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文 |與歸
最近,杭州53歲女子離奇失蹤一事,在網絡上引發了極大關注。家屬接受媒體報導的本意,或許是為了儘快找到失蹤者。然而,卻不想引來了不少自媒體主播,事發小區的保安直呼,「他們硬是要拍,攔都攔不住。」
事發小區的居民也反映,確實有不少人來小區裡拍短視頻:「很多人來的,對著事發樓幢一陣猛拍,也搞不懂這有什麼好拍的。人家家裡出了事,他們一點也不懂尊重。」這位居民說得好,發生了這樣的事,首先就要落在「尊重」上。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發展,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一個新聞熱點出現,一些拍客和主播們,可能比媒體記者和辦案人員還先到達現場。必須承認,有時候這些進行實時傳播的鏡頭,給公眾呈現了更多、更及時、更全面的新聞細節。但是,也得看到,更多時候一些隨意拼接、斷章取義的鏡頭危害並不小。此前,一些視頻自媒體發布貴州威寧縣秀水鎮驚現「龍吟」的虛假消息,在一些短視頻平臺滿天飛。
況且,對於失蹤者家屬來說,本就為此事憂愁,齊刷刷舉過來的攝像頭無異於傷口撒鹽,沒有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此外,對於小區的其他居民來說,這同樣是一種打擾。有報導稱,一些博主甚至在深夜進入小區拍攝。顯然,這些人對該事件的「圍觀」,已經逾越了底線。
站在自媒體博主和主播們的立場上講,這種以傷害他人的方式來博取流量的做法,註定是無法長久的,要被健康的市場淘汰,要被大眾唾棄的。獲取了一時流量而丟掉了職業操守,這也是竭澤而漁的做法。
或許,我們該反思的是,無論是以圖文形式,還是以短視頻形式呈現的自媒體,市場都愈發成熟,與之相對應的行業規範和職業倫理,也應該儘早建立。私闖小區住宅偷拍,顯然有違公序良俗,類似的邊界意識,應儘快普及。
當然,對於小區物業和保安來說,在住宅小區普遍不允許陌生人隨意進入的情況下,「攔不住」不該成為一種藉口。放進這麼多主播,也是一種失職。值得一提的是,據最新報導,目前該小區已經意識到安全隱患,加強了安保力量,在事發樓前不僅有保安值守,還有民警維持秩序。
最後,也奉勸一些博主和主播們,真正的「紅」,靠的是生產優質內容的專業能力,而不是哪裡有熱度,就像蒼蠅一樣蜂擁而至,爭相「逐食」。
而對於這種只能蹭熱點,沒有真本事的主播,觀眾也大可以取關之、批評之,讓他們所謂的流量成為負資產,他們下次也就不敢了。
□與歸(媒體人)
編輯:胡博陽 校對:趙琳
推薦閱讀:
10年陽光帳本,推動國家良治善治|新京報社論
德國拒絕「站隊」美國,體現一個歐洲大國的理性認知|新京報快評
用過期麵包做漢堡,「加盟模式」不是漢堡王甩鍋理由|新京報快評
社區書記在岸上「下水救人」?別讓搶功傷害見義勇為|新京報快評
利用外資逆勢增長,底氣在中國市場長期向好|新京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