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即將迎來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科科每天掰著手指頭,期待大運會的到來。
時至今日,各項籌備工作已漸入佳境,進入全面衝刺階段。
這裡有一組大運會比賽場館建設情況的衛星影像圖,讓科科帶你插上時間的翅膀回溯過往,從60萬米高空看到大運場館地面的變化。
成都大運村
簡單來說就是運用衛星搭載各種傳感器,獲取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地表特徵的數據,這些數據通過專業的遙感技術處理,就成為了帶有高精度地理坐標信息的影像。
衛星影像具有解析度高、覆蓋區域廣、更新周期短、光譜特徵豐富等特點,被稱為太空中的「千裡眼」「透視眼」。
天府國際機場
衛星影像「家族」成員有很多,常用的有資源系列和高分系列等國產衛星影像,也有快鳥、地球眼、視界、普萊亞等國外衛星影像。目前,衛星影像的解析度可達到0.3米,每年接收到的衛星影像可更新覆蓋四川省全域3遍。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衛星影像,比如導航電子地圖中使用的衛星影像,就是對原始影像進行技術處理後,應用到導航電子地圖中,它為我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服務。
不僅如此,衛星影像還能幫我們做到很多事情,利用夜光衛星遙感影像,通過對成渝經濟區25年來夜晚城鎮燈光、夜間漁船、天然氣燃燒等的發光變化,結合地理國情監測成果數據,可以分析城市空間演變和城鎮化發展進程,從遙遠的太空觀察地球。
成渝經濟圈-夜光遙感影像
「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利用核心災區震前和震後衛星影像圖,為飛機空投救援物資提供了準確的地理位置,為省委省政府和抗震救災指揮部實施搶險救災、災後恢復重建提供了及時可靠的地理信息保障。
映秀鎮「5·12」地震災前災後影像圖
城市密集區中怎樣科學地布設天然氣管道?成千上萬畝農田中,怎樣迅速找出被蟲害吞噬的區域?城區建設如何才能做到科學規劃、動態監測?
當世界上第一幅1米解析度的衛星影像誕生的那一刻起,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在影像上,我們不用登高也可一覽眾山小。
近年來,各行各業對於影像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它早已在應急響應、抗震救災、道路規劃、數字城市、國土現狀監控、環境汙染,以及分析產業布局、人口積聚、現代物流等眾多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現代化建設重要的基礎地理信息。
來源:封面新聞
圖據:自然資源部第三航測遙感院 審圖號:川S【2021】00003號
微信公眾號/科普熊貓
抖音號/科普熊貓
新浪微博/@成都科協
今日頭條/成都科協