繃帶包紮法
1.包紮前處理
(1)如有出血,應先行止血。
(2)受傷部位禁止用水衝洗,也不要塗抹藥物等。
(3)包紮前儘可能清除泥土等異物,應注意:大而易取的異物可酌情取出;深而小又不易取出的異物切勿勉強取出;如果有刺入體腔或血管附近的異物,現場可不必處理。切不可輕率地拔出,以免損傷血管或內臟引起危險。
(4)如遇內臟脫出時不應送回,以免引起嚴重的感染或發生其他意外;原則上可用消毒的大紗布或乾淨的布類包好後,用消毒碗(如無,可用乾淨的碗或小盆)扣在上面,再包紮固定。
2.包紮方法
(1)繃帶包紮法
1)環形法:這是繃帶包紮法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一般適用於小傷口及頸部、頭部、腿部、胸腹等處。方法是:第一圈稍傾斜環繞傷處,第二圈、第三圈環繞後,將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壓於環形圈內後繼續纏繞,後一圈應壓住前一圈,最後用膠布將帶尾固定,或將帶尾剪開打結固定。
2)蛇形法:多用於夾板固定。方法是:先將繃帶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然後按繃帶的寬度做間隔的斜著上纏或下纏,後一圈不壓住前一圈,末端再以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
3)螺旋法:多用在直徑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方法是:先按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然後再以後一圈壓住前一圈的1/2成螺旋形繼續纏繞,最後固定。
4)「8」字形包紮法:多用於直徑不一或屈曲的關節部位,如肘關節,先將繃帶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然後將繃帶由下向上纏繞過關節、再由上向下呈「8」字形來回纏繞,最後固定。
【溫馨提醒】
1.繃帶包紮要使得關節處於功能位。
2.為了預防靜脈回流受阻,一般由遠端向近端包紮。
3.露出包紮的肢體末端,觀察血供。
4.包紮鬆緊度、繃帶寬度適宜。
5.有骨筋膜室症候群者應嚴禁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