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潘徑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廣告洽談熱線(微信帳號)13959950008或zbd16800或者QQ4426121
開欄語:今年東石元宵真熱鬧!2月9日(正月十三)到11日(正月十五),2017年元宵「閩臺東石燈俗」系列活動將火熱開展。即日起,記者將帶你走進系列活動中的傳統民俗,讓你提前品味東石元宵的特色和亮點。
日前,記者專訪了閩臺東石燈俗代表性傳承人蔡尤資。通過蔡尤資的「講古」,今明兩天,本報將推出兩篇關於閩臺東石燈俗的專題報導,讓大家一起了解我們耳熟能詳的數宮燈都有哪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故事。
閩臺東石燈俗的前世今生(一)
「三公宮,正月半。人點燈,恁來看。看什麼?數宮燈。今年宮燈賴最盞?鼓仔燈、繡球燈、鯉魚燈、蓮花燈……千盞燈、萬盞燈,一半在臺灣,一半在唐山。」說起東石人過元宵,數宮燈絕對是壓場的「主角」。這首傳唱久遠的童謠,更是許多東石人深植腦海的難忘記憶。
蔡尤資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東石人,他從小就聽著這個童謠長大。後來,深入接觸數宮燈民俗後,他通過多番收集並結合閩臺東石燈俗的傳承發展,整理完善了這首童謠。童謠中的「唐山」就是祖國大陸之意。
那麼,「唐山」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蔡尤資說,古來東石地少人多,許多人向外擴展謀生,駕著木帆船經過一晝夜就能到達的臺灣,成為歷代東石人遷往的主要地域。
蔡尤資介紹,南宋時期,閩南沿海姑娘出嫁有了陪嫁宮燈的習俗。東石是「海濱鄒魯」「禮儀之邦」,婚嫁遵循古俗,姑娘出嫁時會在轎前懸掛一對宮燈。即便發展到現代,東石新娘出嫁陪嫁宮燈的習俗也依然沒有改變。
「如今,東石姑娘出嫁,會讓兩個孩子各提一個宮燈,坐在轎車裡送嫁。講究的人家,還會單獨用一輛小車,專門乘載陪嫁的兩個宮燈,開在送嫁隊伍的前方開路。」蔡尤資說。
古來每年元宵佳節,東石家家戶戶都會掛燈禮佛。相傳嘉應廟「九龍三公」十分靈驗,在正月十五這天,上一年結婚的人家開始陸續把新娘陪嫁的宮燈掛到嘉應廟,祈求子孫昌茂,並逐漸形成風俗。蔡尤資說,結婚後的男子就是「成丁」,後來元宵到嘉應廟掛燈的習俗演變為數宮燈,即數一數元宵嘉應廟宮燈的對數,就可以知道上一年東石信奉嘉應廟「九龍三公」區域內的「成丁」數量。由此,數宮燈也成為歡慶、祈求後代子孫繁衍生息的民俗活動。
明朝末年,東石玉井戶長房蔡源利和二房蔡秉祿移居臺灣時,祈求「九龍三公」分靈庇護入臺,並在臺灣建造嘉應廟供奉,每年元宵節也在廟中張掛宮燈,於是數宮燈民俗亦在臺灣流行開來。
(記者_許春
[責任編輯:林春婷]
(轉發自:今日泉州網)
免責聲明
本平臺所有內容(除本平臺聲明為原創或經過授權發布外)均來自網絡,我們轉發分享的目的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以參考使用或者學習交流,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本平臺轉發的內容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們微信號13959950008,我們將第一時間給與刪除!最後,讓我們一起向偉大的原創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