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的管中一窺:FBI究竟是如何竊聽你的計算機的?

2021-02-13 黑白之道

前一陣,著名的《41號修訂案(Rule 41)》可謂備受美國人民指責,因為這項法案極大擴展了FBI的權力範圍,包括FBI可以監控追蹤誰,以及如何追蹤。

但另一方面,全球人民對此早就見怪不怪了,因為NSA稜鏡門事件已經讓人震驚過一次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啊,FBI的那點事還能嚇到誰呢?

  但你可能不知道,FBI監控美國人民也已經有老長的歷史了,至少可以追溯到20年前。這些歷史存檔當然不會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看到,否則怎麼叫機密呢?就連明面上出現的搜查令,在授權的言辭上都含糊不清,實際情況如何自然可見一斑。

  

  實際上,美國聯邦和州法官每年是需要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的。這份報告就是他們這一年處理的竊聽請求數據。但這份報告並不具體,比如其中不需要提供用到的竊聽或黑客工具。於是美國執法機構究竟用什麼工具去竊聽就成迷了。不過偶爾,在某些新聞和庭審中,還是會有隻字片語可以捕捉。

  從這樣的隻字片語中,我們大致能夠對FBI的竊聽技術進行管中一窺。在我們列舉這些case之前,值得一提的是,FBI自己很不喜歡用「hacking」這個詞,因為hacking其實也就意味著未經授權的訪問嘛,FBI更希望體現行動的合法性,所以他們的用詞比較多的出現了「遠程訪問搜索(remote access searches)」或者「網絡調查技術(Network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這種「合法性」也是FBI始終在做這些事的一層窗戶紙,總有人試圖捅破,FBI自然不會答應。

  1998年:食肉動物的短暫生命

  FBI首個廣為人知的計算機竊聽工具,是個流量嗅探器(或者叫sniffer),名為Carnivore(食肉動物)。這個嗅探器當時就安裝在骨幹網絡上,ISP運營商也是知道此事的。Carnivore能夠從目標設備獲取通訊內容和/或元數據(或者往目標設備傳輸數據)。據說從1998年開始,FBI共使用該工具25次。

  Carnivore之所以會被昭告天下,原因其實是2000年的時候Earthlink公司拒絕FBI將之安裝到它們網絡中。當時Earthlink公司認為,FBI會用這款工具毫無節制地竊聽所有用戶的通訊過程。然後雙方就此事上了法庭,還舉行了國會聽證會,爭論一度進入白熱化——就跟今天蘋果和FBI的對戰差不多的感覺。

  

  FBI堅稱,他們所用的過濾器(filter)只會收集某些目標通訊數據,別的東西都不會去監聽。不過國外隨後就有針對Carnivore工具的獨立評測報告出現,裡面提到這套系統如果設置不正確就「能夠廣撒網(broad sweeps)」。另外Carnivore本身無法阻止任何人進行這樣的設置,在設置改變之後也沒法看到是誰進行了設置。

  時代在發展,到2005年,FBI就撤下了Carnivore,換上了新的商業過濾器產品。不過據說FBI彼時仍在使用Carnivore家族的其他定製化數據收集工具。

  實際上,所有這些網絡監聽工具都存在一個障礙:即碰上加密數據的時候,它們就無能為力了,這應該也是現如今大量執法機構面臨的一個問題。雖然還是可針對監聽目標截獲其鍵盤輸入,也就是所謂的keylogger密鑰記錄工具。

  1999年:黑幫老大促成竊聽技術發展

  美國黑手黨有個犯罪組織名叫Cosa Nostra,當年他們的老大是Nicodemo Savatore Scarfo。1999年,Scarfo應該就是第一個被政府keylogger密鑰記錄工具鎖定的人了。當時Scarfo為了安全,一直堅持進行加密通訊。FBI就對他用上了keylogger——所用的密鑰記錄工具應該是個商用工具,其作用就是獲取Scarfo的PGP加密密鑰。

  

  黑幫老大Nicodemo Savatore Scafro

  FBI當年用的工具和現如今的密鑰記錄工具還不一樣:現在的keylogger可以遠程安裝,而那個時候FBI需要親自派人前往Scarfo的辦公室,而且前後偷偷去了兩次才搞定的。因為Scarfo用的是撥號網絡連接,FBI沒法遠程進行安裝過程。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安全研究員Ryan Shapiro還獲取到了一份2002年的政府通訊備忘錄。其中就提到,美國司法部對於旗下FBI的這次行動非常不爽,說FBI「在某個根本就不值得的目標身上,採用如此機密的技術」(Scarfo淚奔)…

    

  此後,Scarfo表示FBI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至少要有正規的程序(原話是說要有個竊聽令——可能是類似搜查令一類的東西)才能截獲其通訊內容,光有搜查令是不行的。Scarfo的辯護律師就FBI所用的keylogger搜集了一些證據,FBI則堅持表示這項機密技術僅應用於國家安全領域——當然現如今次技術已經比較廣泛地被黑客們利用了。

  很明顯,美國政府機關在從事類似行為的時候,直到現在都還在用這一藉口:為了國家安全。20年前人家就已經在這麼說了!

  2001年:司法部第一次批准這種類型的竊聽

  在Scarfo這個事件中,政府通訊備忘錄中提到「如此機密的技術」,但外媒認為,此事中FBI所用的keylogger只是個商業化工具。或許美國司法部的意思是,我們用的工具原本是個機密,現在卻敗露了!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FBI充分認識到應該開發自己專屬的竊聽工具。

  所以2001年的時候,外媒就聽說了Magic Lantern(幻燈?)——這是FBI開發的最新keylogger的代號,相比先前針對Scarfo的那款工具就強大多了,因為這東西已經可以遠程安裝了。

  

  除了能夠記錄鍵盤敲擊過程,Magic Lantern還能記錄網頁瀏覽歷史、用戶名、密碼,還能列出目標設備上所有面向網際網路開放的埠。其首次利用,應該是在Operation Trail Mix行動中進行的。Operation Trail Mix行動實際上是針對一家動物權利組織的一次調查,此事就發生在2002、2003年期間。

  紐約時報最近揭露說,在這件案子裡,FBI就是利用Magic Lantern來搞定加密數據的。雖然在法庭文檔中並沒有提到該工具,但國外媒體都認為這就是個keylogger。今年Shapiro據說獲取到一份2005年的郵件,裡面就有提到Magic Lantern:

  「這是司法部第一次批准這種類型的竊聽。」

  自從Magic Lantern被媒體曝出之後,FBI在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裡,開始特別注重所用竊聽工具技術的保密工作。

  2009年:更多信息流出

  這一年,公眾對於FBI竊聽行為又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當時國外《連線(WIRED)》雜誌藉由某個《信息自由法》相關請求,獲取到一些政府文件的緩存信息。這些文件中提到了一款名為CIPAV的情報工具——CIPAV是「計算機與網際網路協議驗證」的首字母縮寫。CIPAV可以用來收集計算機的IP和MAC地址,還有所有開放埠列表,已經安裝的軟體,註冊信息,用戶登錄用戶名,最後訪問的網址。這些數據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傳回到FBI。

  顯然CIPAV已經不是個keylogger了,而且並未搜集通訊信息。安全領域內的很多人認為,CIPAV應該也並不新鮮,至少和Magic Lantern的存在時間是差不多的,而且到今天仍在使用。或者說CIPAV其實是另一個版本的Magic Lantern,只不過就是去掉了keylogger功能。

  

  CIPAV立下的功勞似乎還不少:2004年的時候,有個專業從事勒索的犯罪分子,專門剪電話線和網線,以此勒索錢財,這個人就是藉由CIPAV識別抓獲的。2007年,華盛頓有個青少年給一所高校發出炸彈威脅郵件,也是用CIPAV揭示此人身份的。另外還有針對恐怖分子、國外間諜行動的黑客調查等等,總之其主要用途就是查詢目標IP——而且是那些用匿名方式企圖隱藏自己身份的目標。

  2002年揭露的一份PDF文檔中,一名聯邦檢察官似乎就提及了CIPAV被大量使用。他提到:「雖然這項技術在某些情況下的確非常有價值。但在我們看來,某些機構用這項技術卻毫無必要,無謂增加將問題合法化的難度,而且又沒有帶來足夠的好處。」這話的意思也就是,CIPAV用得越多,那些辯護律師就能收集到越多有關CIPAV的信息,以進一步質疑其合法性問題。

  2012年:單體攻擊升級為全體攻擊

  一次就竊聽一個人,這樣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下了。萬一是個犯罪團夥,涉及到很多人呢?所以2010年的時候,FBI就借用了黑客們慣用的一招:水坑攻擊。找一個犯罪嫌疑人喜歡聚集的網站,植入間諜程序,這樣一來,所有訪問者的計算機都會被感染,單體攻擊全面升級為全體攻擊。

  後來FBI用這種方法追蹤兒童情色網站的訪客,效果還是相當顯著的:2012年內布拉斯加州的Operation Torpedo行動就用上了水坑攻擊。這次行動主要針對的是三家兒童色情網站的匿名訪客。所以FBI對水坑攻擊的確也是情有獨鍾,即便對方用的是洋蔥匿名瀏覽器,能夠隱藏真實IP,也一樣可以搞定。

  

  一般過程是這樣的,FBI首先獲得網站伺服器的控制權,然後在某個網站頁面插入間諜程序。比如2013年,有個名叫Freedom Hosting的匿名Web主機服務提供商,其客戶就有專做兒童色情站點的。那年8月份,FBI控制了Freedom Hosting伺服器。此後,這家主機提供商旗下的所有網站都顯示「維護中」頁面。實際上這個頁面就隱藏了Javascript代碼,這些代碼利用Firefox安全漏洞,可致被感染的計算機暴露真實IP。

  不過2013年的這起事件也暴露了FBI行事的風格:Freedom Hosting這家伺服器供應商,旗下網站也不光只有做兒童色情的,還有不少是合法的企業站點。FBI的水坑攻擊,自然也讓這些企業站點的訪客被感染了。FBI事後並未揭露具體的數據,所以究竟有多少人被「攻擊」,也就不得而知了。

  去年,FBI和合作夥伴還利用類似的方法,針對Playpen兒童色情網站的會員,超過4000臺設備發起攻擊。據說,這次行動FBI獲取到大約1300名Playpen訪客的真實IP位址,最終137人被起訴。

  法律問題一大堆

  我們上面揭露的這些其實只是冰山一角,畢竟FBI那麼注重行動的保密性,能夠被媒體曝光的也實在有限。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大概除了斯諾登這種在有關部門呆過的,普羅大眾一輩子都搞不清楚。比如政府開發這些工具究竟是做什麼的,是否真的只是獲取IP位址之類的信息,還是順便激活你的攝像頭,還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給你拍幾張照片?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一堆,比如這些工具是否會誤傷到一般人。隨《41號修訂案》的出現,FBI恐怕更不用關心這方面的問題。還有,進行調查的時候,FBI是否要獲得搜查令之後才能使用這些工具,申請此類搜查令的程序如何;政府是否常年利用0day漏洞,而且不通知軟體開發商漏洞存在性。

  

  美國司法部長期以來都說自己的這些行為是完全合法的。可實際情況沒有這麼簡單,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2007年一名青少年發出炸彈威脅郵件一事:FBI為了讓這名青少年的計算機感染惡意程序,給他發了個惡意連結,騙他往他的MySpace帳戶個人聊天室中下載間諜工具。連結的欺騙性很強,偽裝成是美聯社有關此次炸彈威脅的報導。

  後面這些事情當然不是FBI自己說的了,電子前線基金會(EFF)當時獲取到FBI的內部郵件,才揭露了此事。然後,美聯社對FBI提起訴訟,說FBI破壞美聯社的聲譽,而且還讓美聯社全球範圍內的的記者編輯們身處危險之中——讓很多人誤以為這起事件是美聯社和政府合謀幹下的。美聯社表示:

  「FBI的本意可能只是將此作為針對某一個人的陷阱。但這件事隨後可能會被無數人在社交網絡上轉發,裡面都會提到我們的名字,可我們跟這件事根本就沒有關係。」

  這個問題又再度演化為,執法機構為了執法,究竟是否可以、或者可以執行多大程度的違法行為。有關這個問題的探討是早已有之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法律教授Elizabeth Joh說:

  「我們在這方面的監管很少。比如FBI要假裝成真人,或者某個機構——尤其是媒體——而且還是以這種非法的方式進行的,那麼應該採用何種監督方式進行監督?是不是靠他們自我監督就行?這些都是問題。」

  不過既然這些問題原本就不準備昭告天下,那麼又談何法律問題呢?


625技術沙龍不得不說的事情

揭秘用「世界上最好的程式語言」製作的敲詐者木馬

【紀念青蔥歲月】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黑客網站!

中國十大黑客網站排行榜

提交廠商漏洞被查水錶,怪誰?

比特幣贊助打賞地址:13sbdFRyFBeqmXY9GJQf66s5cwmvLvWaAD

長按公眾號,可「置頂

----

要聞、乾貨、原創、專業
關注「黑白之道」 微信:i77169
華夏黑客同盟我們堅持,自由,免費,共享!

相關焦點

  • 來自FBI的警告:智能電視或成黑客攻擊目標
    ,你是否打算購買一臺智能電視,或者是已經敗家入手了?無論哪種情況,也許你應該了解一下關於智能電視的安全漏洞問題。或許你應該了解一下 FBI 關於智能電視的警告。智能電視與普通電視機相比的優勢是它可以上網。隨著網絡視頻流媒體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大多數消費者傾向於選擇購買智能電視。然而,就像所有能連接網絡的設備一樣,智能電視也會有安全漏洞,引來黑客的攻擊。
  • 「盧比孔行動」——西方的又一起「竊聽醜聞」
    這個持續很久的德美情報機構聯合行動究竟有過多少斬獲,我們從這次披露出來的例子中可見一斑:1)巴拿馬梵蒂岡據說非常信任中立國瑞士的產品,但它萬萬沒想到,德美的情報機構連天主教教宗也不放過。1989年,美國總統老布希下令美軍突入巴拿馬,實施代號為「正義之師作戰」(Operation Just Cause)的軍事行動。
  • 反竊聽:一場「防守反擊」的馬拉松
    在竊聽史上,各國大使館的牆壁裡往往是藏著最多竊聽器的地方,所以許多國家的重要機構,都會選擇在一種稱為「籠子」的辦公室裡談論機密。所謂「籠子」,就是安裝在房間中央的一個特製小房間,它的四周用金屬網屏蔽,地板用絕緣體隔絕,照明電也經過濾波,以防止電波進入或洩出。「籠子」內部沒有任何裝飾,家具都是透明的,一放竊聽器就露餡。
  • 監聽與反監聽 宿遷一對夫妻上演現實版「竊聽風雲」
    電影《竊聽風雲》講述了三名警察在利益誘惑下進行竊聽交易並銷毀證據,但最終難逃殺戮的悲情故事,劇中與「竊聽」有關的高科技設備與監控設施進行了全方位展現
  • 一部德國電影:《竊聽風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是一部德國電影,2006年發行,並獲得7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中文名《竊聽風暴》,又名《他人的生活
  • 有公司被竊聽損失千萬元…
    一提起竊聽,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諜戰劇的劇情。然而,這些我們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情節很有可能就發生在身邊。
  • 竊聽風雲——麥兆輝
    劇情簡介    情報科竊聽小組三兄弟情同手足
  • 【多圖】很多充電寶內含竊聽隱私裝置,是真的嗎?
    起源:日前,名為「王小呆」的微博網友發帖稱:「我在網上買來的充電寶無意中被摔了一下,打開後卻發現裡面裝了一些奇怪配件,上網一查才發現,這是一個盜錄定位監聽設備
  • 《竊聽風暴》:事實是,沒有人選擇良心
    這是一部必須對照著來看的電影,唯有對照了史實與影片,才會讓你在觀影完畢之後仍久坐不起,無言以對,飽受震撼,才會明了真正的殘酷之所在。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84年——只要看過喬治•奧威爾的政治寓言小說《1984》,就會明白這不是一個隨意挑選的年份——忠心耿耿冷酷無情的東德秘密警察維斯勒,在觀看了一出舞臺劇之後,主動請纓要求監聽劇作家德瑞曼。
  • 每日電影 | 《竊聽風雲》——直面金融犯罪
    《竊聽風雲》導演: 麥兆輝、莊文強編劇: 莊文強、麥兆輝主演: 劉青雲、古天樂、吳彥祖《竊聽風雲》講述的竊聽精英梁俊義 (劉青雲飾)是小組的主管,行動中他與同袍老警員楊真(古天樂飾)、新紮師兄、網絡天才林一祥(吳彥祖飾),負責監聽「風華國際」幾個高層人員的辦公室及會議室裡的電話系統。
  • 如果你手機通話時有雜音……你的手機可能被竊聽了
    當心手機變成竊聽器私家偵探張先生曾接到一個客戶的要求,要求他檢查一下他是否被竊聽了,因為每次打完電話,見過誰、在哪吃飯、聊天說的什麼內容、給誰發過簡訊,都會被女友知道得一清二楚。張先生為這名客戶檢查了一下,發現這名客戶的電話裡被裝上了竊聽軟體。
  • 周五來跟現任FBI麥克專員了解一下聯邦調查局吧
    很幸運,亞洲文化和教育協會本周五邀請了一位FBI嘉賓來跟大家聊聊FBI。此次會議的問題和回答部分請了律師Estee 來主持。Michael 在聯邦調查局工作了二十四年。在進聯邦調查局(FBI)之前他做了市政警察五年。在為聯邦調查局服務期間,他擁有調查白領犯罪,幫派調查,暴力犯罪,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家庭恐怖主義的經驗,目前是仇恨犯罪協調員。
  • 一分鐘基礎:計算機為什麼採用二進位?
    在馮諾依曼體系的計算機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性——指令和數據均以二進位的形式表示以及存儲。    馮諾依曼機的組成要知道,這個特性是由馮諾依曼在1945年提出的,至今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七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使用的計算機仍基於二進位設計?我相信大家肯定不用我廢話二進位是什麼,簡而言之,二進位只有0和1兩個數字,且2進1。
  • 俄羅斯間諜被指試圖竊聽跨大西洋電纜通信
    此外,俄羅斯間諜被指監控都柏林港口,這一舉動使當地機構增強對關鍵基礎設施以及愛爾蘭海岸著陸點的控制。專家認為愛爾蘭是俄羅斯情報機構的優先攻擊目標,因為它缺乏反情報能力。歷次海底電纜竊聽事件實際上針對海底電纜的攻擊活動並非第一次見。2014年,媒體 Register 就曾發布關於一家位於阿曼北海岸錫卜 (Seeb) 的英國秘密間諜基地。
  • FBI最成功臥底,潛伏20年不被發現,無奈道:再不收網我當老大了
    可現實生活中,有比電影更精彩的臥底故事。他就是FBI最成功臥底傑昆·加西亞,他甚至對美國聯邦調查局調侃到,你們再不收網我就要當老大了。讓人不禁大笑。傑昆·加西亞,生於古巴哈瓦那,後移民紐約酷愛橄欖球,和我們一樣從電影中喜歡上臥底,並想成為這樣的角色,他和一愛好橄欖球的人成為朋友,該朋友的父親正好是FBI,經過引薦,他向FBI申請成為探員,由於他還不是美國人,所以得辦理一大堆手續
  • 你的麥克風已被監聽:打個語音電話,谷歌和淘寶就知道你要什麼!?
    沒人能比它們更懂你…facebook一直以來都存在嚴重的窺私問題,最近小扎才因為洩露用戶資料事件出庭,參議院Gary Peters還在法庭上問他:事實又是如何呢?「大家可以把你們的麥克風燒掉了,這完全證明了:你說的每一句話,隨時都收到語音辨識系統的竊聽!」po主最後絕望地警告大家。
  • FBI和CIA究竟有什麼區別?
    看到第9條,小編就突然想到了美劇中經常會出現「FBI突然「接管」一個執法權屬於地方或州警察的案件」的情節。胡佛任總統期間,便對FBI進行改革,使之成為一個嚴密有序、高效運作的機構,建立了犯罪實驗室,開始電話竊聽,據稱他還掌握著政府高官甚至總統們的機密和醜聞。而他卸任總統後,依舊當任FBI一把手,不停推動FBI的發展壯大。小編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胡佛任職FBI局長一職長達48年,而當他死後,議會立即規定FBI局長的最長任期是10年。
  • 臺山警方破獲一宗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器材案
    普通的香菸盒、水瓶、腰帶、撲克牌,打火機……如果沒有「明眼人」指點,你能把它們和「偷拍」「偷聽」聯想到一起嗎?
  • 竊聽風雲4 在我的地盤搗鬼,休想!
    看過《竊聽風雲》的朋友,想必對其中的監控系統印象深刻,隨著罪犯的位置移動,攝像頭捕捉到罪犯在不同的街區出現,不斷地切換的監控畫面,不經剪輯就已營造出感官上的蒙太奇特效,撩動起觀眾的觀影欲望。秩序隊長馬濤憑藉多年秩序現場的管理經驗,判斷出該嫌疑男子應是踩點的犯罪分子,遂安排巡邏崗遠距離監控,固定崗加大對出入小區陌生人員的盤查力度,中控室崗通過監控並隨時根據現場反饋回的信息調整監控鏡頭的方位來鎖定嫌疑人。此時,有序的安排,嫌疑男子已在秩序人員的重重監控之中。
  • 【歷史上的今天】2月14日:世界第一臺計算機問世
    74年前的今天,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