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懂愛情嗎?
那些未成年人被猥褻、性侵的案件中,那些孩子,是不是認為自己正處於一段戀愛關係中?
那些成年人的撫摸、親吻,是不是被孩子們當成了愛的表現?
那些受害的孩子們,會痛苦嗎?
電影《信箋故事》改編自導演珍妮芬·福克斯的親身經歷,用一個13歲受害女孩的身份告訴成年人的世界:
偽裝得再漂亮,傷害也依然存在。
珍妮芬在13歲的那年,創作了一個故事。她告訴別人,這個故事完全是她杜撰的。而後她封存了自己關於這件事的記憶,也同時欺騙自己,她處於一段戀愛中,只是對方年紀有些大。
在48歲那年,珍妮芬的母親在儲物室找到了那個故事,還有當事人和珍妮芬的往來信件。
成年的珍妮芬對望那個少女珍妮芬,終於開始懷疑自己曾經信誓旦旦以為的初戀,是否背後有隱情。
13歲的珍妮芬被父母送去教練簡家,和一群孩子一起訓練馬術。比爾是孩子們的田徑教練。
比爾已經年過四十,他和簡是婚外情關係。
比爾是「獵手」,簡是「獵犬」,而和珍妮芬一樣的孩子們,是「獵物」。
天真無邪的「獵物」們在他們的欺騙下誤認為自己被愛、被理解、被認同,一步步走入陷阱,最終被性侵。
48歲的珍妮芬已經成為了優秀的紀錄片導演和教授,遠見卓識,內心強大。
但面對母親,面對男友,她都不承認自己是受害者。
她從選擇忘記,到重新逼迫自己找回記憶,再到承認自己是受害者,珍妮芬一遍一遍經歷著我們無法想像的痛苦。
在探尋真相的過程中,珍妮芬永遠猶疑不定。她困惑於自己對事情細節的遺忘,更恐懼真正揭開真相後的鮮血淋漓。
這一次,我們從一個堅強的受害者的自我剖析中,直面未成年猥褻性侵帶來的傷害。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6年全國的法院審理結案的光猥褻兒童案就有10782起,平均每天超過7起。
根據公益組織「女童保護」歷年統計,熟人作案的比例都在七成左右,最高為2014年達87.87%。
《2018年統計數據:猥褻兒童,平均每天7起!》新浪網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們?
電影《信箋故事》中的家長顯然是不合格的。
珍妮芬和比爾在家門口接吻曾經被外婆看見,外婆說她會告訴珍妮芬的父母,然而她並沒有。
比爾去珍妮芬家裡接她,給她的父母準備了禮物。
珍妮芬的媽媽覺得不妥,然而父親認為沒事,夫妻二人選擇忽視一切徵兆。
珍妮芬家裡有很多兄弟姐妹,父親工作很忙,母親和外婆兩人照顧一群孩子依然忙不過來。
珍妮芬的感受一直在被家人忽視,她渴望被認可。
孩子們可以很堅強。
他們會在收到傷害的時候選擇封閉記憶保護自己,也會在更嚴重的傷害到來之前選擇逃離。
孩子們其實也非常的脆弱。
他們敏感而又沒有安全感,父母沒有重視過的一些小感受,被無限放大。
而難以磨滅的創傷,也可能會讓他們從受害者變成施害者。
在我們看不見的深淵中,永遠會有惡魔把手伸向美好的世界。
兒童性侵,無處不在,難以預料,不需要理由。
那些烙印會跟隨這些孩子一生。
而保護好我們的未來,要靠更有效法律的威懾,更普及的兒童性教育,和更細心的監護人共同努力。
我們阻止不了惡的滋生,但我們要阻止惡的蔓延。
我們治癒不了所有傷害,但我們可以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