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化學品管理,減少化學品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學品引起的危害,g國際社會達成了一系列的多邊環境協議,其中斯德哥爾摩公約涉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的相關規定。POPs是指高毒性的、持久的、易於生物積累並在環境中長距離轉移的化學品。公約於2004年生效,中國是124個成員國之一。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公約的履約工作,全面禁止了滴滴涕、氯丹、滅蟻靈等17種POPs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重點行業二惡英排放強度降低超10%;清理處置了上百個點位歷史遺留的5萬餘噸含殺蟲劑和多氯聯苯廢物;批准了10種受控化學品公約修正案並正式實施。
湘潭市也積極響應配合斯德哥爾摩履約工作,將POPs廢物處置及汙染場地管理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2013年承擔了「中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能力建設示範項目」中關於加強履約環境應急防範演習的重要任務。先後開展了「湖南農藥廠廢棄場地POPs廢物及汙染狀況初步調查評估諮詢服務子項目」及「湖南省湘潭市昭雲大道POPs廢渣清理和處置項目」。
原湖南農藥廠建於1950年,位於易家灣一帶,幾十年的農藥生產造成廠區土壤被嚴重汙染。如今,廠子已停產多年,無治理能力。目前,農藥廠幾百畝土地在湖南綠心昭山,土地面臨改制後整體再利用。但長年積累的土壤汙染已使土地失去利用價值,必須清理乾淨並進行土壤修復。
在省、市、昭山示範區以及環保部門重視下,這兩個項目得到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領導的大力支持,前期已經投入資金,由國家檢測中心做了全面摸底勘查,掌握了農藥廠目前土壤現狀。
在此次會議期間,國內外知名環境專家齊聚湘潭還實地了解湖南農藥廠現狀,共同探討相關治理方案,進一步推進這兩個項目的順利進展。我們也相信經過這次會議共同探討後,這兩個項目的治理目標將更加明確,治理方案出臺後,原湖南農藥廠被汙染了半個世紀的土壤修復工作將啟動。
更多內容,敬請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