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夢都,才子之鄉
有這樣一批撫州人
他們沉澱歲月用以打磨匠心
他們澆灌汗水用作追求卓越
走近撫州工匠
傾聽撫州工匠故事
撫州高新區人社局原創專欄
張寶平師傅是在工作的車間門口等著我們,都說做工程的老師傅多不苟言笑、正顏厲色,但眼前的這位師傅卻似乎不太一樣,面對採訪,他顯得有些許侷促和緊張,但是聊天時卻總是憨厚的笑著,連眼角的紋路也像是笑容可掬的樣子。
2020年,是張寶平師傅來到聯創恆泰光電有限公司的第八個年頭,聯創恆泰新廠遷址到撫州高新區時,張師傅跟著大部隊來到撫州,從此便過上了遠離妻兒,車間為家的生活。
他回憶起遷廠的那一年,搖搖頭道:「難喲!遷廠的時候運損導致設備損壞,但生產線不能斷,對不對我們加班加點的整修,都是一群老師傅,但有些東西就是不知道壞在哪處,只能查了又修,修了又查,循壞幾十遍上百遍。」
9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改革迎來新高潮,東部沿海城市出現大量勞動力缺口,我國迎來前所未有的打工潮,當年4000多萬農民工流入沿海城市去。
也是這個時候,年輕的張寶平剛剛大學畢業,他懷揣著僅有的500塊,南下來到深圳。
他告訴我們,在那個年代,珠三角工廠遍地開花,很多的外來務工人員都是拎著大包小包,帶著小小的一本畢業證,湧入廣州和深圳,人人內心都有撈一桶金的火熱理想,但發財者寥寥無幾。
大學裡學的工程專業知識給了張寶平謀生的機會,人人都是打工者的車間,張寶平沒有師傅帶領,更沒有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可以求助,他只能靠自己摸索和實踐,在充滿機油味工廠裡繼續啃著書本,獨自學習。
回到江西老家後,張寶平師傅來到聯創恆泰光電有限公司設備維修部,一幹就是八年,並在崗期間獲得2018年度最佳優秀職工獎,廣受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
在外人看來,整日與機器打交道是一件極為枯燥乏味的事,但張寶平師傅笑著對我們說:機器是冷冰冰的,但是人的雙手是溫暖的。
在交談中,我們問到張寶平師傅幾個問題,比如:現在的90後、00後中,有個職場流行詞叫「裸辭」,意思是沒有存款的情況下仍然選擇辭職,我們想知道張師傅對於這個情況的看法。
張寶平師傅笑笑說:其實大環境對於年輕一代「裸辭」「跳槽」是褒少貶多,其實是和當初我們那一代60後70後帶著500塊去深圳打工的情況一樣的,也並不全是壞事情,年輕的一代也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每一種選擇都有它的意義。
「希望年輕的一代能夠儘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張寶平師傅說道。
■ About Us ■
出品 | 撫州高新區人力資源市場中心
編輯 | 周咕嚕
攝影 | 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