家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歐盟)籤署了公約。全權代表會議後,包括中國在內的公約籤署國紛紛啟動國內批約程序,以推動公約儘快生效。
  • 囿於中國「禁廢令」,國際廢塑料交易罪案頻仍
    據國際刑警組織的執法部門稱,自從中國的「國門利劍」行動開始之後,東南亞以及其他地區的廢塑料非法處置問題就日趨嚴重。國際刑警組織近期發布了一份名為《自2018年起全球廢塑料市場的新興犯罪趨勢》的報告。這篇報告給出了過去兩年對廢塑料處置行業變化的調查結論。
  • H&dM拿下巴塞爾住宅競賽,森山邸影片亮相|建築一周(12月17日-23日)
    看有方的新聞簡報: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事務所贏得了巴塞爾地區的住宅區項目競賽; SANAA代表作森山邸影片亮相,記錄主人在其內的日常生活; OMA的設計研究機構AMO,為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博物館設計了一套靈活多變的陳列系統。
  • 請問什麼是《斯德哥爾摩公約》?我國是《公約》的籤約國嗎?
    《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全稱是《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它是國際社會鑑於POPs對全人類可能造成的嚴重危害,為淘汰和削弱POPs的生成和排放、保護環境和人類免受POPs的危害而共同籤署的一項很重要國際環境公約。
  • 視頻:《日內瓦公約》70周年
    《日內瓦公約》70周年@iRedcross
  • 麥田公約公告
    麥田公約是麥田召集人在培訓期間通過參與式決策方式,產生出的基本條款。
  • 蒙特婁公約(MC99)當事國名單(2018/4/2)
    ,10年前發生的那起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首次對中國法院適用蒙特婁公約帶來挑戰的案件,若在中國-泰國航線的飛機上再次發生類似旅客人身傷害案件,則公約是否適用這個問題將不再困擾法院。「蒙特婁公約」中國適用「第一案」擱淺 -法制日報周末版 -法制網http://www.legaldaily.com.cn/zmbm/content/2010-08/05/content_2222278.htm?
  •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提醒:新加坡將正式加入《公約》、辦此類證不需要來館!
    》(簡稱《公約》)。根據新加坡外交部通知,2021年1月20日起,新加坡將正式加入《取消外國公文書認證要求的公約》(簡稱《公約》)。屆時,新加坡外交部不再負責相關文書認證工作,相應職能移交新加坡法律學會辦理。目前,中國內地尚未加入《公約》,香港、澳門地區則為《公約》成員。
  • 《日內瓦公約》:人道抗衡恐怖的砝碼
    今年是1949年《日內瓦公約》通過70周年。《日內瓦公約》是國際人道法的核心組成部分,即使是在戰爭期間也致力於維護基本的人類尊嚴。國際人道法為武裝衝突中的交戰各方設定了規則與限制,而不論衝突的起因或孰是孰非。正是這種一直存在於世界各地的許多傳統、宗教和習俗中的人道精神,促使瑞士商人亨利·杜南創建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並努力促成1864年第一個《日內瓦公約》的締結。
  • 《關於汞的水俁公約》今天正式生效,含汞電池、螢光燈產品即將終結
    這個公約到底是幹嘛的?為保護人類健康與環境免受汞及其化合物人為排放和釋放的危害,2013年10月國際社會就具有全球法律約束力的汞文書文本內容達成一致,並將其命名為《關於汞的水俁公約》。目前,國際上共有包括我國在內的74個締約方。公約將自2017年8月16日起生效。聯合國環境署(UNEP)理事會啟動全球汞評估項目並開始就汞汙染控制事宜開展討論。
  • 海牙選擇法院協議公約介紹
    海牙《選擇法院協議公約》由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組織進行編纂,歷經多次研討協商最終於201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我國也於2017年9月12日籤署該公約
  • 巴塞爾公約發展和我國履約實踐
  • 中國批准《水俁公約》,2020年起禁止生產和進口含汞產品
    環保面前,沒有旁觀者2013年10月10日,中國籤署《水俁公約》。
  • 波札那:我們要退出華盛頓公約!
    近日,波札那、納米比亞、辛巴威等南部非洲國家聯名要求國際社會開放野生動物貿易,但再次因華盛頓公約(即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 以案說法:《蒙特婁公約》「事故」定義的內涵與司法判斷
    二、《蒙特婁公約》的事故立法內涵較之《華沙公約》,《蒙特婁公約》的事故(death or bodily injury of a passenger)並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這是由於精神損害賠償本身的判斷複雜性與各國對於精神損害賠償的差異性所決定的。
  • 《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具有的四種最基本的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下稱《公約》)是聯合國有關兒童問題最重要的國際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