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後浪」的討論熱度剛過去,外網也出現了類似的「論戰」:Tik Tok和推特掀起一場「代際大戰」,嶄露頭角的「Z世代」對自己哥哥姐姐輩的「千禧一代」炮火全開!「Z世代」吐槽「千禧一代」長這麼大還沉迷哈利波特;如果他人侮辱《老友記》,他們會奮力「反擊」;生活技能很差,做了一頓飯喜歡在IG上表示自己「解鎖成就」;喜歡吹噓自己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卻和他人合租……有趣的是,這場被命名為「Z世代和千禧一代」開戰不但席捲Tik Tok,金句、短視頻頻發,蔓延到了推特,還吸引了主流媒體比如《衛報》、青年文化網站Vice等等媒體的關注。一般來說,在西方,「千禧一代」(Millennials)指的是1981年到1996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他們的青少年時期剛好處於新千禧年,因此得名;「Z世代」(Generation Z)則指的是出生在1997年到2012年之間的下一代人。儘管以15年為一代,這基本上類似於我們「80後-前90後」vs 「95後」-「00後」的概念。最年輕的Z世代今年已經23歲,開始進入社會,這意味著他們開始彰顯自己的存在。只是沒想到,他們如此「生猛」——《衛報》驚呼:「千禧一代注意了:Z世代全面開戰!」想來「千禧一代」也挺悲催,當他們終於成熟起來,以為可以像自己父輩「嬰兒潮一代」(Baby-boomer,指出生在1946-1964年的一代)吐槽下一代,結果「Z世代」搶先一步開戰。「多年來,他們被喜歡開車、軍事狂的嬰兒潮一代稱作『玻璃心一代』(snowflakes),還經歷了好幾次經濟衰退,『千禧一代』的日子一直不怎麼好過。但現在『Z世代』也不放過他們,這場進攻異常慘烈。Tiktok網友還表示,「沒人喜歡『千禧一代』,和他們無窮無盡對《哈利波特》的引用。」這位「千禧」老哥在推特上說得好:「什麼鬼?我本來還以為自己足夠資格去抱怨下一代了,突然社會輿論跳過了我們,我們現在被上下夾攻。我覺得被騙了!」讓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那麼就讓我們來圍觀一場外網的大戰,也請不同年代的你們來看看,外國95後「後浪」對80-前90後「前浪」的吐槽是不是在理?後者的反擊有沒有效?
Vice美國版首先發現了這場源自TikTok和推特的大戰。推特博主@local_celeb(根據後面她回復留言,我們能夠看出她本人是一位「Z世代」)在表示有一天自己半夜3點睡不著,在自己的TikTok直播間,問網友:「什麼是千禧一代?」沒想到吸引了很多Z世代觀看,聊得熱火朝天!網友nbayoungthot表示:「Z世代就那種都34歲人了,然後說自己是赫夫帕夫的(註:《哈利波特》霍格沃茲的四大學院,哈迷經久不衰話題,Buzzfeed的網站常年喜歡發『心理小測驗』,測試你屬於哪個『學院』,很受歡迎)……」這一點似乎得到很多「Z世代」的共鳴。這位網友表示:「如果你不尊重他們哈利波特學院屬性,他們會攻擊你的啊!」網友gendolyle呼應道:「他們為哈利波特學院(house)爭論不休,自己卻住在一個單臥室小公寓。你們擔心一下真正的房子(house)吧!」網友avaaamartinez則拿「千禧一代」最喜歡的詞——「成人中」(adulting)開涮。「那些還在說『成人中』的傢伙。」網友nnh1130也認同:「一個詞:『成人中』。」Adulting是2015年美國方言協會評選的年度熱詞,是美國千禧一代的口頭禪,用來表示他們艱難步入成年人階段。有人還「加碼」攻擊「千禧一代」對於網紅食物的熱衷,還模仿他們的口氣。「千禧一代就是那種:『咦,我成人中呀。』或者『啊!我要去買個牛油果麵包!』」在推特上,網友Yeedledeee表示:「他們就是一群喜歡喝紅酒、發尷尬的『90年代孩子』(註:和90後不同,這裡指的是成長於90年代)表情包,高談闊論創業公司多酷,即便他們知道那是謊言。」這位Z世代更狠了:「我想每一代人都可以達成共識:千禧一代是個錯誤。」「千禧一代」怎麼能忍?@local_celeb第二天醒來,發現她的帳號下面衝進來堆哥哥姐姐留言——畢竟,TikTok玩不過你們,推特上千禧一代還有點話語權!當然,和生猛的後浪相比,已經長大的「千禧一代」明顯氣勢弱了一點。網友John表示:「嘿,Z世代,到處嘲諷人、不希望其他人有自己的愛好,這可不是一種個性哦!」網友No說:「噢,那些喜歡吃洗衣球的孩子來追殺我們了,好怕怕。」他指的是TikTok大熱的「吃洗衣球挑戰」遊戲,非常危險,卻有很多玩TikTok的孩子參加了,
顯然指的是Z世代無知無腦、無腦跟風。
對哈利波特的攻擊甚至引來了「斯內普教授」的「附和」。這個名為Professor Snape的帳號表示:「我懂了,Z世代。我也一樣,生活毫無樂趣。」AshleyLee表示:「作為一個千禧一代,我想搞懂一件事:那些Z世代小孩到了進職場或者買房的年紀了嗎?如果他們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完美職業,買下那幢有白色尖樁籬笆的房子,請告訴我喲。」HDL附和道:「當他們發現自己付不起1居室的租金,他們就笑不出了。」Harriet Longshaw弱弱地說:「但是,一居室公寓挺夢幻的呀!」不過,在經過一輪氣勢很弱的攻擊之後,有的「千禧一代」表示:其實Z世代的觀察還挺對的。」網友untitled boosegooose game表示寧願被Z世代吐槽也不願意被他們的父輩——「嬰兒潮一代」吐槽:「我對這些Z世代對我們的怨恨更加尊重,而不是那些嬰兒潮一代。嬰兒潮一代總是說,『千禧一代買不起自己的房子,卻買一堆牛油果!』Z世代則說,『90年代過去了。成人中這個詞太可悲了。』噢,多點這種準確的吐槽吧,寶寶們!」Sonia回復他說:「對吧?我在評論區看到很多捲起袖子要幹架的千禧一代,不過我真的好久沒有笑得這麼開心啦。」配上一個「哭笑臉」。這位姐姐表示,大家都是年輕人,應該合衷共濟呀!「嘿,嘿,嘿!Z世代和千禧一代不能因為共同的時代創傷團結起來嗎?」畢竟,這個世界還不是千禧一代的,還是嬰兒潮一代和X世代(1965-1980年生人)的呀!這場大戰始於Z世代的陣地TikTok,蔓延到了千禧一代的老巢推特,就連Youtube也「淪陷」。「Z世代大戰千禧一代」成了很多視頻主拍攝的主題。
30歲的千禧一代跟十多歲的Z世代說:「去他們的老人,對不對?
就連嚴肅媒體也打趣地介入了這場「戰爭」。《衛報》就似乎站在Z世代一邊:「未來一代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簡單來說,我指的是任何22歲以下、在上周殘忍地把千禧一代拖進一場戰爭,還把我逗得咯咯笑的那些孩子。」這位作者自己是一位千禧一代,他表示自己對於自己同齡人創造出來的「庸俗玩意兒」沒有興趣,比如對於《老友記》的沉迷;「我也無法再忍受那些說『成人中』的人了,真的。」他表示,當千禧一代上一代的人對千禧一代買不起房子的嘲諷的確讓人「翻白眼」,對年輕人的失望是一個循環,不斷重複,「但年輕人被更年輕一代吐槽,就顯得更好玩了」——他認為,尤其是當Z世代抓準了千禧一代的真正問題的時候。畢竟,「
在社交網站上展現自戀一面、那些無窮無盡的Buzzfeed小測試,用哈利波特的話題來創造社交話題」,在他看來,的確精準呀。Vice英國版網站採訪了幾位Z世代,了解了他們對於千禧一代的真實想法,以及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收起笑臉,嚴肅探討。16歲的Hadi認為,千禧一代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自我感動。「他們做了一頓燒烤,就以為自己人生獲得重大成就。」她認為千禧一代胸無大志,而自己則有很多重要的想法要實現。16歲的Danielle則表示,自己7歲就不看哈利波特了,但千禧一代好像沒長大一樣。她吐槽千禧一代總是喜歡追逐網絡風潮,消費一些網紅商品、食物。18歲的Moty則她認為千禧一代擁有「身份危機」,因為他們搞不懂自己想什麼,只好一遍遍作心理測驗。他們總是對90年代文化當作自己的領地,不容他人踐踏。「我不認為他們覺得《老友記》好笑,但他們因為從小看到大,強迫所有人知道這是他們的集體記憶。23歲的Heba則表示,千禧一代整天抱怨,卻什麼都不甘。「你看到16、17歲的孩子在TikTok上用自己的創意生財,千禧一代死守著朝九晚五的工作,因為這是他們唯一能獲得保障的方式。他們為一輩子買不到房而苦惱,但Z世代早就醒悟了。」她還表示,
和千禧一代不同,Z世代不怎麼在乎物質,人生規劃清晰。Vice美國版網站也撰文一篇,同為千禧一代的作者先是抗議了,「我是斯萊特林學院的(註:還是霍格沃茲的學院),而我住在兩居室!」不過,她承認,這些「粗魯的孩子們」是對的。她認為,千禧一代文化的製造和消費,其實都圍繞著「懷舊情緒」。「在經濟上,千禧一代受到不公平待遇。我在金融海嘯的時候進大學,當我畢業的時候經濟也沒有恢復。『佔領華爾街』沒有激起任何水花。因此,從我們童年的愛好中找安慰,知道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成年的人生,成了自然的反應。」「不過,我不想再聽到『成人中』這個詞了。交電費吧,我的室友!」她向同齡人喊話:不要再自怨自艾了,為下一代有一個更好的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Z世代也即將要面對一個更糟糕的世界。他們人生遭遇了這一場疫情,這威力比金融海嘯還大。我們至少可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起可以承擔的責任……要不然,我們和我們無聊、脫節的父母有什麼不同呢?」Vice提醒大家,這種代際區分方法其實是很粗糙的,是市場營銷手段——就像我們國家的70後、80後、90後的區分,其實並不是嚴謹的社會學。但相同的時空環境、相同的物質水平,的確會讓一代人有共同的特點。智庫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9年發布的報告表示,在美國,在千禧一代處於12-27歲區間的時候,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了。因此,千禧一代被迫在經濟很不好的時候進入職場。金融海嘯對於兩代人都有影響,但影響不太一樣。「商業內幕」撰文表示,千禧一代畢竟成長於一個健康的經濟形勢,只是在進入職場或者大學的時候受到經濟危機的直接影響,這讓他們不得不對傳統的人生安排,如婚姻和生子都往後推遲。然而,「Z世代中年紀最大的在金融海嘯的時候11歲」,他們養成了對金錢非常實際的觀念。「商業內幕」引述相關研究表示,
Z世代在花錢上更理性,同時也影響他們對大學專業的選擇。「從青少年時期開始,他們就開始存錢,通過手機理財建立『危機應對基金』,也不喜歡去高檔百貨而是喜歡去大賣場。」根據機構CGK的研究發現,12%的Z世代已經開始為退休生活存錢!市場調查公司Sales force盤點兩代人的不同:
和千禧一代相比,Z世代更實用主義,而千禧一代更理想主義;Z世代關注存錢,千禧一代注重體驗。當然,就像前文所說的那樣,所謂代際區分比較粗糙,不完全可靠,不同國家、文化之間差異也很巨大,比如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陷入經濟危機,而中國則處於經濟高歌猛進的一段時間。那麼,你們對於西方兩代人之間的不同、相互的吐槽是否認同?你們認為中國的80後、90後、00後有什麼的不同?歡迎留言吐槽哦!
歡迎關注更懂英國的微信號
「英國大家談」(ukdajiatan)
— The End —
文/科斯莫, 編輯/Eden,
文章參考 Guardian, Vice US, Vice UK,
Twitter, PEW Research Center,
McKinsey, Sales Force, Business Insider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推薦一個放心的海淘商城:
熊貓優選館
👇點擊「閱讀原文」,任意輸入關鍵詞
搜索你想要看的各種英國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