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上海地鐵11、12、13號線新區段正式投入運營。和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上海申通地鐵在車站內飾設計上帶來了全新的亮點。首度與國際新銳藝術設計資源平臺ToMASTER明日大師及青年藝術家合作,在漢中路換乘大廳內呈現燈光裝置作品《地下蝴蝶魔法森林》,開創了新媒體藝術進入國內地鐵空間的先河。通車首日就有諸多市民慕名前往觀摩。
新媒體藝術滲入地下空間,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在漢中路換乘大廳內長達140米的核心筒,有2015隻形態各異的3D列印蝴蝶攀附其上,寓意著2015年上海地鐵經歷了十幾年的蛻變;在蝴蝶形態的選擇上,採用了鳳蝶、蛺蝶、絹蝶、斑蝶四個品種,它們是蝴蝶之中的美麗典範,以此代表上海地鐵四個蛻變發展的過程;每一隻蝴蝶後面都有一隻LED彩燈,配合光電數碼技術,變幻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等18種顏色,寓意著到2020年將建成的18條上海地鐵網路。換乘大廳被設計團隊想像成「地下森林「,利用空間內5根臨近的結構斜柱,從地面引入 「陽光」,帶來溫暖感。不僅如此,它們也充當電子屏幕的角色,可以在不同的節日輪換呈現各種燈光效果,渲染節日氣氛。
漢中路站是1、12、13號線三線換乘的樞紐大站,通過打造「地下蝴蝶魔法森林」,為換乘之路增添了夢幻色彩,使本站兼具便捷性與藝術性,大幅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探索公共空間藝術模式,打造現代都市新生活
地鐵公共藝術正處於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本次《地下蝴蝶魔法森林》裝置項目總設計師、ToMASTER明日大師藝術總監王麟傑先生特意從倫敦趕赴通車現場,參加了上海交通廣播臺的採訪及通車剪彩儀式,與市民分享創作理念。王先生介紹說:
「地鐵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城市文明的載體。公共空間裝飾,是地鐵最重要也是最直觀的藝術。本次為家鄉上海設計的作品《地下蝴蝶魔法森林》,是以『蝴蝶』作為藝術的縮影,『飛』入地鐵公共空間,縈繞在市民周圍。那些美麗靈動、色彩斑斕的『蝴蝶』們,象徵著龐大的地下軌交網路,講述了滬地鐵蛻變發展的歷程。而『光柱』的設計帶來了陽光和溫暖,營造出『地下森林』的氛圍。
古有莊周曉夢迷蝴蝶,今有漢中路築蝴蝶夢。我們希望用藝術的魔力,在潛移默化間感染更多行色匆匆的乘客,使廣大市民的出行體驗更加優雅,成為『愛地鐵,愛上海』的一個新理由。「
除此之外,本次開通的其他新站也各具特色。南京西路站主題為「摩登儷影」,以出荷蘭藝術家蒙德裡安的「風格派」作品「紅、藍、黃構圖」的創意效果,使車站線條呈現輕快的律動;在漕寶路站的換乘通道中,設計者用地鐵車輪造型,結合漕寶路站工程建設的老照片,展現了上海軌道交通的歷史發展軌跡。即將與迪斯尼樂園同步開放的地鐵迪士尼站,也是值得期待的夢幻之旅。各站通過風格化的裝飾,優化乘客的出行氛圍。
近年來,上海申通地鐵的創意與文化在全國地鐵系統中發揮著榜樣作用。本次,上海申通地鐵打破常規,通過探索實踐藝術合作新模式,逐步滿足社會對地鐵公共藝術作品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不斷推進「申城地鐵,通向都市新生活」的社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