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做個時間旅行者,在廣袤無垠的時空中穿越古今,倘若真能實現,回到過去的我們就能改變歷史了嗎?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殭屍大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幾年前論壇還很流行的時候,有人發了一篇帖子,題目是《我要回到1997年了,真是捨不得你們》,帖子大致的內容是說:自己從十年前穿越而來,馬上就要回到過去了,問大家有沒有什麼話想帶給過去的自己。
這樣一篇明顯是網友開玩笑的帖子,居然有幾萬條回復,點擊量好幾百萬。很多人都表示,原本就是想個湊熱鬧回個帖,最後卻紛紛淚流滿面。為什麼這樣的帖子會引起大家的共鳴?理由很簡單,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充滿這樣那樣的遺憾,這些遺憾刻骨銘心卻又無法彌補。而改變過去,則是大家所能想到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雖然願望是美好的,不過真正的時間旅行究竟是什麼樣的,顯然沒有人經歷過。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時間旅行只不過是一種科幻題材,影迷們毫不費力就可以說出若干部關於時間旅行的電影,《回到未來》、《終結者》、《星際穿越》等等。動漫迷們對此更是信手拈來,幾十年前的《哆啦A夢》中就有無數時間旅行的小故事。而遊戲作為敘事藝術的載體,自然也有不少作品涉及時間旅行這一概念。
我們小時候總是希望哆啦A夢能從自己的抽屜中出現
關於時間旅行,有許多枯燥且晦澀的理論,學者們目前沒有達成普遍共識,理論界也一直在爭論不休。而在時間旅行的相關理論中,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則分為兩個不同陣營,漸行漸遠。
為了更簡單的講清楚這些深奧複雜的理論,我試著用一個不嚴謹但是夠通俗的小故事來說明這些理論:
老劉年輕的時候喜歡女神翠花,兩人從小青梅竹馬。有一天老劉鼓起勇氣準備向翠花表白。在去找翠花的路上,老劉被飛來的一顆石頭打中了腦袋,昏迷不醒進了醫院。隔壁病房老王趁機向翠花表了白,結婚生了個娃娃叫小王。老劉醒來後跟看護他的護士如花日久生情,最後結婚生了個娃娃叫小劉。小劉長大後發明了時間機器回到過去,來到了老劉被石頭砸中的那一天……
就如同《閃電俠》中的主角巴裡·艾倫一直想回到過去阻止自己的母親被殺一樣,容易引起時空悖論
經典物理學理論認為,有因必有果,過去所有的一切作為因,會在未來產生一個恆定的結果。因此,我們的未來是確定的,不變的。在小故事中,飛來的石頭導致了老劉跟如花結婚生下小劉。反過來說,如果不是石頭砸中老劉,那麼老劉就不會認識如花,自然也就不會生下小劉。這聽起來很自然,對不對?
所以現在小劉回到了過去,如果他阻止了那顆飛來的石頭會怎麼樣?按照上面的說法,小劉就不會出生了,小劉不存在,也就不會有人發明時間機器,自然不會有人來阻止「飛來橫石」,於是小劉就又會出現……這就是時間旅行理論中著名的「外祖母悖論」(外祖母悖論: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外祖母,這個人是否存在?)。
一個小假設
經典物理學的時光旅行宣告失敗了?不,他們想出了一套理論解決這個問題——宿命論。
宿命論認為,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必然會發生的,誰也改變不了命運。回到小故事中,小劉回到過去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歷史的必然,而且小劉回到過去不能阻止「飛來橫石」,甚至可能「飛來橫石」這個災難就是因為小劉回到過去才產生的,總之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固定且不可避免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許多人的啟蒙漫畫《哆啦A夢》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橋段。《吹牛的祖先》中大雄聽說自己的祖先很喜歡吹牛,於是用時光機把這位祖先帶到現代,老實本分的祖先看到了20世紀的情形嚇得半死,回到過去之後到處向別人訴說,被別人笑話,他也因此被稱作吹牛大王。《祖先加油》中小夫戰國時代的祖先救了大人物,成為家老,光耀門楣。大雄不服,用時光機回到過去,幫助自己的祖先救了這位大人物,沒想到反而因此讓小夫的祖先得了功勞,而大雄的祖先拿了22世紀的先進道具,卻仍然在做獵人的營生。需要說明的是,《哆啦A夢》中關於時間旅行的理論有很多種,並不是每一個故事都是講宿命論。
不管大雄和誰結婚,野比世修最終還是會存在的——「不論是坐飛機汽車還是火車,方向對了都是可以到大阪的」
說起這種「銜尾蛇」式的循環,有人可能會想到《恐怖遊輪》,不過其實《恐怖遊輪》的劇情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循環。影片中遊輪上的的女主角扮演了所有的角色,卻沒有服從任何時間邏輯,因此《恐怖遊輪》是超自然題材的作品,而非時間旅行題材。
《前目的地》可以算是電影中宿命論的代表作。《前目的地》改編自1959年的科幻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以下是網友總結的故事簡介,大家感受一下:
「1962年,一個女嬰被拋棄在醫院。1983年,21歲的女孩在公園與男人一見鍾情,一年後產下一個女嬰,隨後男人與孩子一起失蹤。傷心欲絕的女人做了變性手術,整日酗酒。1988年,他路過一個小酒館,酒館的老闆把他招募進一支神秘的部隊,進行時光旅行。他被送回1983年,在公園裡和一個年輕的女孩一見鍾情,一年後生下一個女孩。就在這時,他接到新的任務,為了不讓女孩做未婚媽媽,他旅行到1962年,將嬰兒遺棄在一個醫院。他接到的新任務,是返回1988年,去一個小酒館假扮老闆,伺機招募人手。」
這個電影裡,主人公的命運早已註定,每一次時間旅行看起來都是為了改變什麼,但是最終什麼都沒有改變,時間旅行這個行為的本身就是主人公命運的一部分。
「我」逐漸發現了隱藏在時間悖論下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如同莫比烏斯環,周而復始的延續著我們的命運。——《前目的地》
要說遊戲的話,《時空幻境》勉強算得上是宿命論的作品。
《時空幻境》是一款以動作、解謎為主要玩法的遊戲,遊戲中玩家可以自由操縱時間的前進後退,並且需要利用這種能力解決遊戲中的各種難題。遊戲是從第二章開始的,到遊戲結束的時候玩家才會明白,第一章既是故事的結局又是故事的開始。主角提姆為了拯救公主踏上徵程,最後救到公主的一刻時間會開始倒流,看著逆轉的動畫時,玩家們驚奇的發現,公主一直在逃離的不是穿著盔甲的野蠻人騎士,而是孜孜不倦追尋公主的主人公提姆。
為什麼要說《時空幻境》勉強算宿命論呢,因為《時空幻境》作為一款解謎為主的遊戲,作品展現出的劇情並不清晰,只給出了一些隱晦的場景、片段、圖片讓玩家自行解讀。而遊戲多個結局的意義,遊戲本身也沒有給出足夠明確的說明。
可以看到的是,玩家首先進入「世界2」,當五個世界的拼圖拼接完成後,玩家便可進入位於閣樓的最後一個場景」世界1「。
與動漫、電影不同,在遊戲領域宿命論其實並不太受歡迎。究其原因,是因為宿命論與遊戲設計理念有矛盾。想想看,玩家們辛辛苦苦回到過去,打怪解謎收集要素,福爾摩斯狄仁傑柯南輪流附體,懷揣拯救世界的小小夢想,摸爬滾打十幾個小時,玩到最後作者告訴大家:對不起,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而有絲毫改變。玩家們會不會很憤怒?因此在一些宿命論題材的遊戲中,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一些突破宿命的情節。
《龍騎士4》是一款1994年出品的SLG呃……SLG/Hgame。如果不是它Hgame的卑微出身,《龍騎士4》是可以比肩《火焰之紋章》《曹操傳》的神作。這款遊戲在戰鬥方面稍顯遜色,而劇情方面則是神來之筆。介於遊戲比較古老,大部分玩家都不會找來體驗,我就稍微劇透一下吧。
由BANPRESTO發行在PS上的復刻版《龍騎士4》,難度頗高
很老套的勇者挑戰魔王故事,男主角在遊戲前期披荊斬棘且戰且H,遊戲中期收編了一名戴著頭盔的優秀隊友埃德,這位中年大叔加入之後,不論是戰鬥實力還是H情節,都搶盡了主角的風頭。一路所向披靡的隊伍到了魔王戰的時候,突然被團滅了。所有隊友全部死亡,只剩下主角孤身一人被魔王囚禁了起來。10年之後,主角被一個神秘女人救了出來,兩人穿越了時空來到10年前。為了拯救自己和夥伴們,主角情急之下戴上了頭盔,自稱埃德。對,那位優秀的中年大叔就是主角自己。玩家的視角這時也從年輕主角視角變成了中年大叔視角。
最後,神秘女人的身份被揭示,她其實是魔王派來的殺手瑪爾蕾妮。她拯救中年主角的目的就是為了混入10年前年輕主角的隊伍,讓年輕主角再次陷入全員團滅的無盡輪迴。但是瑪爾蕾妮愛上了中年大叔主角,在遊戲的第二個輪迴裡,她選擇了為愛而戰,打到了魔王。魔王倒下了,穿越回來的中年大叔主角卻因為違背了時空法則而必須消失。於是中年主角微笑著對年輕時的自己以及所有同伴們一一告別,並且說出了一段虐心對話。
瑪爾蕾妮:「拜託…即使是謊言也好…請告訴我…喜歡我吧。」
埃德:「我喜歡你…瑪爾蕾妮。」
瑪爾蕾妮:「啊啊…你在說謊…但我仍然高興得發抖。」
最後,中年主角在流著淚的眾人面前漸漸消失。
嗯……《龍騎士4》的動畫也不錯
宿命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外祖母悖論的問題,但是它作為一種科幻理論卻不能滿足我們改變世界的幻想。而量子物理學的理論則滿足了我們改變世界的美好願望。
量子物理學認為,未來的一切都不是確定不變的,而是以概率的形式存在。我們這裡不說「薛丁格的貓」,回到開頭的小故事,一顆「飛來橫石」引發了一系列後果,量子物理學認為,這些後果在發生之前都僅僅只是「可能性」。老劉有可能暈了也可能沒暈;有可能去了醫院也可能仍然去找翠花;翠花有可能被老王約走了也可能沒被約走……等等等等。只有當事情發生之後才是確定的,在沒有發生的時候,一切都只是「可能性」。而這一切「可能性」都是由一顆「飛來橫石」引起的。這就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簡單的講就是一件小事可能會引起巨大的連鎖反應)。
到這裡,有些讀者要暈了,蝴蝶效應和時間旅行有什麼關係?與前文中「宿命論」的命中注定觀點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在量子物理學理論中,小劉回到過去的行為並非是徒勞無功的,他的行動有可能對小劉所屬的未來產生影響。但是未來是怎麼改變的,量子物理學理論中也產生了分歧,分化成為兩個派別——哥本哈根詮釋和多世界詮釋。
一聽名字就超屌的對不對?一聽就適合說出去裝逼對不對?哥本哈根詮釋認為,未來有無數種可能,每一個行動都會對未來產生某種不確定的影響,但是一旦行動確實的發生了,這些不確定就會在瞬間坍縮,變成一種確定的狀態,成為一個現實。沒懂?簡單點說,這個理論支持了我們大家最熟悉的時間旅行方式——用S/L大法直接改變未來。
這一理論下的動漫代表作,是這部《穿越時空的少女》。女主角紺野真琴意外的獲得了回到過去的能力,她用這個偉大的能力來解決少女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問題。考試沒考好,回到過去重做;走路摔跤了,回到過去花式躲閃;好朋友表白,回到過去逃走;被好朋友誤會,回到過去避開。主人公懦弱又猶豫的性格,一次次消耗著時間旅行的次數,做著極其微小的改變。直到有一天發現次數耗盡再也不能回到過去,而自己卻錯過了來自未來的心愛男生的表白。
這部作品沒有在時間旅行理論方面做過多的著墨,而是把刻畫的重心放在了女主角脆弱的感情線上。在故事的最後,主角嚎啕大哭著說道:「在未來等我,馬上就去,跑著去!」感動了無數觀眾。
說起時間旅行的電影,《回到未來》三部曲是跑不掉的。《回到未來》系列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哥本哈根詮釋的經典作品。(在《回到未來》第三部中,提到了多世界理論。)男主角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改變自己的家族歷史之後再回到現代,自己的家庭就從貧下中農變成了中產階級。影片著力描述了改變過去對於未來的影響,比如說有一個橋段是主角的母親陰差陽錯的對主角產生了好感,於是主角的身體開始變得透明,全家福照片上的人物逐漸消失。而當主角母親重新愛上主角父親的時候,主角的身體又恢復了正常。
2004年的美國電影《蝴蝶效應》也是哥本哈根詮釋下的優秀電影。男主人公伊萬在小的時候闖了些禍,之後就患上了偶爾失憶的毛病。在醫生的建議下,他開始寫日記。長大成人後,伊萬發現閱讀自己的日記可以讓他以童年的姿態回到日記記載的時刻。於是他走上了反覆修改自己人生的不歸路。
由於電影的片名就叫《蝴蝶效應》,因此電影中一直在嘗試向觀眾展現「一件小事引起的巨大連鎖反應。」伊萬改變過去的行為確實改變了現實,但是人不是神,無法預測一切,因此永遠會有意想不到的意外發生。伊萬改變過去的所作所為無法讓所有人幸福。所以結局……導演製作了三種結局,這裡我就不劇透了,感興趣的讀者們自己去欣賞吧。
一件小事引起的巨大連鎖反應
遊戲方面,近期登錄steam平臺的遊戲《量子破碎》是由開發《馬克思佩恩》的廠商Remedy Entertainment製作的一款射擊類遊戲。與其他射擊遊戲不同的是,《量子破碎》中的人物學會了操控時間的能力,所以玩家可以控制遊戲角色暫停時間、瞬間移動或者讓時間倒流。玩家可以用這些能力攻擊敵人、解謎冒險。遊戲在每個章節的結尾,都可以由玩家選擇劇情的走向。
由於遊戲中的關鍵人物都有操控時間的能力,因此在玩家作出選擇的時候,可以直觀的看到自己的選擇會對世界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不是像其他遊戲那樣,只有等劇情發生之後才能看到。畫外音:射擊遊戲要什麼劇情?(大誤)
在《量子破碎》遊戲過程中,時間體系會隨時崩潰,導致環境中的時間暫停、斷續、倒流和凍結。
需要說明的是,哥本哈根詮釋中是存在「外祖母悖論」問題的。而根據前沿學者們的研究,現今的理論界對於哥本哈根詮釋的「外祖母悖論」解決方案是這樣:「違反邏輯的行為無法發生。」換言之,就是總會有神秘力量會阻止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外祖母。
這一條「補丁」與「宿命論」的區別在於:「宿命論」中,每一個行為都是確定且無法改變的,小劉既無法阻止父母結婚,也無法阻止老王與翠花結婚,甚至連石頭的軌跡都無法改變。而哥本哈根詮釋中的這條「補丁」只是限定了時間旅行中違反邏輯的行為不可能發生。小劉無法阻止老劉與如花結婚,但是他可以阻止老王與翠花結婚。因為老王與翠花結婚並不會影響小劉時間旅行的行為。當然了,在影視動漫作品中,一般不需要這麼嚴謹,因此,大部分的作品都想方設法迴避了「外祖母悖論」的問題。就像《回到未來》第一部中,主角的母親在親吻主角之後,突然說了一句:「我怎麼感覺親的是自己的弟弟。」然後直接拋棄了主角,並愛上主角的父親。
為了防止自己消失,馬丁還得讓他爸和他媽相識並且戀愛,不能讓年輕時的洛蓮愛上自己
多世界詮釋,也有人稱為平行世界理論。與哥本哈根詮釋不同,多世界詮釋對未來世界的描述則要更為大膽奔放。
多世界詮釋同樣認為未來是有無數種可能的,但是它認為,當某一個不確定行為發生的時候,這個行為的不同會讓世界分裂成為若干個平行世界,平行世界互相獨立且同時存在。根據這個理論,改變過去是可以影響未來的,但是它只是讓你進入了另一個平行世界而不是原來的世界。
是不是聽著又暈了?我們回到之前的小故事,做一個比較。假設小劉回到過去,阻止了「飛來橫石」,並且成功讓老劉向翠花表白,最終兩人結婚。在哥本哈根詮釋中,由於小劉的父母老劉和如花沒有結婚,因此回到小劉的時代,小劉就不會出生了,所以小劉最終會消失(這裡陷入了外祖母悖論)。
《你的名字。》也用到了平行世界的概念
而在多世界詮釋中,「石頭」向老劉飛來的一瞬間,世界就分裂成為了兩個平行世界,一個是石頭擊中老劉的世界,另一個是石頭沒有擊中老劉的世界。前文所提到的老劉暈或不暈、老王約或不約翠花、老劉與如花結婚或不結婚,這裡的每一種可能性,都會分裂出若干個平行世界。如果小劉回到過去,阻止了「飛來橫石」,那麼他就進入了石頭沒有擊中老劉的世界裡,但是石頭擊中老劉的世界也依然存在,小劉只是從一個平行世界來到了另一個平行世界,因此小劉不會消失(多世界詮釋中不會有外祖母悖論)。
一說起平行世界,許多動漫迷們都會喊出這一句臺詞:「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命運石之門》是一款日式AVG遊戲,後被改編成動漫,兩者主線劇情基本相同。身為中二青年的男主角岡部倫太郎意外的發明了時間機器,在使用時間機器的過程中,身邊的一切都逐漸失控,於是主角開始一步一步的回到過去,企圖修正自己使用時間機器造成的錯誤。在《命運石之門》這部作品裡,有時間主線的概念。在同一條時間主線上,每一個平行世界中,人物的經歷雖然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命運的大方向是不變的。主角岡部不停的回到過去,只有努力來到對抗命運的另一條時間主線,才能救贖所有人。
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
《命運石之門》的故事設定很紮實,因此在硬科幻方面不輸給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由於是講述平行世界的故事,遊戲中的多個結局也讓許多《命運石之門》的愛好者們一直津津樂道。
2014年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則是多世界詮釋電影方面的代表作品。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美麗的彗星划過天際。除了美景,彗星也給人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在這個夜晚,所有平行世界之間的隔閡消除了,人們可以在不經意間走進其他的平行世界。於是,混亂開始了……
這部電影在拍攝時使用了特殊的方式,導演一共拍了五個晚上,每一天,每一個演員都會拿到一張便箋紙,上面列了他們當晚要做的事,和一些情景條件和行動目標。每個演員都不知道其他演員要做什麼,他們對即將發生的碰撞、斷電和意外狀況都毫不知情。因此本部影片對於平行世界的表現非常到位。影片的結構也非常獨特,影片看似混亂的閒聊、鏡頭切換、物品特寫,都暗藏著各種各樣的線索,科幻水準非常高。
融合科幻、懸疑及室內心理劇等各種類型元素的燒腦電影,你的大腦夠用嗎?
遊戲方面則是獲得各方好評且獲獎無數的強大作品《生化奇兵:無限》。
遊戲使用了多世界詮釋的設定,卻融入了宿命論的元素。多個平行世界相互獨立,卻又互相影響。主角伯克不停的穿越時空嘗試改變世界,卻發現大BOSS康姆斯託克就是伯克自己。最終,伯克迷失在自己的命運裡。
遊戲的戰鬥方面設計並不十分出彩,平衡性一般,但是在劇情和氣氛烘託方面給人非常多的驚喜。美輪美奐的天空城,陰暗詭異的海底城,主角對命運的思考、抗爭以及無奈,都緊緊抓住了玩家的心。蒸汽朋克風格下厚重的巨型機械配合卡通渲染的絢麗畫風,與遊戲奇妙陰暗的劇情交織在一起,誕生出強烈的詭異感,讓人有一種欣賞藝術品的錯覺。遊戲中還融入了大量的宗教、科幻、政治元素,各種隱喻也比比皆是,內涵方面可以深挖的內容非常多。
平行世界,量子理論,烏託邦等元素的使用讓《生化奇兵:無限》充滿亮點
最後再次聲明,本文中涉及的所有理論,目前科學界也沒有人能夠證明誰對誰錯。至於時間旅行真正的樣子,還是等時光機器發明出來再說吧。大樹我可是要趕快讓人幫我帶話到1997年去了,畢竟那時候在北京買了幾套房子的人現在都是千萬富翁了呢。
最後,附一張電影單給感興趣的朋友們。
宿命論:《時空罪惡》、《定時拍攝》、《時空旅行者的妻子》、《星際穿越》;
哥本哈根詮釋:《鬼打牆》、《環形使者》、《明日邊緣》、《土撥鼠日》、《時空戀旅人》;
多世界詮釋:《平行宇宙》、《救世主》、《無姓之人》。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網易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微信ID:play163
喜歡我 就關注我吧~網易愛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