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主辦的搞笑諾貝爾獎,自1991年起到今年已經有25年歷史了。
搞笑諾貝爾獎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會在每年的九月舉行「煞有其事」的頒獎典禮。多年來,搞笑諾貝爾獎以慶祝最另類和可笑的科學發現而聞名世界。據英國《衛報》報導,美國時間9月17日下午6點(也就是北京時間9月18日早6點),2015年搞笑諾貝爾獎頒典禮在哈佛大學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研究人員、學生以及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齊聚一堂。這是科學界最荒誕的慶祝儀式,專門表彰那些「讓你忍俊不禁,然後若有所思」的科學研究,頒發者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昆蟲學家賈斯汀·施密特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邁克·史密斯共同把生理學和昆蟲學大獎抱回了家。他們的實驗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飽含血汗」: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繪製出了被昆蟲叮咬到底有多疼痛以及叮在哪裡最疼痛的圖表。
史密斯的研究方式是將蜜蜂按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直到蜜蜂叮咬他:連續38天這麼做,每天被叮咬5次,共有25個部位被叮咬。然後他將疼痛程度從0到10進行排序,最後公開發表。按照他的實驗結果,被蜜蜂叮咬後最疼痛的部位是:鼻孔、上嘴唇和陰莖。讓蜜蜂叮蟄生殖器讓人感覺不舒服,叮蟄鼻孔卻是難以忍受的兩眼流淚,上嘴唇被蜜蜂叮蟄後感覺是最疼痛的部位之一。
與史密斯一同上臺領獎的施密特也蠻拼的:幾十年來他都在專門從事關於叮人的昆蟲的研究,為了科學,他身體的很多部位也做出了「犧牲」。施密特的「叮咬疼痛指數」雖然只從0排到4,不過這位昆蟲學家在疼痛指數中詳細描述了被78種昆蟲叮咬的滋味——值得一提的是,他所用的語言也極富天分,仿佛他是一位在酒窖裡鑑定美酒的品酒師。
例如,白臉胡蜂的叮咬,經施密特「品嘗」後被鑑定為:「濃烈,酣暢淋漓,而且有點酥脆。就像你的手被旋轉門擠爛了一樣。」再如,大黃蜂的叮咬被鑑定為:「熱辣而又餘煙嫋嫋,毫不留情面。想像一下喜劇演員W.C.菲爾德斯把菸頭放在你舌頭上摁滅了。」不過,這兩種叮咬的疼痛指數只能排到2。
疼痛指數被列為4+的是子彈螞蟻的叮咬,這種螞蟻懲罰受害者的手段是:「純粹、劇烈、無以倫比的疼痛,就像一個三寸長的生鏽的釘子扎進你的腳後跟,然後再讓你赤腳走在燃燒的木炭上。」
本篇文章來源於: 中國科技網 www.wokeji.com
原文連結:http://www.wokeji.com/kjrw/xwrw/201509/t20150922_17121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