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妹,這麼慌幹啥子,先把體溫量了!」
「李老三,你今天都出去過一次了,別忽悠我哦,回家待到起!」
每天在旭光小區門口都會重複很多次這樣的詢問。
2月6日起,大石橋街道正式對轄區的354個小區實行疫情防控期間封閉管理。正當街道(社區)、包保單位、公益性崗位等各戰線值守人員爭分奪秒對小區概況、工作流程進行了解掌握的同時,在大石橋街道旭光社區,有這樣一支值守隊伍,早早就對管轄範圍的218戶、589名群眾了如指掌、有序管理。他們就是旭光6組「開放式小區」25名居民自發組建的值守隊伍,從防控宣傳到成立職守隊再到聯防聯控,這支值守隊伍打響了「家園保衛戰」。
在收到街道下發的《小區封閉管理緊急通知》後,旭光社區6組居民小組長陳秀蘭連夜與黨小組長胡玉容找來鐵絲防護網對轄區內的7個出入口進行封閉,防護網不夠,兩人甚至將自己的私家車作為了封閉出入口的工具。
「就是因為知道疫情有多嚴重,所以才更不願麻煩組織,我們自己保衛自己的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騰給疫情防控更需要的地方!」64歲的老黨員胡玉容說道。
2月9日晚,旭光社區6組業主微信群信息閃爍不停,在陳秀蘭發出值守志願者的緊急招募通知後,25名不計酬勞、不問回報的居民志願者第一時間主動報名,迅速於2月10日集結上崗,3—4人為一組,兩班輪換守衛自己的家園。他們之中,年齡最小是21歲的在校大學生,年齡最大是65歲熱血依舊的老大爺。白天黑夜,不論風雨,無畏嚴寒,旭光6組值守隊員們為旭光小區全體居民築牢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除做好車輛、人員進出入信息登記、體溫測量等工作,值守志願者們還通過挨家挨戶奔走相告、業主群發送防護信息來協助街道、社區共同提升居民自我防護意識。
「我特別幸運,我網格裡的叔叔嬢嬢們都是熱心腸,無論疫情防控還是平日裡都特別給力。」網格員黃利說道。「我們小區的居民都是親如家人的老街坊、老鄰居,不能因為我一時的僥倖大意,將可能攜帶的病毒傳給他們!」黨員彭剛原本也是旭光6組值守隊的成員之一,在連續值守了一周的夜班後,才抽空去了趟成都接女兒。
剛回眉山,這位值守志願者便得知從成都回東坡區的居民建議居家隔離14日的通知,沒有過多停留,彭剛立即帶著女兒暫時告別值守崗位,自覺回家進行隔離。
儘管屬於「全民間組織」,旭光6組值守隊的疫情防控物資卻不算緊缺,「酒精、消毒液、防目鏡、飲水機……所有的防護物資都是我們轄區業主們自發捐贈的,被我們值守的居民們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默默守護著我們。」陳秀蘭說道。
「值守隊員們都是朝夕相處了一二十年的老居民,他們彼此之間增添了與別人沒有的默契和信賴。而轄區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原住民,業主們與值守隊員們之間也可以說都是老熟人,就這樣業主與值守隊員之間增添了一份支持和理解,這份責任擔當和鄰裡之情的確難能可貴!」談到旭光6組值守隊,旭光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加樹無比動容,街道、社區為支持值守隊工作,及時為他們送去了防護口罩等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