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數含1269字|建議閱讀時間1分
相信常赴港購物,或者跟香港代購買過東西的小夥伴們,都聽說過香港的「水貨」及「行貨」等詞,那「水貨」是假貨嗎?
香港商家給我們的答案往往是,水貨≠假貨,"水貨"一詞的由來是因為早期走私者為逃避關稅等原因,將國外船運過來的商品用塑膠袋等密封好後投入約定的淺海中,再從陸上坐小船到該地點將貨物取走。所以一般作為走私物品及非正常渠道銷售產品的統稱。
很多內地人往往會因為「水貨」比「行貨」價格普遍便宜2-3倍,而選擇購買「水貨」,但有這麼一類東西真的不能購買水貨,那就是藥品,特別是內服的。為何這麼說?
上個月消化藥物易消達疑受黴菌汙染需全面回收,加上海關近期突擊檢查檢獲逾1,000件水貨藥物,引起市民對藥物安全擔憂。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提醒,市民不要買水貨藥,因生產及儲存等過程缺監管,且來歷不明,應選擇正貨及妥善儲存藥物,減低安全風險。
海關前段時間在香港各大藥房突擊檢查,檢獲沒經衛生署註冊的水貨藥物中,有新一代薄血藥「利伐沙班」。由於市面上的水貨價格較正貨便宜約3成,吸引不少需長期服藥的病人選購。
價格便宜,往往成為了病人選擇此類水貨藥物首要原因;但大家卻無從辨別此類藥物是否真的有效或是否存在問題,從而造成了很多潛在的用藥安全問題~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蘇曜華指出,正廠藥物整個生產程序均有紀錄,但水貨藥物由生產、運輸、儲存都缺乏監管,且來歷不明,可能是其他國家的人吃剩的,也有可能是滲入了冒牌的,質量及安全性成疑,有可能會失效和發黴。
港大藥物安全應用研究中心總監崔俊明指,藥物發黴主因製藥期間受黴菌汙染,但汙染地方體積小,市民難以用肉眼看見,故平時也要小心儲存藥物,避免發黴,否則有機會致腸胃炎、真菌入血、肺部真菌感染,甚至引致器官衰竭死亡。
這些水貨藥,患者誤以為安全,但「藥物失效可能要幾個月後才知,死了也不知甚麼原因」。
此外,75歲或以上、患高血壓、心血管病、糖尿病病人及曾中風人士都有機會要用薄血藥,如藥物失效,將增中風和患心臟病風險。
那麼該如何辨別正貨藥品及水貨藥品呢?
在港買到水貨、假貨怎麼辦?
消費者在香港買到盜版、冒牌商品可以向香港海關投訴
該部門是香港負責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執法部門
香港海關24小時諮詢熱線為 +852 2815 7711
也可致電香港海關24小時舉報熱線+852 2545 6182
還可登錄香港消委會官網
http://www.consumer.org.hk
在首頁找到「網上投訴表格」,按指引填寫即可~
|文章內容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把我們公眾號標星!
您就可以輕易及時獲取香港
教育、親子活動等重要資訊!
成為槓槓的香港一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