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會,大學裡面逃不開的三個字,小型官場的代名詞,也是很多人發出「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這樣的感慨的重要原因。
學生會主席,「主席」倆字,更像是一個裝X身份的象徵。
最近學生會這個組織在網絡上很活躍,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關於學生會的那些事。
網上看到成都某高校的學生會群裡的聊天記錄:
這段對話大家能看出來什麼?
這個學生會楊主席,不能直接@出來,還不能叫學長,只能叫主席。
而且楊主席並未發話,底下一幫「小弟」先把氣勢打出來了。由此襯託楊主席的威嚴。
由此看出為老師服務為同學服務的學生會,儼然成為了一個小型的官場,而且官銜等級清晰,不可逾越。
下面是一些參加過學生組織的同學們的真實感受,讓我們聽聽他們說的吧。
憶
學生組織是一個完全由學生組織、管理的地方,它是學生們在大學期間增長閱歷,鍛鍊自己最好的地方,絕不應帶有官僚主義色彩。就拿我來說,大一時,我是部長們的「小可愛」,工作、生活都會得到他們的幫助;大二成為部長了,我們又要當好小萌新們的姐姐(哥哥),帶領他們愛上學校,愛上這裡!
Simple
大家同是一個學院的學生,本就擁有相同的身份。對於學生會可能會劃分一些職務但這並不代表著劃分身份,我們對於比自己職位更高的學長學姐,更多報有的是一種尊重,一種敬佩。一年的幹事經歷,我更多感受到的是這個組織的親切,我們在這裡有溫暖的感覺,部長和社長們是會幫助我們的親切的學長學姐們,他們會給我們布置任務,也會否定我們的成果,但這些並不是他們對我們的壓制,更多的是對我們的幫助,是我們成長的階梯,是自己未來的積澱,也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的鍛鍊自己,實現自己當初加入這裡的願望,讓自己變強。
péng
看到微博熱搜,名為"同學在群裡問7號要開會嗎",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幹事經歷,想想那時候的自己說話很隨意,雖然他們「要求」我們對待老師和主席部長等人要禮貌客氣,但私底下我們卻是逗著嘴,吵著架,最要好的朋友!
劉QqQAQ.
在這裡組織工作一年多的時間,我參加了很多活動,完成了許多心願。收穫的絕不只是經驗這一點。更多收穫的是家的溫暖。參加比賽失敗,也會有給我買小餅乾和零食安慰我的部長和社長。後來我有幸成為一位部長,心裡謹記的是責任。而我的部員,他們是我的學弟學妹,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弟弟妹妹。我想教會剛入大學的充滿憧憬滿懷熱情的他們,如何以正確的姿勢為校園和其他的同學服務,如何向前,為自己的成長。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是一種責任,是我必須承擔起的責任。作為部長,我只是一個比萌新有經驗的學生而已。組織需要紀律,畢竟還要帶著萌新做事,要有一些工作級別的區別,但是大家本質都是學生,出於禮貌叫一聲學姐學長已經夠了。學生組織是為學生服務的地方,不是宣揚官僚主義的汙垢之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是借來強調官級的工具。
學生組織作為一個龐大的團體,內部成員的素質難免良莠不齊,但是,如果只因部分個例就徹底抹黑整個學生組織、將學生組織太過妖魔化實在不可取。但是我們廣大學生幹部同時也要加強自我修養。清楚地認知學生組織是一個為學生服務的集體,學生幹部是學生組織的靈魂與核心,是學生活動的牽動者。
我們在服務學生的過程中完善自我。學生幹部,學生是身份,幹部是責任。沒有人被賦予高人一等的權利,沒有一個學生被規定不能被以學長學姐為稱,在校園的淨土裡,不允許也不應該存在官僚主義的侵襲。
擺正身份,認清責任,幹好自己份內的事,用令人滿意的成果換取他人的尊重,用品學兼優的風尚讓他人為自己點讚,這才是學生幹部該有的覺悟與修為!不忘初心,才能牢記使命;端正態度,才能砥礪前行!
明德一系微信公眾平臺,24小時為您推送精彩內容
看精彩美文、查服務、關注我就夠了!
||查天氣||找翻譯||跟快遞||尋公交||想表白||要留言||看星座||
||測人品||微報名||微投票||微電臺||四六級||藏頭詩||微社區||
||調查問卷||印象標籤||更多精彩盡在一系微信公眾平臺||
計算機信息技術系
網宣部
微信ID:mingdeyixi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圖文排版:黃文凱
責任編輯:張 恆 木趙鵬 王 瑩
圖文監製:胡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