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黎在所有歐洲城市裡勇奪了個第一,並且還是甩開第二名一大截、排名靠後的倫敦和柏林坐高鐵追都追不上的那種。
但巴黎人對這個第一併不是特別待見,尤其是巴黎市長伊達戈爾,這個第一剛出來她就開始心塞。
到底是什麼第一,能讓巴黎一姐愁眉苦臉,一籌莫展?
這周三,巴黎榮登「解封後空氣汙染反彈速度排行榜」榜首,成為了全歐洲的反面教材,這這這...讓致力於環保的巴黎一姐臉往哪擱?
讓我們先來看看排行榜。
最近,總部位於芬蘭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對後新冠疫情時期的歐洲空氣品質做了一項調查,調查對象為人口超一百萬的歐洲城市,研究人員主要比較了這些城市在解封前和解封後空氣內二氧化氮含量的變化。
如果你中學化學學得好,那麼你應該知道,二氧化氮是一種有毒氣體,主要來自汽車尾氣。
研究人員收集了各國自解封以來至6月20日的空氣品質數據,以隔離一個月期間的平均數據為參考,進行了一系列比較。
這一比,大家就發現了不得了的事:巴黎的空氣汙染反彈率達到118%,而第二名布魯塞爾為88%、倫敦為34%、柏林才4%。
其他城市都在背後遠遠地望著,巴黎這次只能獨自站在高處呼吸二氧化氮,孤獨的背影讓人心疼,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高處的空氣未必新鮮。
2015年的巴黎
其實巴黎自己的空氣監測系統Airparif也發現了這個趨勢:解封後,巴黎空氣中的臭氧含量飆升。
臭氧和二氧化氮之間有什麼關係嗎?叮叮叮,快速科普時間到~
根據空氣品質檢測中心ATMO Grand Est的解釋,汙染物分為兩種,一種叫做初次汙染物,由汙染源直接或間接排入環境,比如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等;另一種則叫做二次汙染物,由初次汙染物在環境的作用下,比如陽光轉換而來,比如臭氧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巴黎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越高,越有可能轉換出越多的臭氧。
尤其是最近突然襲來的高溫,更是助長了這種轉換過程。
巴黎市政府趕緊採取措,對二氧化氮的排放元兇--汽車,進行限制。
先是在周四宣布,對A86超級環城大道的車輛進行限行,5:30到20:00之間,如果車輛達不到相關環保標準,對不起,A86大門將向你關閉。
除此之外,還將高速路限速從130km每小時下降到了110km每小時,可能覺得以後開車上路少了速度與激情,這件事情還引發了一眾法國人的不滿。
+118%、政府對汽車開始限行...這是否意味著巴黎最近的空氣品質差得無可救藥了呢?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在發布的報告裡這樣解釋:「哎呀,大家也不必太恐慌,主要是因為巴黎在隔離期間空氣品質改善得太明顯了,相比17、18和19三年減少了60%,隔壁倫敦才減少了33%。儘管反彈明顯,但並不是空氣品質最差的歐洲城市。」
這算是給最近沸沸揚揚推行自行車的巴黎挽回了一些顏面。
不過這麼嚴重的反彈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巴黎的汽車是真的多,巴黎人出行也真的是愛開車,怪不得巴黎市長如此賣力地推廣自行車。
明天就是市政選舉第二輪投票了,市長安妮能不能連任,繼續她自行車推廣事業呢,我們拭目以待。
-END-
Ref:
https://www.20minutes.fr/planete/2807787-20200625-deconfinement-retour-pollution-air-plus-brutal-paris-ailleurs-europe
http://www.atmo-grandest.eu/actualite/pollution-a-lozone-ce-quil-faut-savoir
https://www.airparif.asso.fr/actualite/detail/id/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