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小時的服務時間,8次獻血志願者, 4次圖書館志願者,不下20次的志願活動。這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記錄,卻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他,也當之無愧地被評為「華理十佳優秀青年志願者」。現在就請讓筆者帶你走近這個幽默風趣、陽光開朗的青年志願者——孟偉強。
「這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激勵。」
未曾見面就被照片上他燦爛的笑容所感染,覺得他會是一個大方樂觀的人。真正見面的時候,這份感覺沒有絲毫減少,反而多添了一份隨和和親切。隨後真正攀談起來之後,筆者了解到他是一個相聲迷,便讓他給我們表演一段,也只是隨口一說,他竟當了真,一口氣就說了一段,把大家都逗樂了。
談及獲得十佳志願者的感想,他沒有多講,只是告訴我們:「這不僅是種榮譽,更是種激勵吧,激勵我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說完他又笑道:「其實因為種種原因我不適合獻血,於是我就這麼安慰自己,我是把無法獻血的遺憾全部化為做志願者(的動力)。」他這麼一說卻觸動了筆者,原來他是把獻血默認成一種責任,當自己無法獻血時,就通過做志願者來完成這種責任。
「每個人都會說謝謝,讓我覺得很難忘。」
做了這麼久的志願者,必然有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歷。筆者期待著能聽到一個非同一般的故事,然而,他的回答卻出奇簡單而平淡:是做第六屆上海高校留學生龍舟賽的志願者的那次,早上七點布置比賽場地,一個外國朋友對自己打了一個招呼;在隨後的比賽過程中事無巨細,每個留學生都會對自己說謝謝,每個人都對志願者很尊重。
當他說罷,筆者心中莫名湧上一股暖流。是啊,在志願者的心中,也許最讓人感動的就是一句簡單的「謝謝」吧,也許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句隨口的感謝,而對志願者來說卻是一種莫大的認可。
「真正投入到活動中,就會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孟偉強告訴筆者,其實支持他做這麼久的志願者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在當初有人幫助自己,但是他沒找到那位好心人,於是他決定傳遞這份善意。也正因如此,他結識了更多的朋友,收穫了更多的快樂,他越做越喜歡並打算一直做下去。他也「偷偷地」告訴筆者,他想要在畢業之後去做一年支教,不過不清楚他的父母是否會同意。無論他的父母是否支持,筆者都願意相信,他的父母在心底也一定在為他自豪著。
孟偉強也想對學弟學妹們說:「如果想要做志願者活動,不要牴觸、不要畏難,要真正投入到活動中,(那樣)就會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心裡也會感到溫暖。」
或許所有的志願者都像孟偉強一樣,這般樂觀這般開朗這般心無城府,帶給我們平凡而最真實的感動。孟偉強是一滴水,但這滴水卻能折射出溫軟的光,徑直跨入我們心房,魯迅先生亦有言:「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然而又不禁想問,不是志願者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或許就如同孟偉強做志願者的初衷那樣,我們每個人都將一份善意傳遞下去,每個人點亮一盞燈,也許微小,但當千千萬萬的燈光匯聚起來,便能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再或許,我們只需要簡簡單單地對志願者道一聲謝,這看似無足輕重的舉動其實卻是冬日裡最溫暖人心的一杯香茶。
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