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解個謎。不想看內容的,權當玩一把遊戲(直拉文末會有謎底)。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那麼點意思,可以一邊看一邊想,沒準會有意外收穫哦。
A進入B的房子,過了很多天,兩人均未見出來。當人們發現不妥,破門而入後,發現B死在了房中,同時,A不見了。
其中,有幾點是可以確定的:
1、A和B互有仇怨,殺死B的兇手是A;
2、B是被毒殺的,而且是一種慢性毒藥;
3、房子是完全封閉的,門窗一直都從內部上鎖,除了大門,沒有其他秘密通道;
4、雙方確實都進入了房中,兇手並沒有在眾人進來時趁亂逃脫或潛藏其中。
那麼,現在大家可以盡情開腦洞,想想這次犯罪是如何被完成的。要著重提醒的是,手法是可以用科學方法解釋的。
不難看出,上面所說的是一起密室殺人事件,而這個難題出自御手洗熊貓的新書——《二律背反的詛咒》,法醫天城一說要寫這樣一部推理小說。密室謀殺是推理小說中常見的犯罪行為之一,因為在表象和邏輯上不可能發生,屬於「不可能犯罪」。
縱觀推理小說史,這種謎題已經被寫過千萬遍了,但對於讀者來說,它還是會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造密室的方法是層出不窮的,而大多數讀者感興趣的正是這些——誰如何去完成這次犯罪。這也是推理小說的魅力所在,或者我們可以用一個專有名詞來概括,那就是「詭計」。
日本推理之父江戶川亂步強調,詭計是本格推理小說的核心,他還寫了一篇《詭計類別集成》,堪稱洩底大全。作為本格狂熱分子的熊貓,也一直執著於詭計構造,迷戀 「島田流」的謎題和解答。但對推理來說,光有詭計是不夠的。一味追求奇異而妄顧合理性,只會玩壞本格推理。這時會想到社會派推理,相對於詭計,它更重視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描述和解剖,但也被詬病說整天怨天怨地,詭計平淡,沒意思。
如今,推理作者都在嘗試融合,既要有好看的詭計,也要發人深省。同樣,在《二律背反的詛咒》中,熊貓不再止步於本格,做出了新嘗試。
全書共有四個短篇。「二律背反的詛咒」是密室謀殺案,提出了社會派和本格派如何結合的問題;「雪地怪圈」是完全本格的詭計呈現;「聖誕夜的詛咒」偏向社會派,洋洋灑灑一頓吐槽;最後的「利馬症候群」則想在兩者間尋找平衡點並結合,故事發生在一起普通綁架案之後,詭計作為暗線,關注的是綁匪和人質的心理變化,藉此探討人性本質。
熊貓意圖「探索推理小說更大的可能性,即將驚人詭計和思想感情結合、相輔相成」。回看這部小說,裡面提及了許多著名的推理作品,在探討過程中藉此力證(湊成一個書單是妥妥的)。在詭計上,作者非常用心,就算作為伏線,謎團都很講究,尤其是「雪地怪圈」,利用了常見的數學原理創造了一種特別的犯罪手法,可謂漂亮。
但是,動機略微淺薄和牽強,「二律背反」中兇手殺人後主動告訴了一個並不熟悉的人,解釋居然是由於有愛揭家醜的毛病;「聖誕夜的詛咒」中的謀殺動機也有點離譜(大概是為了吐槽)。另外,人物塑造和節奏把握也有待打磨,看這本書時,會有種看日本小說的感覺,除了場景和人物都設定在日本,腔調也略顯瑣碎,因此有些人會覺得有點難讀。
文學世界是無邊的,探索的心很重要。在《二律背反的詛咒》裡面,看到的是一個作者滿滿當當的誠意。借用熊貓的話,詭計固然是吸引人的,但在永恆而本質的問題面前似乎只是遙遠的星光,而他追求的,不再是偶爾的仰望,而是將這些星光納入到自己的世界中。
至於上面的謎題,真相是:兇手A進入密室後,給B服下了慢性毒藥,因為是慢性毒藥,B不會馬上死掉。接著,出於仇怨,B把A殺死並處理掉了(像切成小塊通過馬桶抽到下水道之類的),最後,B毒發身亡。
覺得有點扯嗎?其實,這也是熊貓對推理小說的探討之一,他認為相對於讀者,作者在創作中對自身的詭計缺陷是很難察覺的。
當然,這個你們覺得很扯的謎底只是小說裡的名偵探御手洗濁猜出來的,實際上,法醫 天城一 設想的更腦洞清奇。
為了不劇透,如果有興趣,自己去翻閱下小說就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