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
就在前幾天,臺灣高速公路特定路段封路了,有時長達兩小時。
額,別誤會,不是高官要出巡。
這被譽為「最美麗的封路」,目的是「讓路給蝴蝶」。
◎為了「讓路給蝴蝶」,臺灣中二高北上251至253公裡路肩及外側車道封閉近2小時。圖片中的黑點都是紫斑蝶。
◎紫斑蝶
紫斑蝶是一種會遷徙的蝴蝶,每年清明節前後會由南往北遷徙,場面非常壯觀,有時一分鐘有多達2,000多隻蝴蝶通過。
過去高速公路成為牠們的遷徙障礙,大量的蝴蝶被車輛撞擊死亡。
在保育團體呼籲下,2007年起,臺灣「高速公路局」做出「美麗的退讓」。除了在大量蝴蝶遷徙時進行封路,也由生態專家設計了防護網。這種網子有引導作用,蝴蝶飛越高速公路時,網子能提高牠們的飛行高度,達到避開車流的效果。
統計結果顯示,護網大幅降低了紫斑蝶的死亡率。當然小清新的提醒標示也是少不了滴。
今天灣哥來說說臺灣蝴蝶的故事。早期的臺灣,蝴蝶也不是這麼好命的。
小小的臺灣,卻有高達400多種蝴蝶。早年甚至產生了蝴蝶經濟――大量蝴蝶被加工成「蝴蝶畫」,另外還有標本,多數外銷到海外。
◎早期的蝴蝶貼畫。一張畫要死多少蝴蝶啊?灣哥表示不舒服…
60、70年代,光是位於臺灣南投的埔裡,「蝴蝶工廠」就多達47家,數以萬計的人以蝴蝶維生…
◎早期埔裡的蝴蝶加工廠
灣哥查資料時還看到這樣超驚人的數據:
1942年,美國一家廣告公司找上某個捕蝶人,計劃在每張廣告信封上用玻璃紙放只蝴蝶,提升民眾閱讀率。廣告商訂購1千萬隻蝴蝶,過了一陣子,捕蝶人就交貨50萬隻…
這樣抓蝴蝶的結果,當然是蝴蝶越來越少,蝴蝶經濟崩盤。
臺灣有些叫「蝴蝶谷」的地方,居然尷尬的連一隻蝴蝶也沒有。
位於高雄美濃的黃蝶翠谷就曾面臨這樣的窘境。「黃蝶翠谷」徒留美麗的名字,卻再也沒有蝴蝶。
然而,凡事都可以改變的,只要人們願意改變。
在保育人士的奔走下,廣為種植銀紋淡黃蝶幼蟲嗜食鐵刀木葉,同時推廣保護蝴蝶的觀念。
經過快20年的努力,漸漸地,黃蝶回來了。
直到現在,美濃仍年年舉辦「黃蝶祭」,以儀式告慰過去因人類犧牲的蝴蝶,更重要的意義是,提醒人們不要重蹈覆轍。
◎臺灣下任「總統」蔡英文與「高雄市長」陳菊參加美濃黃蝶祭
◎黃蝶祭也有很多藝文表演,成為地方一年一度的大事。來參加活動、欣賞黃蝶的民眾,也為地方帶來收入,是保育與經濟的雙贏
全臺灣都有「蝴蝶家族學校」,鼓勵學校種植臺灣本土植物,讓包括蝴蝶在內的所有昆蟲,有覓食、棲息的空間。幾乎所有「蝴蝶家族學校」都有生態觀察課程,並且培訓小小小解說員,讓環保觀念從小建立。
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動物,在於我們可以選擇讓環境變得更好,或是變得更糟。
最後獻上幾隻絕美的臺灣蝴蝶,都是臺灣看得到的「特有種」喔!
盼望美好的自然永遠流存。
曙鳳蝶
黃裳鳳蝶
臺灣寬尾鳳蝶
臺灣燦蛺蝶
馬拉巴翠蛺蝶
推薦閱讀
最冷的寒流,看到最溫暖的人心
這男人承諾了一隻鳥,花了半輩子拍一部片
那天,臺北死了一隻流浪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