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波札那、納米比亞、辛巴威等南部非洲國家聯名要求國際社會開放野生動物貿易,但再次因華盛頓公約(即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而遭到拒絕。波札那則對此表示不滿,並有意向退出全球野生動物貿易監督系統。
不久前,包括波札那在內的多個南部非洲國家曾前往日內瓦參加華盛頓公約會議,期間提出了多項有關於放鬆野生動物貿易的提案,但均遭到拒絕。其中主要涉及的產品就是象牙及犀牛角。
博、納、津三國作為全球大象數量最多的國家,希望可以向外出售取自自然死亡或合法獵殺大象的象牙。在經投票後,有101的多數票反對該提議。此外,華盛頓公約還嚴禁了全球任何動物園展出從野外捕獲的大象,此舉進一步勒緊了對南部非洲野生動物製品出口的限制。
華盛頓公約自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其主要宗旨就是監控全球野生動植物貿易,並阻止非法走私。然而多個南部非洲國家則認為,華盛頓公約下限制的條款已經過時,且完全沒有顧忌非洲的現狀。
南部非洲各國的相關部門均表示,目前嚴格的限制條律沒有與時俱進的科學依據,也缺少公平性及包容性。非洲國家需要適當的野生動物貿易,以維持更完善的野生動物保護措施,而現在的華盛頓公約已無法為非洲提供任何實際利益。
在此前提下,波札那環境部部長Onkokame Kitso Mokaila認為,華盛頓公約已經過氣了。掌權者失去了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反而被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牽著鼻子走。合理的出售象牙製品,可為幾個象牙大國帶來可觀的利潤,這些資金則可以用於改善當地野保現狀。
編譯 | 盛文文
責編 | 範玲玲
小編有話說
感謝讀者朋友們對《非洲華僑周報》的支持,歡迎留言互動,小編在後臺扶你上牆哦~,熱烈歡迎各位讀者朋友投稿,講出你的非洲故事。等你來!!!
投稿郵箱:news@gmm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