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計劃」是1989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並組織實施的一項:
在中國,480萬學齡兒童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其中83%為女童。2017年,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留守女童小玉霞只有5歲。
媽媽三年前外出打工至今未歸,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每天清晨起床,她要先放50隻羊。
剩下的時間,就是圍繞著做家事、幹農活;
正是長身體的年紀,一日兩餐,卻只有土豆和胡蘿蔔。
■ 有些女孩,到了青春期,沒有衛生巾。
圖片來源網絡
班裡最困難的家庭,大女兒連衛生巾都用不起,連衛生紙都不是白的。
四川一個偏遠的村落裡,17 歲的女孩土比工人木剛讀初一。因為家裡窮,她 8 歲才上學,承包了幾乎所有家務和地裡的農活。
她要輟學早點嫁人,用彩禮的錢,讓母親再生養一個弟弟。■ 有些女孩,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受到過父母的疼愛。安徽潛山縣留守女童劉思圓,11歲,留守家鄉了11年。她不僅羨慕別的小夥伴有父母的陪伴,也羨慕自己的親弟弟。兩年前,弟弟出生,在江蘇打工的爸媽一直把他帶在身邊。
■ 有些女孩,即使拿到了救助,也有「無福消受」的風險。湖南邵陽隆回縣,學校強制學生們,必須在學校把早餐奶喝完;
她好心給女孩買了件,粉色蝴蝶結的羽絨服,第二天卻穿在了弟弟身上。為了節省筆墨紙張,甘肅省積石山縣的孩子們,只能在黃土地上練習生字。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門開展過一個課題,調查農村留守兒童。
放學後趕緊去割豬草,然後再回家煮飯,擠時間寫作業。「今天的女童,是未來的母親。母親的素質,影響未來全民族的素質。要提高婦女素質,必須從女童教育抓起,實施『春蕾計劃』;扶持女童入學,是提高民族素質、造福子孫後代的一項基礎工程,也是我國實現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的關鍵一步。」
今天再看春蕾計劃的啟動宣言,我依然相信,它有一個極其美好的初衷。
30年來,他們資助女童超過369萬人次,捐助春蕾學校1811所。2017年,河南女孩李麗順利從洛陽師範學院畢業,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是春蕾計劃的幫助,才讓她得以繼續學習,從而走到了今天。我以為,「春蕾計劃」可貴的,不僅是它在物質上給女孩們救助;
還有精神上對女孩們的支持:
同樣生而為人,她們也可以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同樣是社會的孩子,有一群人,給了她們可能甚於家庭的關注和溫暖。
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因為丟掉初心,而讓善心變成寒心;
讓那些本來可以扭轉命運的貧困女童,希望破滅。
我小時候,曾經問過我爸一個問題:
「我朋友背叛了我,我要不要狠狠報復他?」
我爸的回答是:「不要因別人的做法,去扭曲你的價值觀。」
今天有人問我:看了春蕾的事,以後你還會行善嗎?
我的回答,一如我父親當年的。
原文作者:末那大叔,勵志暢銷書作家,抖音時尚父子,《我喜歡你,像風走了八千裡》噹噹新書榜第一,私人微信:moshu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