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大,街頭巷尾卻隱藏著許多精彩的故事,供人們茶餘飯後消遣娛樂。
你知道香港島最繁華的道路之一「皇后大道」中文名其實是錯誤的翻譯嗎?
你知道九龍「黃大仙」為何被認為有求必應嗎?「黃大仙」又是緣何傳入香港呢?
你知道新界「粉嶺別墅」以前有何秘密用途嗎?
你知道離島哪裡被視為香港「南極」嗎?
不知道?聽聽廣州名嘴李沛聰怎麼講~
皇后大道雖然是用「皇后」命名,但其實並非指皇后,而是指維多利亞女皇。傳聞認為是當時的翻譯師不夠水平,誤認為「Queen's Road」一定是「皇后大道」。
同樣有趣的還有港島列拿士地臺(英文:Rednaxela Terrace),傳聞該地臺當初命名是紀念一位叫做亞歷山大(Alexander)的人,估計是由於當時負責翻譯街道的中國人,習慣了由右向左書寫,因此把亞歷山大的英文倒轉翻譯,拼成了「Rednaxela」這個名稱,後來政府也沒有再做出修改。
原來是梁仁庵道長父子兩人於1912年,由廣州攜帶黃大仙畫像至香港弘道,並在1921年於九龍竹園村創立普宜壇(嗇色園)。黃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發展,甚至傳播至東南亞及美加等一帶。
粉嶺別墅以前叫港督粉嶺別墅,1934年建成,回歸後就更名為行政長官別墅。這座港督與行政長官專用的別墅,有時會作為招呼外賓及舉行宴會之用。不過,據一些官員憶述,這個地方其實是八九十年代中英談判的秘密場所!
長洲島為什麼會有太平清醮呢?醮是一種祭祀活動。據說清朝時期,長洲島上發生瘟疫,島上居民被傳染,更有居民因而喪生,故此到長洲北帝廟舉行醮會,並齋戒三天以示尊敬,疫症才得以消失。結果長洲疫情慢慢消失,於是長洲居民就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舉行打醮活動。
最初只有酬神祭幽儀式,後來加入飄色巡遊、神功戲和搶包山等。
以上香港各區的趣聞故事均出自《區區有故講》一書,精彩有聲內容則由粵語地區知名電臺節目主持人李沛聰呈現。
曾主持體育節目《體壇新勢力》為聽眾所熟知,曾被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聘為客座教授。現任喜馬拉雅粵語頻道總編輯,致力於粵語文化和歷史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