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故事】一人,一井,一個家

2021-03-01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

都說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從一而終,有多少人甘於平凡,又有多少人真正可以做到盡心盡力,無欲無求?

在瀋陽市遼中縣冷子堡鎮周徐村,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採油作業三區的前十四單井點,承包人李蔭生正走在巡井路上。這個井點距廠區足有35公裡,是瀋陽採油廠最偏遠的單井點。

       年滿59歲、參加工作32年的李蔭生,自99年承包這個單井點以來,已經足足度過了18個春秋。

      和老李同在一個隊當採油工的女兒李莎莎,休假時會帶著剛滿3周歲的女兒來井點陪爸爸、媽媽。每到這時,是李蔭生最高興的時刻,總是抱著外孫女不放。剛包井那會兒,老李的女兒還是一名小學生。


     「日子過的太快了,一晃兒我都是奔60的人了,馬上就退休了」面對時光歲月,老李深有感觸。

       說是單井點,其實一點都「不單」。前14號井點目前共有油井7口,其中運行的抽油機油井4口,井點每天生產原油6噸多。

       前十四單井點成立於1999年,由於距最近的採油計量站有近5公裡的路程,不能併網進站管理,所以成立單井點。

       自打李蔭生承包這個單井點,就把這裡當成了家,把新生的油井當成了自己未滿月的孩子來照看。


18年間,老李把井點當成了家,從來沒有離家過一天,請過一天的事假。這些年平時有個頭疼腦熱、跌打損傷,他都是能忍就忍,不能忍就把村鎮醫生請到井點來。老父親已經年過八十,他也極少顧及。

      

       18年裡,女兒的成長記錄他全沒有,女兒的學習、當兵、工作、甚至終身大事他也無暇顧及。而他所管理的每一口油井的生產數據、生產參數他都瞭然於胸。

      

      為了管好油井和設備,李蔭生憑著多年的採油工操作經驗、計量站長的管理經驗,通過細心摸索,為每口油井、每臺設備制定相對應的管理對策,哪口井需要調參、哪臺設備需要保養,他從不耽誤。冬季是油井和設備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他就加密巡查次數,夜裡幾乎都是和衣而睡。

       承包井點18年來,從沒有發生過一起生產和安全事故。現在每天還產油2噸多,油井免修期達到4720天。18年裡,李蔭生承包的井點已經累計生產原油41870噸。

一人  一井  一個家

編輯     劉迪

圖文 白憲順

相關焦點

  • 遼河公園這一幕,讓人臉紅
    微友來信:7月23日下午14點55分在遼河公園發生的一幕!
  • 【2017尋找瀋陽最美鄉村】這裡是聞名遼河西岸的棚菜種植基地,這裡的果香遠飄俄羅斯……
    西房身村位於遼河西牛心坨鎮東北部,與滿都戶鎮為鄰,緊靠「小小線」省級公路和「沈遼遼線」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西房身村下轄兩個自然村,436戶,1620口人,全村共有耕地6240畝。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西房身村的故事▼ ▼ ▼
  • 汾陽金桃園:一人一食一故事
    金桃園是汾陽市一個讓來往者充滿美好嚮往的地方,因為那裡的環境自然的有韻味,食物美味的有故事,人們傳承的有創新。
  • 【教科·社會實踐】教育科學學院青年觀察小隊赴遼河溼地公園開展水資源保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科學學院青年觀察小隊為了解群眾有關水資源保護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於2020年08月11日到達遼河溼地公園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觀察和採訪,小隊成員發現絕大多數市民皆有主動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為進一步了解群眾對於有關水資源保護方面知識的掌握情況,青年觀察小隊經討論決定赴遼河溼地公園進行實地考察。
  • 一個有意義的紋身,承載了一個有意義的故事.
    他說:''飛哥,我要去闖蕩世界,在旅途中找信仰,找自己,找家!到時候紋一個特酷的紋身,紀念我這一路的傳奇!''我這麼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我聽到祖國的語言,神一樣的語言,他救贖了我!不僅是我的人還有我的靈魂!事後得知只有中國在第一時間把一百多華僑同胞全部安全撤離,無一人傷亡!那一刻我知道到我的家一直在,信仰也一直在!
  • 瓦屋家的故事
    瓦屋家裡,是黎家兩姐妹。阿姊在正間收拾,阿妹則在側間,見我們進來,倆姐妹不失熱情地迎了上來。瓦屋家的陳設質樸,卻充滿了鄉野氣息,在商業氣息濃重而產品複製性強的城市裡走入這樣的黎家小鋪,不覺得新鮮才怪呢!
  • 一人一貓海上呆了7個月,這是一出真實版奇幻漂流的故事.
    今天菌菌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這麼一個真實版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只不過主人公不是少年,陪伴他的也不是孟加拉虎。現年54歲的Zbigniew Reket是一個居住在美國的波蘭人 我們不清楚Reket的職業是什麼,但很顯然他擁有一顆航海家的心。2014年的時候,他從美國來到印度,在西海岸的阿郎鎮買了一艘船。
  • 又一個!
    「你們好,我們是北塔派出所民警,現在全區正在開展全員核酸檢測,請問你們家幾口人?」「三口人。」女孩的回答脫口而出。「你父親呢?」當聽到民警的第二個問題,女孩開始變得吞吞吐吐。「他叫什麼名字?」面對第三個問題,女兒剛說出一個「沈」字就被母親打斷了。「姓王,之前那個早就分手了,分了兩年了。」母親的慌張、女兒的吞吐、二人互相矛盾的回答,這一系列反常的表現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 一人一圖一故事 | 努力拼搏以臺為家
    文勇1992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德令哈地震臺工作,26年來他以臺為家,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他常說:對待工作應該充滿激情,給我一個舞臺,我就會充分展示自己。憑著對地震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如今他已成為一名地震工作骨幹了,並多次取得中國地震局和青海省地震局資料評比多項優秀。有一年冬天,氣溫達到了零下20多度,寒冷幾乎要把街上的行人吞噬。
  • 【一個老船長的故事,國與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he asked again, 「 never mind, I has been seaman nearly 20 years, take it easy, just free and at your convenience」  這條船除了他一個烏克蘭人,其他都是印度人,儘管船員們工作很好,但工作之外,作為船長他有和船員保持著的距離的意識,即是顯示權威,也是自保。
  • 一個桶的春運,賈樟柯用 iPhone XS 拍了一個溫情故事
    此次與 Apple 的合作,賈樟柯導演用 iPhone XS 拍攝了一部春節離鄉的短篇作品,喚起每個人心中離不開的「家味」。據了解,該作品已在優酷上線。不同以往,《一個桶》講述了發生在春節結束後母子分別的故事。身在鄉下的母親密封了一個桶,讓兒子帶上回到工作的城市。兒子帶上一個桶跨越山河,在家鄉的山川河流之間,踏上了顛簸的離鄉之旅。
  • 《酸甜之味》:關於家的溫暖故事,體會真正的人生經歷
    作為一個家中的成員,我們都應該好好去為這個家而努力,並且在這樣的家庭當中,去做出更好的表現。
  • 一個故事 一首歌
    2016年1月16日,西安交大高級工商管理五屆學友會及企業家俱樂部2016迎春晚會「一個故事 一首歌曲
  • 劍與遠徵:到底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亡靈又是如何誕生的
    劍與遠徵的故事設定,其線索全都打亂在角色的圖鑑裡,有一部分設定,官方也曾與臉書上發行過英文版本,要想理清劇情脈絡並不困難。
  • 小站故事 | 心安之處便是家!馬蘭站的三年建家之路!
    馬蘭車站是一個年輕的車站,2014年12月28日開站,2015年2月1日開通客運。馬蘭車站也是一個充滿朝氣的車站。
  • 武術家一人PK三名恐怖分子!老外讚不絕口!
    「傑夫使用其武術功夫來對抗恐怖分子,其中一個人沒有傷害到他,但是另一人刺中了他的脖子。他是為保護他人而受傷的。」  羅賓遜補充說:「據醫生表示,傑夫正在重症監護室,但當前情況不錯。他試圖幫助那些受到攻擊的人,是一個傳奇。」  傑夫的另一位友人伊莎貝爾則向媒體表示,傑夫為保護他人受傷並不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他是個武術家,他(在危險中)挺身而出並不會令我們感到驚訝,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這也是我們喜愛他的原因。」
  • 福貓板材,給後來的我們一個家!
    >初始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近日,後來的我們未播先火昨日終於上映淚點又是一戳一大把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這一句戳心窩子的話讓多少人淚崩大哭也許後來的我們之間真的就隔了一間只屬於我們兩人的小房子多想福貓板材真的可以給後來的我們一個家
  • 《房子的故事》:「無聲電影」般的人生.
    在燈火輝煌的城市,有著體面平淡的工作,在一個個不屬於自己的公寓間輾轉,始終沒有找到那份可以被稱為「家」的感覺。在報社工作的編輯記者姜恩書,經歷了無數次的搬家後,終於又迎來的新的搬家。這一次,她始終沒能如願找到自己滿意的房子。她尚未衰老,也不再年輕。卻在與家人並不親密的關係和獨自一人的生活狀態下,步入了沒有家的孤獨感。
  • 【世貿關注】全球首家一人食餐廳
  • 我的宅家美食故事(下)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一日三餐成為宅家武漢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啊,只要還能思考明天吃什麼,日子就還有盼頭。      話不多說,「我的宅家美食故事」今天繼續,來看武漢音樂廣播的主持人和編輯們這段時間綻放了怎樣的廚藝吧。      昨天問大家是於宅家的第幾天開始對廚房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