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KY測評部
測試 / KY測評部
編輯 / KY主創們
《奇葩說》第七季強勢歸來。在這一季中,女神楊冪加入,頻頻爆出金句。在節目中,聽完一位選手講述女性找工作的種種困境之後,她就評價說:「雖然很多人說自己是人間清醒,但未必真的清醒,我覺得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著的人!」
很快,#楊冪 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著的人#衝上熱搜,不少網友都對這樣「正」的價值觀表達了肯定,紛紛表示「天哪她好清醒!」,並且抒發了不少自己的感慨。
不過,雖然大家都希望自己不要糊糊塗塗地過日子,也能成為一個清醒的人。可是什麼是「清醒」呢?這或許就要從「我們對自己的了解」說起。
01.
清醒地了解自己
很多人在生活裡都會發出這樣的困惑:「我不知道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不知道我要什麼」、「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做」……有時,我們感覺被外界主導,沒法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內心的選擇;有時,我們明明選擇了認知上覺得很好的生活,但卻還是會感到痛苦和不適。
這些難題背後,可能都是因為我們對最真實的自己還沒有足夠深入的了解。因為不夠清醒,也因為缺少自我覺察,所以我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最符合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的選擇,容易失去對生活和對自己的掌控感,感到茫然與糾結。
組織心理學家Tasha Eurich指出,「自我覺察」是一種清晰地認識自我的意願和能力。對自己有更清晰、準確的認識的人更加自信,能作出更明智的決策,建立更高質的、滿意的人際關係。
02.
自我覺察的困難之處
研究表明,清醒地了解自己往往比我們以為的要更加困難。
一方面,我們可能陷入「情緒盲區」,倚重此時此刻的感受,被突發的事件影響到情緒。比如,如果遭遇了讓人難過的事情(例如被老闆批評了),我們就會認為這段時間自己過得都很不好,忽略掉生活中其實擁有的小的幸福與快樂。
另一方面,我們可能陷入「認識盲區」,將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基於一種沒有事實依據的信念,總是「相信」自己其實做得還不錯,但往往不能夠用事實來證明。比如,就像有些人總覺得自己說的是對的,但實際上他們同樣容易犯錯。
那如何才能進行真正的自我覺察呢?基於Eurich和Fletcher等心理學及關於自我覺察的研究,KY測評部研發了【自我覺察水平測試】測試,它能夠幫助你綜合了解自己的的自我覺察水平。
通過【自我覺察水平測試】測試,能夠幫你:
1.總體評判你的「清醒」程度
雖然對自己的了解包括許多不同的方面,但在這個部分,我們將從一個宏觀的、整體的視角來告訴你,你對自己的覺察達到了哪種程度,以及目前的覺察水平是否會給你帶來一些困擾。
2.全面分析不同領域的自我覺察能力
有的人對待朋友非常和善,但是和父母一說話就會吵架,這種矛盾與善變,可能是因為ta沒有辦法很好地覺察到自己針對不同人的應對方式;有的人總是在公司感到格格不入,在職場上頻頻受挫,這可能是因為ta沒有覺察到自己與環境的匹配度,無法選擇對自己而言更合適的工作環境……
可見,許多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背後,都可能是因為缺乏自我覺察。在這一部分,我們將在價值觀、熱情、反應、行為模式等七個方面更詳細分析你的表現和問題,這能夠使你釐清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不適的來源,並且在之後更好地應對它們。
*關注【知我心理測評】服務號,直接點擊菜單欄「我的報告」進入查看對應的測試報告。
👇掃碼立測👇
這個測試很適合這樣的你:
→想更深入地探索自己,使自己更加優秀
→面臨選擇時,總是感到糾結與無措
→難以對當前的生活感到滿意
→失去目標與追求,沒有努力的方向
👇長按下圖掃碼,開啟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就像是照一面鏡子,我們看到身上的閃光,也看見陰影,看見所有好的和不好的,然後最終去接納那個真實的、完整的自己。
Eurich, T. (2017). Insight: Why we're not as self-aware as we think, and how seeing ourselves clearly helps us succeed at work and in life. Currency.
Fletcher, C., & Bailey, C. (2003). Assessing self‐awareness: some issues and methods.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Funder, D. C. (1995). On the accuracy of personality judgment: a realistic approach. Psychological review, 102(4), 652.
-關於知我心理測評-
-測評服務-
各個主題心理測評,任你挑選;
報告永久保留,隨時翻看。
-上新通知-
定期獲取測試最新信息和用戶評價。
-互動解疑-
在這裡,隨時分享你的測評感受與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