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真相警方還在調查,我們不作評論,但一個畫面深深扎疼了我。
7月24日,來女士的親人到最後發現她的地方祭奠,兩位身著黑衣的女士蹲在小區井蓋邊哭的撕心裂肺。
來女士出事以來的種種破朔迷離,不但引起了警方和媒體關注,也讓那些靠獵奇蹭流量的人嗅到了利益的味道,甚至專門從外地來杭州直播。
事件剛剛爆出時,來女士所居住的小區的畫面就已經在網上曝光,影響了小區其居民的正常生活。來女士的遺體被找到後,小區又出現網紅直播。
面對記者的詢問,徹夜直播值守人員回答:「這有什麼好怕的。」
我更想問這些人,無論遇難者還是親屬都何止一個慘了得,將這些畫面放到自己的名下,看著蹭蹭增長的流量、粉絲、點評時,你們的內心是歡躍還是心疼?
1
去年,網絡上曝出了一件讓無數人為之膽寒的新聞。
這是一個多麼可憐的女孩,花一樣的年紀,19歲,人生才剛剛開始,還未綻放就已凋零。
兩年前慘遭猥褻,不堪忍受後患上了抑鬱症和創傷應激障礙。
這可憐卻又堅強的女孩在強撐著,直到一天,她不忍重負,走上了樓頂。
但是這姑娘還懷抱著最後一絲想要活下來的希望,做下去樓頂的選擇前撥通了報警電話。
警察第一時間出警,在長達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裡,一直在勸說安穩,想要留住她。
但是極具諷刺意味的畫面出現了在另一面,樓下被圍觀群眾們密密麻麻圍了個水洩不通,叫喊著,譏笑著,起鬨著,現場的聒噪聲變得更加刺耳,這時拿著手機狂拍的人等不及了,耐不住開起口來:
「從下午1點多跳到6點多,跳不跳啊,慫慫把驢都慫倒了!」
旁邊的人聞聲聽到後,開口大笑了起來。
這時,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大爺努力發出了微弱但又暖心的聲音說著「姑娘別跳!」
只可惜,淹沒在了人海中.
事情的最後,女孩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短暫又悲痛的生命。
我無法想像,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經歷了怎樣的折磨,警察的挽留是否讓她感受到一絲絲的溫暖,是否讓她對人間產生哪怕不多的不舍與留戀。
萬萬不該的是以他人的悲為自己的樂,以他人的痛為自己的笑料。
2
2018年5月5日,21歲的女生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搭上了人生最後一班車。
3天後,警方找到了她的遺體。醫生發現了二十多處刀傷。
可沒想到的是,這樣殘忍的畫面竟出現在網上,在一個個聊天群裡傳來傳去。
警方調查發現了照片外流的兩個源頭,一是協助辦案的輔警郝某利用工作機會私自拍攝了現場照片,傳給朋友,朋友又 轉發到各自的微信群;
另一個是案發地附近的村民拍攝受害人遺體照片,在朋友圈發布。
在不顧別人的同時,他們放棄了作為人的良知。
《奇蹟男孩》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如果要在正確和善良中做出選擇,請選擇善良」。
前不久,四川涼山大火,30名消防員逆行不幸殉職。有網友竟毫無人性地調侃。
警方很快抓捕了惡意詆毀者。
罪惡的行為可以被量化懲罰,但罪惡的源頭卻只能被道德審判。
因為,所有的惡意都起於對善良的放棄。
3
不可否認的是,善良是有成本亦是有門檻的。
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除了天性,還有人性,是有血有肉,有感情,能共情的。
在她人遭受苦痛時,我們除了拿著手機一頓亂拍外,我們也完全能夠放下手裡的手機對著她說一句:「這個世界是值得的。」
這個時候會不會就因為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會不會因為這一句話讓一個瀕臨絕望的人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而不是在她們已經鮮血淋淋的傷口上繼續樂此不疲的撒鹽,成為壓死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不是在最後關頭讓她們感受到的只有冷漠,譏笑和與我無關。
就像這次惡性事件的背後,在全民深陷悲痛,憤怒之時,部分網紅們卻忘卻一切前赴後繼的蹲守,直播,像極了沒有感情的傀儡。
善良誠然很難,甚至都不會有什麼回報,可我們為什麼依舊要選擇「善良」?
我想,電影《芳華》給了我們答案:「善良從來都不是為了什麼回報,善良是發自內心的選擇。」
人生在世,到了最後不過是為了尋求心靈的安寧,而善良則會幫我們渡人渡己。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人而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其遠矣。
如果說善良有什麼回報,那麼選擇善良的本身就是一種回報。
—THE END—
作者:恰恰&小木蟲。行動派DreamList(id:xingdongpai77),在這裡,用行動創造每一個當下。關注我們,一起成為行動派。
投稿·合作:yesi@cyol.com
(郵件後請附聯繫方式)
睡不著,聊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