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最早了解紋章藝術是在大概六年前吧?一位老講師帶著我們分析了一上午的歐洲紋章與日本家徽文化。拋去紋章的設計原理與構成規律,最終我得出了實際一個用得上的結論:以後刻印章的時候一定得刻一個自己設計的個人圖案,這樣不論是在籤名的時候加蓋一個圖案章還是在藏書上用個人圖案代替無趣又煞風景的籤名那都是極好、極風雅的。
更進一步的話,在作品上或者財布扣上運用個人圖案那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微技術的劍標與爪標在這一點上就做的很好。仔細想想,很多有底蘊的奢侈品不都用了「超量」的個人圖案來作為logo嗎?這也是其文化傳承的低調的外在表現啊。
然而有些可笑的是,關於個人圖案的構想一直困擾了我六年。因為這六年我還在眼界的的擴展期;正所謂「觀盡天下奇景,方知其中至美」,雖然審美的基調和大方向肯定不會變了,但細節肯定會受新認同的元素的影響,這也導致我一直不敢給自己的個人圖案定稿,頭像也一直沒換(笑)。不過,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你沒準已經有了自己非常喜歡的事物和元素吧?不妨拿起筆,畫一個草圖、仔細斟酌,再交給製圖人員或者刻章師傅給你定製一個圖案出來——本人私以為,在文化活動或習作閱讀中,用上這樣一個完美契合自己審美和理念的私章,絕對是非常愜意的一種享受。
接下來,我們還是來看點歷史上的實例,看看他們是怎樣架構元素的。
雖然這個畫風有點幼稚,但我們還是以英國國王愛德華六世的紋章為例:
構成要素:
當然,我們的個人章沒有必要遵循中世紀冗雜的傳統。
在用色規律上,屬同類顏色的,儘量避免毗鄰。譬如金色不宜跟銀色毗鄰,紅色不可跟紫色毗鄰。因為紋章本身就很小,相近色形不成對比會使畫面很糊。
從左到右:第一行英格蘭王國、愛爾蘭王國、蘇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的美第奇家族、薩伏伊公國、尼德蘭的奧蘭治-拿騷家族。
第二行為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漢諾瓦公國、神聖羅馬帝國霍亨斯陶芬家族、霍亨索倫家族、盧森堡公國、奧爾登堡家族、韋爾夫家族。
第三行為德國韋廷家族、德國維特爾斯巴赫家族、葡萄牙王國、阿拉貢王國、卡斯蒂利亞王國、萊昂王國、納瓦拉王國。
隨著這些家族的擴張、聯姻、合併,其紋章最終會複雜到難以想像。這肯定是偏離了我們設計的初衷,畢竟我們設計的是個人思想與審美的概括映像嘛。
再來看看日本家徽:
日系的家徽最早出現於平安時代後期,本為日本貴族們為表示自己的持有物而標上的記號,日本戰國時代後,定型為象徵門第出身的貴族家徽。
在江戶時代之前,家紋是貴族與武士的專利;到了江戶中期,家紋也開始在庶民間普遍起來,甚至還被用來作為商標之用。
日本的家紋有過百種式樣,多是花,鳥等圖案,著名例子有織田信長的五木瓜,豐臣秀吉的五七桐,德川家康的三葉葵等。
要素明確,精密思考上略有所欠缺(畢竟要考慮應用性),但依舊值得借鑑。
如今,國內外這類的定製紐扣、扳指、袖口、吊墜胸針甚至鑰匙越來越多,高端市場從跟隨潮流到追求個性慢慢傾斜,說不得日後定製紋章會成為一種當紅的產業呢?
感謝大家收看,如果您喜歡請您把這些瑰麗的事物分享給您的朋友們 也歡迎有公眾號的朋友幫忙轉發。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思逸雕金,只分享專業的工美知識!
點擊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