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海正式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一周有餘,「你是什麼垃圾」帶來的「靈魂拷問」,仍未消退。8日,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表示,對於垃圾分類不規範現象,首周共開出199張罰單。
微博熱搜中,「垃圾處理器安裝工緊缺」、「垃圾分類後的上海人」、「來了來了,垃圾來了」、「你是什麼垃圾」等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網友們紛紛變身段子手,各顯神通。
連外媒都注意到了上海的垃圾分類:
英國BBC:上海垃圾分類新規則使這座城市「抓狂」
QUARTZ(美國新媒體網站)一篇「你是什麼垃圾?」的報導稱,上海市民在垃圾分類新規實施後,正「脫胎換骨」。
其實,垃圾分類問題,可謂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早已實施嚴格的垃圾分類政策,並配以毫不留情的懲戒措施。那麼,各國人民是如何接受這項「靈魂拷問」的呢?
為了從源頭貫徹垃圾分類,許多國家決定,「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開始,德國的孩子們就開始接受垃圾分類教育。這一教育除了理論知識外,還包括前往垃圾場參觀,和親身體驗垃圾分類回收。
在瑞典,政府先是把垃圾分類的概念引入學校,孩子們學會了再回家教給大人。
在日本,由於垃圾分類規則十分繁瑣,且各地區有細微差別,兒童自懂事起就由父母開設「垃圾分類小課堂」,各地區每年還會發放垃圾分類指南,上面詳細說明如何分類、投放垃圾的時間以及注意事項等。
在部分國家,如果你不想生活在垃圾堆裡,可能還得扔對日子。
在日本,投放特定垃圾要遵守「時間表」。比如,資源類垃圾的投放時間是周三;可燃垃圾投放時間是周二周五;不可燃垃圾在周四;大件垃圾要單獨打電話預約。
澳大利亞也踐行著相似的理念,該國大部分地區一周收一次垃圾,前一天居民需要提前把分好類的垃圾桶放到指定位置。
扔特定垃圾?你還得「倒給錢」
代表國家:美國、日本、韓國等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如果想處理掉大型垃圾,要先購買大件垃圾票,再打電話給垃圾收集中心進行預約。也就是說,想處理掉這些大件垃圾,還需「倒貼錢」。
在韓國,食物垃圾也得「數著數」扔。據悉,該國部分地區的食物垃圾實行按量收費,要先交錢才能扔食物垃圾。這一定程度上迫使居民減少食物垃圾的產生。
那麼,扔錯垃圾有什麼後果?
在美國,各個州有自己的垃圾分類法案,根據垃圾體積、數量的差異,違法的處罰也不太一樣。在部分州,對於體積、數量較小的垃圾,違規者可能將被處罰20至30000美元不等。
在德國,亂扔垃圾罰款實施「連坐制」。一旦發現居民亂倒垃圾,當地環境警察就會發出警告信。居民若不及時改正,就會收到罰單;如果再犯,整個小區的垃圾處理費就會提高,從而加重整個小區住戶的負擔。
在許多國家,不好好實施垃圾分類,不單是罰款這麼簡單。
在美國,情節嚴重的違法者可能會被判處監禁,比如,在愛達荷州的刑期為10天,但在田納西州,監禁時間可能長達6年。
在日本,如果亂扔垃圾屢教不改,被認定為「不法投棄」,在部分地區也可能面臨五年以下刑罰。
除罰款和入刑外,最直觀的後果,可能就是被左鄰右舍「嫌棄」,從而影響正常生活。
在德國,由於實施連坐制,一個人如果亂扔垃圾,不僅會招來鄰居的譴責,甚至有可能被管理員趕出公寓。
在日本,由於垃圾分類深入人心,如果有人做不到分類垃圾,會被認為沒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從而被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