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性別男孩」:我們可以活成任何一種自己想要的樣子

2021-02-26 北同文化

XOX的成員佐佐木託曼(Toman Sasaki)

日本島國向來有很多獨特的現象,無性別男孩爆紅便是其中之一。據《紐約時報》報導,「無性別男孩」正在引領日本的時尚,他們染頭髮、戴彩色隱形眼鏡、塗口紅、美甲……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裝的性別規範。日本大部分男性穿著死板,「無性別男孩」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時尚和外貌來表達自己。

 

最近爆紅的日本無性別男孩,XOX的成員佐佐木託曼(Toman Sasaki),以繪製瓷娃娃的手藝人的精巧,在自己纖細的臉上打上粉底,給鼻子兩側打上腮紅,用小刷子調整嘴唇的顏色。在東京初臺社區自己的小公寓裡精心打扮40分鐘後,他看著手鏡中的自己,滿意地點了點頭。再加上美甲、波波頭和高跟鞋,這個妝容讓23歲的佐佐木看起來更像典型的女性,而非男性。

XOX組合

在日本社會,男性如此打扮是個驚人的選擇,因為日本的男人和女人們往往嚴格遵守傳統的性別著裝規範。

但是佐佐木託曼並不認為自己的造型像女性,而更多地認為它是無性別。佐佐木是一名模特和流行樂團成員,藝名就是簡單的託曼,他不認為自己的造型像女性,而更多地認為它是無性別。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小群體「無性別男孩」的一員,他在從一種無明顯性別特徵的新風格中發展出一種公共身份和事業。    

所謂的無性別男子,乍一看可能以為是外表比較中性(gender neutral)的男生,但日語ジェンダーレス指的是genderless,關鍵在於模糊男女著裝打扮的性別限制。「無性別男子」想告訴世人:我們很愛美,不是娘娘腔也不是gay,如何著裝跟性別和性取向都沒關係。我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活著——不論性別。

 

「我的內心是個男人。」體型嬌小的佐佐木說。他的衣櫥裡充滿緊身背心、寬鬆上衣和緊身牛仔褲,很像青春期女孩的衣櫥。「性別的概念,真的沒必要,人們必須能夠選擇任何適合自己的風格」佐佐木說。他以託曼的藝名在社交媒體上擁有眾多追隨者,經常出現在電視和電臺節目中。「並不是男人必須這樣做,女人必須那樣做。我覺得那樣不是很有趣。我們都是人類。」 就像有些美國男人開始接受化妝一樣,年輕的日本男性也在更改著裝的性別規範——染頭髮,戴彩色隱形眼鏡,塗顏色鮮豔的口紅。

 

伊加隆二(Ryuji Higa,更為人知的名字是Ryucheru)經常用髮帶束起他標誌性的金色捲髮;田中元季(Genki Tanaka,藝名Genking)留著白金色飄逸長發,經常穿迷你裙——這些男人從社交媒體明星一舉成為電視名人。

「無性別男孩」這個說法是星探丸本隆志(Takashi Marumoto)造出來的,他幫助發展了託曼的事業。丸本正在招募其他一些性別特徵不明顯的男孩參加服裝秀,並籤訂未來做模特的合同,利用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人氣向粉絲們做推廣。


XOX單曲MV | Skylight 

在西方,穿著異性服裝往往與性有關,但在日本這主要是一種時尚。東京大學研究日本服裝和文化的門田正文說:「在日本,外貌與性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分離的。」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人類學教授詹妮弗·羅伯遜(Jennifer Robertson)對日本的性別文化進行過廣泛的研究和寫作,她說道:「無性別男孩在努力擴大具有男性生理結構的人可穿服裝的範圍。」日本文化長期以來都有在戲劇中穿著異性服裝的傳統,古典的能劇裡有男人扮演男女兩種角色,當代的寶冢也有女人扮演兩種性別。由於日本動漫和男孩流行樂團,男性的這種「無明顯性別特徵」的造型變得更為流行。

天海佑希在寶冢的演出照片

在通勤高峰期的日本地鐵站,你會看到大部分男人都穿著深色西裝。對公司的呆板感到幻滅的年輕男性,可能正在用服裝挑戰這種社會秩序。

 

 「在我那一代,女人們嫉妒男人,因為男人可以工作,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61歲的三橋順子(Junko Mitsuhashi,音譯)說。她是東京中央大學(Chuo University)的性別研究教授,也是一位跨性別女性。「但在年輕一代中,男人感覺沒有表達自己的領域,他們嫉妒女人,因為女人可以通過時尚來表達自己。」

作者 | Ada

編輯 | Reedy


【活動推薦】


【第十四期】全國性少數人群(LGBT)友善心理諮詢師培訓(武漢站)


【文章精選】

不只Lady Gaga | 這可能是史上最多元的一屆"超級碗"

我們創造的改變,上面都寫著你的名字 

尚雯婕為所有LGBT+ 獻上新春禮物

怎麼還沒娶老婆? |  同運星期

金星首聊同性戀及變性心路:社會慢慢理解

相關焦點

  • 求同存異,堅持自我——日本社會中大隱於市的「x性別」者
    「L」指的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G」指的是男同性戀者(gays);「B」雙性戀者(bisexuals), 指的是對男女兩性皆會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T」跨性別者(transgender),則指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的人。除了上述說的「LGBT」人群,日本社會又出現了名為「x性別」的新人群。
  • RIP | 殭屍男孩抑鬱症自殺:他曾活成最酷的自己……
    2011年這個地球上火得不能更火的先鋒女歌手Lady Gaga發現了這個出奇制勝的小夥兒,於是她把自己也化妝成Rick的模樣,用十足的誠意與欣賞來邀請他參加自己的新單曲《Born this way》MV的拍攝,並將他引薦給全世界。這時的Rick,早已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街頭混混,一躍躋身世界潮流尖端,他的模特生涯也使他走遍了世界各地 ,多次參加多地時裝秀。
  • 真實性別測試,8種性別你是哪一種?
    三三工作室新年策劃《X² 女孩》的第二期,讓我們來談一談性別。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性別麻煩》的作者朱迪斯•巴特勒就曾提出:社會性別和生理性別都是用話語來建構的,我們應該為性別打開更多可能的領域。
  • 別任性023:中日混血的女權主義跨性別男孩,未來的政治家 |PODCAST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期有點忙的頭圖,這麼多組合元素都是什麼意思呢?除了中日兩面國旗,圖中右上的旗子代表跨性別,左下的旗子代表無性戀,而四面旗子中間的標誌代表女權主義。這些標籤放一塊,代表了這期嘉賓卡醬的一些身份,也只能代表一些。
  • 因為不願意吊車尾,你終於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那一年,那個金髮少年吊車尾含著淚幫自己所愛的女神追回他愛的男人,佐助卻在打怪升級。 夢想總是遙不可及,我們聽過那麼多雞湯,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他們都不願意當吊車尾,所以活成了當年他們討厭的樣子……但是,卻有一群吊車尾並沒有一直拖後腿——這一年,岸本齊史早已成為知名漫畫家,擔心因為自己太忙,孩子會叛逆。這一年,漩渦鳴人早已實現夢想成為火影,也有一個青春期正叛逆的孩子。
  • 同行社|對抗性別定義的背後,我們強調的依然是尊重
    哭,是一種生理反應,是一種防禦機制,是一種情感體現,它和我是男、是女有什麼關係呢。我只記得,那個小男孩不斷在哭,而且哭的更大聲了。於是,我們又扯出了性別定義。好像在腦海裡,男性和女性各自擁有一個形象牌,如果和固定好的不一樣,我們就會感到奇怪,甚至會產生排斥或被排斥。
  • 偽娘及性別相關問題
    一頭長髮,身著時髦的短裙、絲襪,打扮得異常性感的「妙齡女子」,獨自一人凌晨在街上閒逛。引起民警懷疑後將其攔下詢問,讓民警大感意外的是,這名「妙齡女子」王某的身份證卻顯示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男性。王某說,自己從網上購買了女性衣服,由於擔心家人和朋友發現自己有易裝的癖好,只好選擇在深夜人少時才敢穿上這些衣服出門。王某稱,每當穿上女性衣物在街上閒逛時,會讓他達到強烈的快感,不能自撥。
  • 《男孩別哭》:內褲被撕扯後的極度壓抑
    對於紅遍網絡的「比男孩還帥」的女孩的事跡我們都聽說過,比如2015泰國最帥女生TOP20之一的《Yes or No》電影的帥氣女生Tina Supanard Jittaleela這些女孩們走紅的同時,也不會遭遇到太多非議,畢竟泰國擁有最寬廣的性別分類,據說泰國對性別的劃分多達18種!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則追捧她們帥掉渣的盛世美顏。
  • 聯合國報告稱:全球教科書性別偏見嚴重,中國躺槍!
    在教科書中,學生被要求完成句子,「湯普森先生在車庫裡洗車,而湯普森太太則在廚房準備午餐。」報告指出性別偏見「在很多國家的教材裡仍然很常見」,這些偏見主要分兩種:2.女性被刻畫為家務工作者,小女孩都被塑造成「循規蹈矩的角色」;而男性都在從事「高大上、有趣」的職業,沒有一個男性被刻畫成負責照顧他人的角色。
  • 「性別刻板印象」廣告一律不準播出
    廣告,作為現代社會中無處不在的一種傳播載體,與人們的生活如影隨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因而,可以說,廣告就是在幫助我們了解社會、世界和我們在其中的位置。但我們還是不可忽視,廣告中存在約定俗成的刻板印象,諸如都市年輕女性的極度消費和時尚的形象等,其中討論最廣泛的不外乎與性別有關的刻板印象。
  • 日本:男生也可以穿裙子
    這名學生的生理性別為女性,而心理上認為自己是男性。由於初中時有過為穿裙子而苦惱的經歷,這名學生最後選擇了可以穿便服上學的高中。       這名高中生回顧初中時代的經歷稱,「我曾經壓抑著自己的內心,打算在成年之前死去」,並提出了所有區立初中均可不按性別選擇校服的要求。接受這一意見的齊藤區長表示會考慮進行相關調整。
  • 水葬男孩,打工男孩,人間失格
    見到兒子的屍體,男子父親悔恨的也想要跳河,幸好被救援隊員一把拉住... 男孩女孩,成人小孩,都在世俗的禁錮裡,被折磨得遍體鱗傷。 小的時候分數不夠高,便是一種罪過,成人以後鈔票不夠多,也成了一種罪過。 一生都在被比較,一生都在艱難抗爭,有人功成名就,有人得之失之皆能坦然面之。
  • 極客精選:希望你可以努力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點擊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現代經濟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是理性預期。意思是人在面臨選擇時會權衡現在和未來的各種相關因素,做出最理性的決策。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基礎是錯誤的。大多數人並沒有那麼理性,決策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把握所有相關因素,人們的決策多依賴之前類似情況的決定和結果,這種決策模式叫「適應性預期」。
  • 韓劇《Live》:活得再用力,生活也不一定是想要的樣子
    我們普通人每天拼命工作,為了什麼?可能不是什麼偉大理想,而只是為了生活,要養活自己和家人。《LIVE》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告訴我們:就算活得很用力,也不一定能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經歷反覆的困惑、掙扎、辛酸,為了這個可能要捨棄那個。
  • 日本最受歡迎的藝人,是裝成胖大嫂的100多公斤男孩
    ,松子打敗眾多男神女神,榮獲日本年度藝人冠軍。讓人驚訝的是,松子其實一個100多公斤的男孩,裝成胖大姐,又胖又妖,被稱為「貴婦松子」。網友對他的評價兩極,有人說「喜歡你」,有人說「去死吧」。日本社會中,禮數與輩份向來被看得很重,然而壓抑慣了的人們,其實很需要一個宣洩出口,因而當松子DELUXE出現,他便成了人民心聲的發聲筒。
  • 開票 | 這些活成了熱血動漫的日本少年,才是我想要的青春!
    這個夏天,一群來自日本鄉下的少年,讓許多不懂棒球的人,都忍不住大讚:「這就是我想要的青春啊!」
  • 日本|阿蘇 活火山下的牧場
    阿蘇是這次日本九州之旅中的一個驚喜,一向認為日本沒有什麼大的風景,但阿蘇火山和草千裡牧場確實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 Gap作死 童裝廣告性別歧視 稱男孩做愛因斯坦女孩為交際花 Einstein還拼錯了
    Gap Kids 蓋璞童裝廣告 無時尚中文網(微信號:nofashioncn)2016年8月1日報導:正當業界看好Gap Inc.對於上述廣告批評最多的仍在社交網絡,有網友表示這則廣告太噁心了;亦有網友質疑這則廣告的創意是怎麼出來的,暗指都是什麼年代了,Gap Inc. 蓋璞集團仍在用這種極其固化和錯誤的性別歧視來進行宣傳。
  • 網售「生男丸」,吃了98%包生男孩,聽聽專家怎麼說
    大夥都知道,「重男輕女」已經是封建舊思想了,現在我們都說生男生女都一樣。不過呢,仍有一些人孜孜不倦的想要生個大胖小子。
  • 日本女校學生有多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