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共有33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採訪當日,一位重症患者已經病情平穩,轉入普通病區治療。餘下2位危重症患者,3位重症患者。
談到本次疫情的特點,馬曉春教授表示,瀋陽這次總體病情較重,而且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患者年齡大,65歲以上有十多個;二是患者基礎疾病多,加上新冠病毒的感染,使得病情複雜了許多;三是重症和危重症的比例很高,接近20%,這在全國來說都是最高的;四是危重病人發展迅速,肺部損傷嚴重,出現了一些合併症。」
在重症隔離病房外,專家團隊的醫生們就在大廳裡用簡單的隔斷搭起一間臨時辦公室,數塊屏幕上顯示著大大小小的片子和相關數據。馬曉春教授表示,此次瀋陽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國家衛健委派出了非常強的專家團隊,而每一位患者的治療都是在專家組共同幹預下實施的治療方案。
據了解,目前駐紮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團隊包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邱海波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教授,以及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馬曉春教授。而這支頂級專家團隊和省裡、市裡及瀋陽六院的醫療團隊、護理團隊相配合,為每一位患者織起一張生命之網。
馬曉春說:「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位過去在ICU接受治療的病人病情穩定轉移到普通病區。而經過一年的實踐經驗,我們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療方法,比如早期實施俯臥位通氣、康復病人的血漿輸入、特殊時期針對特殊患者的激素的使用等等,都對現在病人的救治起到積極的作用。」
除了國家衛健委派出的頂級專家團隊,馬曉春教授表示最讓他感動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持,他說:「對於新冠病毒來說,目前並沒有特別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因此從病因的治療上來說,還沒有一個特別有效的方法。但從臨床實踐上看,病人康復期血漿可能是有效的,所以這一次,我們在一些患者身上應用了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
但實際上,這樣的血漿是非常緊缺的,總量很少,馬曉春教授表示,國家為了滿足瀋陽患者的治療需求,做了很大的努力來支援瀋陽。「這次我們得到全國其他地區的支持,包括新疆、武漢、大連等地都向瀋陽運送了康復期病人血漿,作為瀋陽人我也特別感謝全國百姓對我們的支持。」據悉,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的使用量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用量不同,但目前來看總的用量還是很大的。
對於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除了醫生,還少不了護理團隊夜以繼日的努力和付出。馬曉春教授表示,很多患者年齡大,基礎病也多,因此涉及到早期存在的疾病整體的治療以及護理。目前的重症患者中,有一位95歲的高齡患者,她原本就長期臥床,本身身體條件就不好,加上新冠肺炎的感染,可以想像治療的難度。當然這不僅僅是醫生團隊,還包括護理團隊,「目前這個老人在病房內這段時間被照看的非常好,沒有任何醫療或護理造成的合併症,包括褥瘡都沒有發生。」
另外對於還處於危重症的「零號病人」,馬曉春表示在現有設備的支撐下,患者總體全身器官功能是穩定的。但原發性的肺部損傷是比較重的。「目前病情進入到一個僵持的狀態,但我們覺得還是有希望的,我們還是會積極的按照專家組設定的治療方案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