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物語】為何日本人,如此鍾愛紫藤花

2021-02-25 鐵壺之家

櫻花過後,看紫陽花?

等等,還漏了紫藤花

日本人喜歡綻放起來非常的熱烈的美感事物。

譬如櫻花的絢爛

譬如花火大會的漫天伸展

同樣,紫藤花,也有著這樣的美感

四月末,五月初,是日本人賞紫藤的季節

一簇一簇地垂下,或如瀑布,或如珠簾,掛在欄杆架子上

一串串碩大的花穗垂掛枝頭,紫中帶藍,

燦若雲霞,灰褐色的枝蔓如龍蛇般蜿蜒。

它的花如紫蝶,枝如遊龍,柔中有剛,既浪漫又吉祥。

那樣協奏的色澤,繽紛曼妙,裝扮出了另一番春末景致

紫藤的生長周期並不長,生長速度極慢,要三到四年才可以開花,但他可以隨著人搭的架子而蔓延。壯觀的紫藤景象,是長年累月,悉心照料的結果。日本栃木縣足利公園有一棵144歲左右的紫藤,面積足有1990平方米。每到花開時節,一串串蝴蝶形狀的花朵垂直向下,猶如紫色瀑布一般,壯麗迷人、如夢如幻。

日本人對於紫藤花的熱愛,源於紫藤花的陰柔清麗,婉轉而絢麗。

清少納言寫在《枕草子》中說

梅最雅,不論是濃的淡的,紅梅最好。 

櫻花是花瓣大葉色濃,樹枝細,開著花方美。 

藤花是花型長垂,顏色美麗的開著為佳。

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也有許多對紫藤的描述,

第三十三卷就是《藤花末葉》,其中寫道:

化用了白居易的名句

紫藤與夕陽相即相離的美,道盡了日本民族對於「離苦」的體會。

後世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更是深深的讓人們沉浸在紫藤的美感中:

疲憊不堪借宿時,夕陽返照紫藤花。

在《源氏物語》中紫式部筆下美麗高雅的皇后住在開著藤蘿花的宮院裡。

《源氏物語》書中,內大臣的一番話,描繪了日本人對於紫藤花的喜愛了

「這藤花柵搬來遲,卻正合時候;且能一直開至夏天,格外令人心爽神逸,悅目喜耳。這色彩無不令人想起可愛的人兒來。」

無論是色澤,抑或是花的樣貌,又或者盛開的季節,總讓人想到眷戀與愛慕,紫藤花的花語便是:醉人的戀情,依依的思念。

在中國紫藤同樣也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

李白,也有詩描述:

「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明代,文徵明親手栽種的紫藤花,至今依然掛在蘇州拙政園的架子上,數百年傳承下去。蘇州的園林,粉牆,同樣也是紫藤的樂土。

在鐵壺上,也有對紫藤花的獨特表達

雲色堂姥口尾垂型藤地鐵壺

尾垂形狀隨意自然,有著鐵壺獨特的樸拙美感

姥口造型豐潤飽滿

澆鑄鐵漿形成錆紅色澤

表面的紫藤紋飾

錯落有致,清雅潔淨

提梁錯金銀

復古的團花圖案

煮茶時,遐思庭院架上

感受這一份春末的無限生趣

溫馨提示:《鐵壺之家》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告知當日及時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知識庫,我們崇尚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源:鐵壺之家 微信:aitiehu)。

相關焦點

  • 日本144歲紫藤花開 宛若現實版「阿凡達靈魂樹」
    說到日本,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櫻花,可是最近在日本又興起了另一種賞花潮。
  • 大千世界:忘記櫻花吧,日本紫藤花已花開成海,紫成仙境了!
  • 看完日本櫻花雨,瀑布一樣的紫藤花,你還來嗎?
    對,這就是紫藤花。開出來是一串串的,遠看成片的紫藤花像雨像瀑布。不比櫻花差。參觀者還可以穿過由獨特的白色紫藤花覆蓋的80米長的隧道。該紫藤樹原產於日本,有的樹木超過150年的歷史,不得不說這是日本美麗的自然遺產。
  • 錯過了櫻花沒關係,日本還有一場瀑布般的紫藤花!美翻了~
    對,這就是紫藤花。開出來是一串串的,遠看成片的紫藤花像雨像瀑布。不比櫻花差。參觀者還可以穿過由獨特的白色紫藤花覆蓋的80米長的隧道。該紫藤樹原產於日本,有的樹木超過150年的歷史,不得不說這是日本美麗的自然遺產。
  • 日本人緣何鍾愛咖啡?
    近日,日本一份針對綠茶、紅茶和咖啡喜愛度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日本人更喜歡喝咖啡。日本人為何如此鍾愛咖啡呢?11月5日在進博會Tims咖啡展臺拍攝的一杯咖啡。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日本氣象新聞10月上旬針對「天氣轉寒人們更傾向選擇哪種飲品」開展了調查,10726個調查者中,有67%的人選擇咖啡,比例遠超其他飲品。這意味著在日本每三個人中就有兩個人喜歡喝咖啡。
  • 日本黑幫霸氣拒領10萬政府補助金!福岡600年樹齡紫藤花全部剪掉拒絕遊客
    某黑幫大哥接受訪問時表示為了區區10萬日圓,收了後會被說窮困時要靠政府養,傳開後會被道上的人看不起。 疫情下避免旅客蜂擁賞花 福岡600年樹齡紫藤花全部被剪 前段時間千葉痛剪鬱金花,現在踏入黃金周長假期,日本各地政府都紛紛呼籲民眾留在家中避免國內旅行。
  • 超實用:紫藤花的種植、養護技巧
    在紫藤花生長較為低矮的地方,不要保留分枝。      修剪的時間一般在開花結束後,在7-8月的時候進行一次修剪。每次修剪都可以適當控制株型,將一些交叉的分枝全部剪掉,這樣有利於促進長出更多的分枝,更有利於開花,也能避免葉片過度旺盛。       每年的1-2月是紫藤花的休眠時間,這時可以剪掉2-3個分枝,這樣可以保持植株更加整齊,也可以防止葉子掩蓋以後會開花的地方。
  • 紫藤花,可吃可入藥,但根莖有毒
    常見的品種有多花紫藤、銀藤、紅玉藤、白玉藤、南京藤等。上海有紫藤鎮、紫藤園,蘇州亦有古藤。昨日上午,記者路過葛洲壩市場時,竟看到有農婦將紫藤花當菜賣,吸引了不少市民購買嘗鮮。紫藤花當菜賣。三峽晚報記者李明/攝記者看到,當街售賣的紫藤花被裝在一個籃子裡,沒有枝葉,只有花。
  • 南寧百萬紫藤花海風鈴展,現場全是塑膠花!
    近日,一則「南寧將舉辦紫藤花海風鈴藝術節」的推文在朋友圈刷屏。4月12日,來到現場的市民發現現場沒有真正的紫藤花,只有一些塑膠花。沒有真正的紫藤花只有一些塑膠花記者在北湖寬達生活廣場看到,現場搭建了很多展棚,有銷售小吃和特產等各種產品。外圍和展棚上掛滿了寫著「2019百萬紫藤花海風鈴藝術節」字樣的廣告語,但是現場沒有真正的紫藤花,只有一些塑膠花和風車掛在展棚之間。
  • 視頻推薦:《東瀛追球》12集紀錄片
    特別聲明:本公號推薦的視頻及下載僅用於個人的學習觀看,一切違反版權保護的行為與本公號無關,也請大家注意!知道這部紀錄片有一段時間了,最初是由一篇某媒體發表的文章開始的,講述一個媒體人為了拍攝一部日本足球紀錄片,花費巨資,克服千辛萬苦,用誠心與執著感動了日本學校教練,打破NHK壟斷,成為唯一允許跟隊拍攝的媒體,最終成片。
  • 微洪江|【甜甜的洪江•花語花事】紫藤花開,紫色的夢
    透過格子窗望去,掛在別家院內稀稀疏疏的紫藤,好似遙遠的記憶。香氣這東西就是奇妙,必須是恰恰好,太過濃烈會變成一種負累,累壞了嗅覺不說,還讓人難受。相對而言,我還是喜歡紫藤的清香,尤其是洪江市政府門口的那個紫藤花園,今春又開始滿園芳香。
  • 保康80歲老人情系600年「紫藤王」
    近日,聽說鎮領導上午要到村裡調研,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曾家埡村民田宗漢特意趕早,寫了一份《關於保護紫藤王》的書面材料。現年80歲的田宗漢雖然只上過一年私塾,但卻是村裡數得上的文化人。在他眼裡,「紫藤王」是村裡稀有的一大奇觀,比目前堪稱「全國之最」的上海閔行紫藤王165釐米的胸圍還大14.1釐米,達179.1釐米。今年「紫藤王」突然不開花,成為田宗漢十分擔憂的事。
  • 日本公園出現「透明廁所」,30分後自動變無色,網友表示:嚇得我不敢蹲坑刷手機了…
    不過,日本人不愧是日本人,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近日,日本東京有民眾發現,澀谷公園附近,出現了一排「透明廁所」。綠、黃、白,連著3個廁所隔間都是透明的,內部設施清晰可見。不過也不要擔心,這個透明廁所,事實上並不是完全的透明,只要一有人走進去將門上鎖,玻璃便會變成完全不透明的狀態。而這個變色原理,則是因為廁所是使用電控液晶玻璃、也有人稱為調光玻璃。
  • 南寧一「百萬紫藤花海展」,現場竟然都是塑膠花,全是套路,大坑人了!
    4月7日,南寧一微信公眾號發布一篇推文稱,4月12日~21日,南寧市北湖路寬達生活廣場將舉辦一場浪漫唯美的紫藤花海風鈴藝術節,「百萬紫藤將掛滿南寧,融入萬千風鈴的紫藤廊,是此生必看的唯美場景」。只要網友將推文轉發3天,並附帶文字「好美!誰和我一起去」,即可免費領門票和「花仙子逛吃券」。▲一微信公眾號發布推文稱南寧將舉辦紫藤花海風鈴藝術節。
  • 日本311地震後韓國街道的樣子 讓日本網民也覺得意外丨日韓物語
    日本網民發帖稱,日本311大地震之後,韓國街道竟然是這樣的。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身份證?丨日本物語
    但這個卡片人氣很低,因為不能當場發證,大家都嫌煩,因此有這張卡片的人很少,引起的問題就是香菸自動販賣機的銷售量劇減,看樣子這樣下去還不是辦法。其實這個問題其他國家也有,像德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使用身份證裡面的IC片來讀取年齡信息。但日本人用不了這個方法。        因為日本人沒有身份證。
  • 過勞的日本人為何不怕死?!
    即便如此,日本人也不曾放慢腳步,有如飛蛾撲火般的執拗向「過勞」湧去。日本人為何如此敬業,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嗎?究其原因,這恐怕要從日本人的價值觀念,企業用人制度和企業文化方面追根溯源。日本人之所以對工作如此認真負責,其中一個因素是他們的集團意識強。
  • AV產業大國,日本人為何卻是【性冷淡】
    哈嘍,朋友們好,小編感謝你查看此篇文章,對我的支持@@說到AV產業,相信不管你是宅男還是靚妹都應該知道是那個奇特的島國——日本
  • 圖人影院 | 《東京物語》
    小津安二郎——日本電影導演。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1927年成為正式導演。早期拍攝以描寫小市民生活為主的影片,被稱為日本默片時代的一座頂峰,如《東京一瞥》等。直到1936年才拍首都有聲片的小津是把拍無聲片堅持到最後的一個導演。小津的風格以拍攝機的平穩移動、淡化戲劇衝突和注重心理描寫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