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瀋陽市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七場新聞發布會。瀋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毛印百介紹:1月13日,本次疫情4例本土新冠肺炎患者在市第六人民醫院治癒出院。患者治癒出院後,需在市第六人民醫院康復病房繼續進行康復治療及醫學觀察。截至目前累計治癒出院14例。
1月13日,記者從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了解到,此輪瀋陽新冠肺炎首例確診患者尹某某核酸已轉陰,但仍處於僵持階段。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吳雲海接受採訪時表示,核酸轉陰只是一個診斷上的改變,患者仍需要一個治療的過程。目前仍屬於危重型。
對於大家關注的今日出院超高齡患者95歲的張奶奶。吳雲海接受採訪時表示,該患者自2020年12月26日出現發熱,27日核酸顯示陽性,直接轉入危重病區。「這位患者臥床6年時間,股骨頭壞死,30餘年糖尿病病史,30餘年高血壓冠心病病史,感染新冠後會引起病情的波動。雖然該患者剛來的時候是普通型,但隨著發熱的持續以及影像學的變化,2021年1月1日轉為危重型。」
吳雲海表示,超高齡患者考驗著整個重症團隊,但通過國家專家組的指導,多學科的聯合診治,以及基礎護理的保障,通過康復期患者血漿的輸入、俯位通氣等治療,在連續兩天核酸陰性的情況下,已符合國家出院的標準。但該患者依舊需要在康復病區繼續觀察及治療。
另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天(13日)下午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據統計,河北的確診病例平均年齡是50歲,高於60歲以上的病例佔到30%。遼寧60歲以上人群佔到了37%,平均年齡達到53歲。對救治工作提出了挑戰。郭燕紅表示,經過一年的患者救治工作,我國在重症救治上積累了一些經驗。通過多學科綜合診療,能夠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為了支持遼寧、河北的救治工作,國家衛健委分別調集了3萬毫升血漿支持兩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目前兩地的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總體比較平穩,對救治工作是充滿信心的。
來源:遼瀋晚報(lswbwx)綜合指尖瀋陽、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