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社|對抗性別定義的背後,我們強調的依然是尊重

2021-03-02 同行社

一個可思、有悟,且有為的交流與分享平臺

美好與同行一直在這裡

2021年,清朝消亡整整一百一十年了,我卻好像還活在那個連思想都被裹了小腳的年代。

 

起因是一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於是「陽剛之氣」上了熱搜,評論炸鍋,看著部分網民偶爾的迷惑發言,時常想友好評論,但想了想社會的進步不僅教會我要尊重,還要我文明待人,只好作罷。

 

男剛女柔,自古以來好像成為了不成文的規矩,不論作為男性還是女性,儘管每個人的性格迥異,但大部分人還是被要求朝著某個既定方向生長。在刻板印象裡,男生,就應該天不怕地不怕,堅強勇敢,掉眼淚是羞恥;女生,應該優雅溫柔,嬌小柔弱,嗓門大一點就會被人指指點點。一如幼兒園老師對我身邊那個穿著開襠褲掛著鼻涕泡泡的小男孩教育的那樣,「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會掉眼淚的」。哎喲,這句話本來就離譜。哭,是一種生理反應,是一種防禦機制,是一種情感體現,它和我是男、是女有什麼關係呢。我只記得,那個小男孩不斷在哭,而且哭的更大聲了。

於是,我們又扯出了性別定義。好像在腦海裡,男性和女性各自擁有一個形象牌,如果和固定好的不一樣,我們就會感到奇怪,甚至會產生排斥或被排斥。

 

人類給性別的定義早就已經根深蒂固,真是有一些無奈,在社會環境的逼迫下,似乎隨大流才是最好的選擇。這又讓我想起了顏色自由。我們普遍用粉色來代表女生,用藍色代表男生。就像活動服裝,粉色漫天和藍呼呼一片讓人很容易區分女生方陣和男生方陣,一旦被調換,就會覺得不合適。恥辱的是,我也曾這樣覺得,也曾對穿粉色衣服的男生抱有敵意。而當我學會尊重以後,發現男生穿粉色衣服也很好看,而且紅色、黃色、紫色、綠色,千萬種顏色哪怕他穿彩虹出門,那也很正常。女生也是一樣!

 

「娘」和「女漢子」這兩個在我看來都不太帶有褒義色彩的形容詞,卻有一絲反抗性別刻板定義的意思。起碼人們終於意識到,除了陽剛和溫柔這兩個屬性,男性與女性均可以有其他品格的存在。而既然已經存在,我想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

 

我不再覺得化妝的男生很娘,也覺得帥氣的小姐姐可以很A。男女是平等的,無論是男性青少年女性化,還是女性青少年男性化,在我看來,都是個人的喜好,沒有影響如常的生活,也不影響別人的生活,那就予以平視好了,何必大驚小怪,自我矯情。這樣或許比那些強塞的陽剛之氣的培養更要合情合理。

所以,對男剛女柔啊什麼的說法,看看得了,因為無論性別,陽光與善良都應該是我們擁有的良好品質,而並非某個性別的專屬。性別定義的核心不是我是個男生或女生,我應該怎麼怎麼樣,而是我作為一個人的存在(being),我當怎麼樣,我不怎麼樣,我願怎麼樣。這是自己選擇自由的權利,也是在面對嘲諷眼光和冷語冷言時穿上的堅硬鎧甲。於是,在第無數次被我媽說「你能不能淑女一點」以後,我終於忍不住了。

「媽媽,我為什麼一定要淑女???」

「因為你是女孩子啊!」

「我是女生就一定要……嗎?」

巴拉巴拉巴拉巴拉一通,諸如此類的對話還有很多,我的叛逆期似乎都堆積在了這個歲末,一股腦的在性別這個問題上噴湧而出。

 

我喜歡吃飯大快朵頤,沒有形象,不喜歡一口一口吃,還要用紙巾擦嘴巴;我喜歡說話懟天懟地大嗓門,不喜歡扭扭捏捏小聲交流;我喜歡和男生做兄弟,他們也從不把我當女生看。我雖然是個女孩子,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源於我的喜好。開心就好,框架太多覺得被束縛,就會不快樂。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我喜歡這樣。

 

所以,不要覺得別人是異類,說不定在別人眼裡,你自己也不是什麼「端正」的人。尊重就好,別人的氣質,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社會的進步始於和諧,即和而不同,乃諧。這是人間的基本常識,要懂得,勿忘記,且銘記!

相關焦點

  • 真實性別測試,8種性別你是哪一種?
    三三工作室新年策劃《X² 女孩》的第二期,讓我們來談一談性別。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性別麻煩》的作者朱迪斯•巴特勒就曾提出:社會性別和生理性別都是用話語來建構的,我們應該為性別打開更多可能的領域。
  • 盲人和導盲犬被趕下公交,我們離包容和尊重還有多遠?
    我覺得,對每個普通人來說,幫助殘疾人共享美好生活的第一步,可能還是要從尊重他人權利和平等對待他人做起。在歐洲,走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盲人、腿腳不便乘輪椅出行的殘疾人。而在國內,除了路邊乞討的殘疾人,我們很少看到有殘疾人出行。不是因為歐洲的殘疾人多,而是因為歐洲的殘疾人出行便利。
  • 【特別推出】與跨性別朋友的相處手冊(第三季)
    在去年的六月份,我們推出了第一季的《相處手冊》;在今年的二月份,我們又繼續推出了第二季的《相處手冊》。今天,我們正式推出第三季的《相處手冊》啦!這一季的手冊繼續展現了一些與跨性別朋友相處時的場景,其中有不友好的,也有溫暖的。我們將通過這些場景及相關分析,幫助大家避免踩雷,也能給身邊的跨性別朋友多一分尊重與溫暖。
  • 「阿門」(amen)有性別歧視?
    美國聯邦眾議院第117屆的新會期日前開議,規定在院內必須實行「性別包容」(gender-inclusive)的語言政策,禁止使用「性別化」(gendered)的字眼。這個措施立意良善,本該如此,然而卻引發了一起事件,引來了各界議論紛紛。
  • 一些值得關注的性別/泛性別議題公眾號
    它挖出了那些「風流韻事」背後的辛酸血淚,也擊破了那些言之鑿鑿的「兩廂情願」,把性侵中最可恥也最真實的一面赤裸裸袒開,從此,「紅袖添香」的神話再也不能活躍在酒桌上油膩的眉眼瞥視間。也許我們太過樂觀,但是「性」的粉紅色面紗被撕開,權力、暴力、強制.種種「不潔」之物浮現在歷史地表之上,這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概觀「性」的邊界何在。
  • 中新籤署協議,紐西蘭部長:澳應該效仿我們,對中國更加尊重.澳政客大發雷霆,表示更願強硬對抗.
    隨後,紐西蘭貿易部長奧康納好心表示:「紐西蘭與中國有著比較『成熟』的外交關係,如果澳大利亞跟隨我們,對中國尊重些,並謹慎地使用措辭,我想不需要更多外交手段,中國也會選擇與澳大利亞『重歸於好』。」得知這一消息後,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大發雷霆。
  • 詞語|盤點英文中帶有性別歧視的詞
    他的一位員工黛比·希爾(Debi Hill)為他辯護道:「他並不是性別歧視,我們在他面前感覺很受尊重。」但是,他選擇用「女孩」這樣的詞來形容一起工作的成年女性,這個做法引起了公眾的騷動。 這讓筆者想起了一些形容職場女性的詞語——「ambitious」(野心勃勃)、「bossy」(專橫跋扈),還有可怕的「feisty」(爭強好勝),這個詞在柯林斯英語辭典中的定義為:1)活躍的,有活力的,自主的;2)(美國與加拿大用法)活潑的;3)(美國與加拿大用法)易怒的;這些定義中沒有一項涉及到性別。
  • 你侮辱我,我就去寫一條維基百科...這個妹紙對抗性別歧視的方式,很特別.
    妹紙最後也是怒了,決定要展開一次特別的「報復行動」 她的這個行動很特別,每當她因為性別被侮辱或者歧視一次,她就跑去維基上寫一篇介紹世界各國女科學家的文章 4年前她發起了一個WikiProject Women Scientist的項目,目前為止她已經寫了數百篇關於女科學家的文章(嗯也就是意味著,她在這幾年中被性別歧視了數百次)
  • 從玫瑰少年葉永鋕談性彆氣質
    葉永鋕是性彆氣質較陰柔的臺灣國中三年級男生。在2000年4月底,他被發現倒臥在臨近教室的廁所,並於隔日去世。葉永鋕事件被認為是臺灣針對同志暴力事件中最悲痛的案例。玫瑰少年葉永鋕因其性別特質而遭受暴力並不是孤例,針對性別特質的暴力今天仍未停止 。陰柔特質的男性何以成為暴力受害者?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從社會性別開始說起。
  • 帶魚小記 |背後嚼舌根不如當面得罪
    9/10今天看了部電影<依然愛麗絲>,女主角是個很成功的語言學教授,畢生專注於語言研究。在50歲生日後被診斷出阿爾茲海默症,從此生活發生了驚天的變化。從一開始的總是忘詞,到最後連自己家廁所都記不得在哪,她的生活她一輩子為之努力的一切都一點點被剝奪走。
  • 美國發布高血壓新定義
    新版指南對於理想正常血壓水平的定義沒有改動,依然是收縮壓低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80毫米汞柱。在美國,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病和腦卒中(俗稱「中風」)的第二大因素,僅次於吸菸。與理想血壓人群相比,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的人群患心臟病風險要高出一倍。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相對便宜、容易獲得,但是大多藥物有副作用。
  • 為進一步尊重人權,泰國大學允許男生打扮成女生,也允許女生打扮成男生
    的男生或女生,他們並沒有做變性手術,只是在心理上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泰國整體上的社會氛圍對於這類人群還是比較寬容的,大部分的泰國人也並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但並不代表他們的言行舉止沒有受到任何限制,比如在學校上學就需要嚴格遵守穿著方面的要求,在泰國所有的公立學校裡,性別錯位的學生都不允許按心理性別打扮
  • 紐西蘭呼籲澳尊重中國,不料惹了澳大利亞
    紐西蘭呼籲澳尊重中國,不料惹了澳大利亞五眼聯盟」作為美國主導的一個國際同盟組織,本質上是美國為了推行自身霸權主義行徑所組建的組織。而澳大利亞明知美國的這一用意,卻依然執迷不悟地甘願充當美國的棋子,身體力行地扮演反華急先鋒的角色,並試圖藉此換取美國的支持。
  • 汪小菲、楊爍:當了「女兒奴」,就懂得尊重女性了嗎?
    他們更樂於承認,這依然是一個男權社會,女性在現實社會中的處境依然很尷尬,這世界上壞男人還有挺多。大概率上,他們不會因為你批評男權、某群男性的劣根性而跳腳。生了兒子的爸爸,可能終其一生都遇不到這樣的契機。在這裡,我說的只是一種概率,並不等於所有「女兒奴」爸爸都能變成女權主義者。
  • 雙語乾貨 校園霸凌愈演愈烈,聯合國教你如何定義和解決
    想想我們的童年或學生時代,不論男女,幾乎人人都遭遇過或多或少的校園暴力,從背後的竊竊嘲笑,到被起外號、被小團體孤立,甚至推搡毆打。當我們看到某偏遠縣城裡的少年肆意鬥狠欺凌同學致傷致死,驚駭喟嘆之時,殊不知它其實就在身邊。而中關村二小事件,惡性程度雖低卻掀起這麼大的波瀾,可能也是因為「首都」、「名校」的標籤,讓大眾驚嘆原來校園暴力這麼不分場合、不分地點。
  • 《韋氏詞典》權威定義:they變成單數代詞了!
    但最近,美國權威詞典《韋氏詞典》宣布重新定義單詞「They」的含義:這個詞不僅可以來表示「TA們」,還可以指代一個性別身份非二元的人。從此,they is的操作要合法了……那麼,什麼是「性別認同並非二元的人」呢?非二元,英語中是nonbinary,非二選一,也就是「既不認同自己是男性,也不認同自己是女性」,所謂非二元性別就是指超越傳統意義上對男女的性別劃分,不單純屬於男性或女性的性別自我認同。
  • 跟禾夥人一起學04 | 探索社區基金會的定義
    第二,廣泛定義的使命,社區基金會不是專門做某一個議題的,比如做環境議題的是環境基金會,做兒童議題的是兒童教育基金會,社區基金會是議題廣泛的,它可以做兒童、老人、殘疾人,做任何社區的捐贈人希望去做的項目。
  • 國外臨床進展:感冒伊始用鋅,對抗新冠COVID-19?
    總體而言,在對年齡,性別,疾病嚴重程度和所接受的治療等因素進行調整後,血液中鋅的每單位增加與患者在醫院死亡的機率降低了7%有關。這些發現作為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學會(ESCMID)冠狀病毒病會議的一部分,於周二在線發表。(1)
  • 中國性別薪酬差異報告:一線城市男女差異最小「同工不同酬」問題依然嚴重
    BOSS直聘發布的《2016年中國性別薪酬差異報告》顯示,中國女性平均月薪僅為男性的77%。
  • 「黑人抬棺」背後的故事:讓參加葬禮的人笑,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
    點擊視頻,看「黑人抬棺」背後的故事跳舞抬棺人都是專業舞者,根據死者親屬的要求,他們將葬禮變成派對。這些團隊變得出名可追溯到2015年1月,當時一名網友分享了一則她去加納參加婆婆葬禮的視頻。自那以後這種送葬方式在加納流行了起來。班傑明·阿杜可以說是「黑人抬棺」的創始人。大概十年前,有客戶提出想要「舞蹈式送葬」,這給了班傑明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