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的華人都是 「新移民」。即使來澳洲住了二十年,三十年,還是一個生活在城裡的 「老移民」,因為我們都無法成為一個真正本地的土澳。住在城裡的老移民其實和住在紐約、東京、上海或國內的二、三線城市沒有什麼不同,因為享受不到澳洲鄉村裡真正老澳人的生活。
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中年移民來澳洲,一心嚮往有一天也能住到澳洲的農村,在老時,重新享受一下真正的老澳晚年的退休生活,而就在去年我總算達成了我的夢想了。
去年年初,我在昆州的 Jimboomba 買下了一幢1851年第一位在這裡開墾的首批犯人移民Andrew Downer 留下的農莊。地不算大,70多個 Acres 而已,但它卻仍然保留了當年 Downer 留下來的農具、擠牛奶場,甚至一幢1851年興建的舊「老宅」。
Jimboomba 離布裡斯本、黃金海岸各約 80 多公裡,稱不上是很遠,但是我住的地方離最近的 Woolworth, Coles,卻要十幾公裡,Jimboomba 小鎮裡沒有 Myer、David Jones,甚至連 Kmart、Target,…. 都沒有,但卻有三家 $2 Shop,大家可以想像,這裡的生活水平有多低。其實,生活水平低也無所謂,它可以訓練您 「寡慾」,住久了,您自然會了解其實不買 DJ 和Myer 的東西一樣可以過曰子,它反而給您一個機會自我衡量一下,二、三十元一套的碗盤和 二、三百元的高級瓷器吃起飯來真的有差別嗎?在這裡沒有人穿名牌,也看不到有人背幾千元的 LV、Guess、Prada,….唯一可以裝B一下的是,開一部後面敞開,也可以載貨的 Toyota 四輪傳動皮卡車Hilux。
住處四處無人,夜晚一片寂靜,離我最近的鄰居也在一公裡外,也因為這個原因,我才真正了解澳洲人的 Mateship 的意義是甚麼來的。
老澳到現在還是開口閉口的:「Mate!」其實那都是假的,口頭禪而已!因為大家根本無法體會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搬進來的第二天,在沒有柏油的碎石路上,遇到了離我最近的鄰居迎面而來,他以為我是外來人,停下車來問我:「有沒有需要幫助的?是不是找不到路出去?」我笑笑回他:「我就住在Hill Top」,他馬上下車和我握手,還給我一個擁抱。臨走時還說,有事多關照,需要時一定要找他。第二天,他提了一瓶灑來我家了,看到我在修理我的破雞舍,我本想把一些舊輪胎丟到屋頂去壓住鐵片,以免被大風吹跑,他馬上出手相助,還說:「在這鬼地方,您要找一個人幫忙您共同抬一樣東西都不可能,祗能靠鄰居大家相互有需要時您幫我,我幫您,住城裡可以找工人,在這裡去找誰呀?」我想;這就是 Mateship 的來源。
因為鋪管不易,大部分家庭是沒有自來水(Town Water)的,前屋主歷經澳洲苦旱,留了二個萬升的水櫃下來,每次下場大雨,水櫃就滿了,所以用水是不要錢的。澳洲因為空氣品質好,沒有霧霾,所以也不下 「酸雨」,基本上雨水的質量是有保證的,有時它甚至比Town Water 更乾淨,因為自來水中為消毒加了「氯」,氯含有劇毒,而且喝起來有濃濃的藥水味,雨水沒有這個毛病。水不要錢用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電也比較便宜,因為地大,您想裝幾個太陽能板就裝幾個,用不完的電回賣給電力公司,以前一度電回賣0.5元,現在減少了0.25元,電力公司私有化了嘛,所以他們要賺錢,難怪澳洲又開始缺電了,缺電了,電漲價,他們又再賺一筆,我住鄉下,又省了一筆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