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突然加微信 會計一小時被騙走76萬元
警方:轉帳一定要電話核實 警惕微信、QQ「殭屍好友」
警方提醒,公司財務部門在轉帳時一定要向老闆電話核實。這類型詐騙案件,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公司人員信息後,以微信添加手機號碼的方式添加好友,再進行下一步詐騙。由於這類方式非常具有欺騙性,被騙者往往事先鎖定公司財務人員或人力資源主管,導致被騙者損失十分慘重。
儘管騙子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但仍有很多方法可以識別。
例如,雖然騙子通過不法渠道獲取相關信息,克隆QQ或微信名稱、頭像,但很難複製QQ空間、微信朋友圈的文字、圖片等內容,所以仔細辨別即可判斷真偽。
另外及時清理微信好友,對一些主動添加、卻不聊天的「殭屍好友」,要電話核實身份。此外,警方還表示,凡在QQ或微信中要求轉帳或充值的,一定要向當事人當面核實或親自打電話確認。
在微信的朋友圈裡,幫寶寶投票、愛心籌款、拼團購物等消息越來越多,這些看似優惠或獻愛心的活動,有可能會悄悄地盜走你的信息和錢財。日前,警方歸類總結出了朋友圈八大騙局,一起來看看,以防自己被騙:
騙局一:性格測試
這是某個app開發的營銷測試,需要填寫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的微信登陸洩露隱私。類似的還有免費設計籤名、測另一半長相、有多少人暗戀你、測測你的名字值多少錢等。
騙局二:投票獲獎
這類投票往往要求先關注帳號或綁定手機,並提供家庭真實信息。一旦騙子掌握到用戶重要信息,就會編造車禍、重病等圈套行騙。
騙局三:集贊換獎品
很多集贊活動都打著免費旗號,但兌現時仍有各類消費,不少往往是空頭支票,兌現難度大,還可能洩露信息或買到假貨。
騙局四:籌款治病
這類案件犯罪對象不明確,犯罪地點甚至跨國,財產難追回。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輕信、不貪心、重核實。
騙局五:拼團買水果
這種拼單主要是為商家增加app下載量和收集消費者信息,若不法分子掌握手機號、銀行卡、身份證等個人信息,銀行卡內的資金可能會被套取。
騙局六:幫忙砍價
這類砍價連結都要求填寫姓名、手機號碼,甚至身份證號碼。可能成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
騙局七:轉發免費送
據調查,免費送的所謂"品牌商品",一般都是從購物網站上批發,成本價極低。
騙局八:轉發領流量
這是廣告公司用來篩選有些手機號的方法。以前都是一個個試,現在直接做個網頁等著人分享,然後就可以發廣告信息或打推銷電話了。
中山發布編輯部
編輯:越之
素材來源:中山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