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永康有個村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喜事,吸引了幾千人趕過來……

2021-03-01 永康人

   近日,前倉鎮後吳村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永康傳統的婚禮服飾、花轎、各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民俗嫁妝,誰家嫁女這麼懷舊啊?仔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是後吳村舉辦的一場別具特色,富有民俗風情的傳統中式婚禮在此上演,如此傳統的婚嫁儀式吸引了周邊數千人前來圍觀,那場面是相當的熱鬧,很多遊客都說這樣的婚嫁習俗已經好多年未見了。

當天下午,由鑼鼓隊、聘禮、婚轎等組成的迎親隊伍,在後吳古村的「存誠堂」出發,一路敲鑼打鼓沿著後吳古街來到了「新娘」家中。

上轎婆為新娘梳頭、唱梳頭歌、大舅抱新娘上轎、哭上轎、新娘落轎、新郎抱新娘走過用麻袋鋪地的路、最後拜天地,一系列傳統流程,以及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吸引了眾多群眾的圍觀,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這難得一見的傳統婚禮。

禮堂裡新娘「扮上轎」忙而有序,文化禮堂外「發箱」隊伍整裝待發。時辰一到,在鼓樂隊歡快的吹打聲中,新娘穿霞帔、戴鳳冠、蓋上紅頭巾,被大舅抱上了花轎,新郎守在花轎旁歡天喜地娶親上路了。

從燈、服裝、婚轎等道具到望恭喜、討果子、送洞房、送新郎、送貴子的婚禮流程都最大化地恢復了傳統的婚嫁習俗。

後吳村黨支部書記吳世媚告訴記者,這個流程按照是按照永康以前的習俗,根據上輩留下來的來進行。

非遺中心主任呂美麗表示,現在提倡「文旅」結合,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讓遊客到後吳村了解永康的文化,把永康的文化帶回去,宣傳出去。

這樣的傳統婚禮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呢?快來留言討論一下吧~

記者:應秀蔚 施俊濤

相關焦點

  • 永康有個東方影視工業「好萊塢」!就在永康的……
    據資料顯示,永康拖拉機廠成立於1961年。但願永康拖拉機這些老廠房能永久保留下去,讓後代人知道,當年的艱苦。永康拖拉機廠,不管有沒有在那裡工作過,都是我們這輩人,回憶青春,標誌性的地方。四方作詞   肖白作曲麗州城北永拖工廠,鐵牛歡唱令人神往。我們攜手並肩,追求心中理想。啊!四方,有我的愛,你永遠在我心上;啊!四方,有我的愛,你永遠在我心上。
  • 為什麼勸外鄉人別來永康,因為......
    據市流動人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我市戶籍人口有60.8145萬人,而登記的流動人口就有54.56萬。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來到永康,生活在永康,工作在永康? 這群人中,有來永創業的小夫妻,有永康公司引進的人才,有為了愛情定居在永康的西北漢子,還有跨越國界、沐浴永康愜意生活的外國友人……
  • 永康一群潛水員深入水裡發現....(視頻)
    11月4日,白雲水庫來了一群特殊的人,他們身著潛水衣,綁鉛袋於空氣咬嘴,肩上背著重重的壓縮空氣瓶。
  • 周公益 | 老外會用永康話說「洋芋餅好食」,背後還藏著一個暖心故事
    視頻中一位外國人一邊品嘗土豆餡的永康麥餅,一邊用不是很正宗的永康話說著「洋芋餅好食」,引來不少人圍觀和點讚。視頻中的這位外國人叫Sam Keir,來自英國,今年是他到中國工作生活的第四年。這四年間,他在溫州瑞安生活了一年多,之後來到福建廈門,在一家國際培訓學校從事教育工作。
  • 前倉鎮的退伍軍人蔣曉強特意從湖南趕回來,擼起袖子準備……
    前倉鎮的退伍軍人蔣曉強是我市一二一公益組織的一名志願者,近來剛好到湖南出差,一聽說自己所在的公益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他和愛人吳秀珠專程從湖南趕了回來。不過,興衝衝的他卻沒能達成心願。應該十幾次有了吧,每年兩次。我感覺沒什麼壞處吧,應該有好處的吧。這是對社會做一點點小小的貢獻吧,這是我自己可以做到的。
  • 湖口這6個村將舉辦龍舟大賽,場面超燃!有你們村嗎?
    「五月五,龍船鼓」每逢端午佳節湖口人都是吃粽子,掛鴨蛋、插艾葉、青竹村、石嶺村6個村聯合舉辦▼ 迎端午賽龍舟活動    據本次活動的發起者之一王燧村王大哥介紹,為了準備此次活動,他們村很早就開始籌備,這次一共購置了7艘龍舟,王燧村兩艘,其他各村分別一艘。希望在龍舟賽當天這幾個村能夠賽出好成績!
  • 「心系魯甸,愛在永康」大型義賣募捐活動跟蹤報導
    8月10日下午16:00時至晚上22:00時,由共青團永康市委、永康志願者協會義工團分會、浙江獅子會九獅服務隊、永康鼎盛TA團隊、廣電掌上新媒體
  • 最強喜事!深圳人看了都笑不攏嘴,這一場喜典邀請你參加!
    南方都市報深圳讀本正式開闢【有喜】欄目:每天,我們身邊有太多喜事發生,無論是喜結連理、金榜題名還是刷新自我。記錄快樂,留住當下的美好!至2017年12月底,「有喜」共推出近40期報導。南方都市報深圳讀本在八份社區報,同步推出【好家風】系列封面人物報導:在目前的這260個「封面家庭」中,有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的鄭罡一家,有義工達人李志敏夫婦,還有10多年如一日參與社區事務的鄧耀崇、朱惠珍夫婦……截至12月中旬,一共有超過260個家庭登上南都封面,成為「封面家庭」。
  • 【年味鄉愁】坳上趕年會:千年古村年味濃
    蘇仙區官方主辦的對外宣傳、信息發布、政務公開及民生服務綜合性平臺1月31日,千餘名遊客湧入湖南省最美古村——蘇仙區坳上古村,一場充滿兒時回憶的趕年會開始了。區領導首小翠到現場參加活動。磨豆腐、做套花,坳上古村特別設置了特色年貨製作體驗區。遊客不僅有得看、有得吃,還能親身體驗製作年貨的樂趣。
  • 悅讀 | 一場電影的結尾
    安排好手頭的工作,我終於趕在她結婚當日回到了村裡。進了村,沒有任何喜慶的徵兆,越發悵然若失。在布滿灰塵的自家老宅裡枯坐半天后,我開始在村裡閒走。村中央的黃葛樹下,鼓鼓眼面對著鮮紅的夕陽,用他那隻死魚般凸起的眼睛看電影膠片。鼓鼓眼看得很專心,我喊了兩聲鼓鼓眼,他才把滿頭銀絲的腦袋偏過來,用他那隻凸起的眼睛看電影膠片一樣地審視著我。
  • 一場簡單的婚禮,引來無數人的祝福...
    視頻今天上午(6月20日),博美鎮鎮政府飯堂內舉行一場簡約不減愛的「一碗茶」婚禮。
  • 家有囍事,人逢喜事精神爽!
    2016年,喜事連連,我家有喜事。
  • 永康這條路上有個大坑,而且越來越深了!
    中國聯通永康分公司:經查,該處窨井蓋確實鬆動,已派工程隊近期進行加固,預計26日完工。白天不小心都能摔跤,晚上視線不好摔倒的人可能更多。舒大伯希望有關部門儘快修復。24日中午,筆者前往城東路和望春東路交叉路口,實地了解情況。在舒大伯反映的窨井蓋旁,筆者發現該窨井蓋已經下沉了5釐米左右,四周澆築的柏油也已脫落,留下3釐米的空隙。白天視線開闊,行人和非機動車都有意識地避開此下沉的窨井蓋。
  • 王佐街坊常去的8個大集全部關閉!
    提到「趕大集」,估計王佐鄰居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房山的大韓繼了吧?!尤其是到了這日子口,離過年過節不遠了,每逢周六日必定往這裡跑;而且正常情況下每周六日的上午都有,一般到中午1點多才會徹底散去,來一趟,一周的瓜果蔬菜都配齊了不說,關鍵還是圖一個樂趣;畢竟集市上的商品可謂五花八門:從餐桌上的蔬菜瓜果肉禽,到廚房裡的掃帚簸箕,還有鞋子、衣服、床上用品全都包攬了。
  • 天門為12對新人舉辦集體婚禮…
    11月1日,一場特別的婚禮在黃潭鎮七屋嶺村舉行,12對新人在文明新風中喜結連理。這是天門舉辦的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集體婚禮。這場主題為「天賜良緣 新風盈門」的集體婚禮由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市民政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黃潭鎮聯合主辦,市志願者協會、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七屋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同承辦,旨在倡導婚事新辦、喜事簡辦的時代新風,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 峰峰礦區關於喜事緩辦、喪事簡辦的倡議書
    全區廣大居民朋友們: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為保障全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減少人員聚集,防止疫情傳播,現就我區疫情防控期間喜事緩辦、喪事簡辦等相關事宜,發出如下倡議:一、喜事緩辦。從即日起,倡議將婚慶、喜宴等延期舉辦,防止人員聚集發生交叉傳染。
  • 三原頭條:網友乘坐109路公交因要求在交大停車被司機趕下車
    "三原老張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我一上車便對司機說:「師傅,麻煩你在交大小區公交站停一下車,我同事給我送鑰匙,人就在站牌那等著哩。」誰知道這位司機師傅馬上大聲答覆說:「不停不停,我還要進站呢,要趕時間,在交大門口不停。」說話的態度極為惡劣。我忍著怨氣說:「師傅,就停幾秒鐘,你停一下,我都給同事說好了,讓人家等著給我送鑰匙哩。」司機師傅態度仍然很不好,大聲說:「我就不停,你下車去坐105去。」
  • 城事|永康有人呼朋喚友吃牛排,結果尷尬了......
    11月12日晚上,我市某商場舉辦了一場「大胃王」比賽。當時陸先生在妻兒的鼓勵下參賽。沒想到「一吃驚人」,他不但獲得比賽一等獎,還領到了一個大紅包,而紅包內裝著的是價值800元的12張某牛排店代金券。店方表示主持人有口頭提醒過滿200元抵扣50元的使用方法,裝獎券紅包上也有寫過。而陸先生堅稱,沒有聽到主持人告知過自己此事。而且獎券拿出來後,便將紅包給扔了,也沒有注意到紅包上的字樣。記者注意到,陸先生的這12張代金券上,寫有使用的截止日期,但均沒有持券者到該店消費「需要消費滿200,才能用券減50」的內容。
  • 市教育局、市廣播電視臺舉辦「永康眼科醫院杯」永康市十佳少兒電視小主持人小記者選拔賽啦~Come on!
    市教育局和市廣播電視臺決定聯合舉辦「永康眼科醫院杯」2015永康市十佳少兒電視小主持人小記者選拔賽。獲獎選手將籤約擔任永康電視臺少兒節目的特約小主持人小記者。  選拔賽成立「2015永康市十佳少兒電視小主持人小記者選拔賽」組委會,由永康市廣播電視臺、永康市教育局教研室相關人員組成。
  • 永康獨腿老人路邊擺攤16年,為的是給炒股的子女還債!!!
    在永康城區九鈴中路,不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人們總能見到一位獨腿老人推著三輪車做買賣的身影。他就是今年68歲的陳兆英,18年前的一場事故奪走了老人右腿。   為了能多賣點貨,他早出晚歸,甚至除夕當天都照常出攤,臉上深深的皺紋寫滿了老人的艱辛,他的堅強、樂觀、誠信也感動著許多人。   陳兆英是永康花街山後胡村人,年輕時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擅長打石、石雕、泥水工等,其精湛的手藝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拜師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